1970那年4月24日,我國自主研製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酒泉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而中國也因此成為繼蘇聯,美國,日本和法國之後,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事實上,東方紅一號的成功也是我國在航天領域的初次嘗試,其成功的意義重大,為我國之後的航天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東方紅一號的外觀非常獨特,其近似球體的72面體組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衛星有更大的利用空間,其次是粘連在上面的太陽能電池片比粘在曲面上更可靠,而且也更便於地面進行觀測。此外,東方紅一號的直徑約為1米,重量卻高達173公斤,這個重量比上文提到的4個國家的首顆人造衛星加起來還要重。然而,這樣一個&34;的續航卻與其重量不相匹配,由於其使用的化學電池,其壽命有限,因此東方紅一號的設計使用壽命僅有20天,但實際上運行了28天。
28天後,電池耗盡了,東方紅一號便與地面失去了聯繫,而其一直在播放的歌曲《東方紅》也停止了。雖說東方紅一號已經和地面失去聯繫,但是它並沒有脫軌道,依舊在運行著,即便是50年後的今天也是如此。
那麼,為何東方紅一號在50年後的今天還能繼續運行呢?
物理學告訴我們,任意兩個物體間都存在引力,而東方紅一號是人造衛星,它在繞著地球做圓周運動,這便使得它獲得了離心力。然而,地球的引力是無處不在的。東方紅一號在地球引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便達到了力的平衡。因此,東方紅一號便可以在沒有電的情況下,依舊在軌道上運行著。
最重要的是,東方紅一號是在一個橢圓形的軌道上運行的(與赤道成68.5度夾角的軌道上),當其運行到近地點時,會因為受力的變化從而得到動能,繼而保持著高速運行。事實上,這也得益於太空是近真空狀態。
雖然太空是近真空狀態,但是其始終不是絕對真空,依舊會存在著阻力(相對較小),而東方紅一號的運行速度也將在阻力的作用下慢慢減小,降低運行軌道,最後墜入大氣層中。不過,太空中的阻力是很小的,最起碼在十幾年東方紅一號的運行軌道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也就是說它最起碼還能在地球軌道上運行個數十年,甚至是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