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20世紀人類世界的巨大科技進步,和我們頭頂上的天空是分不開的。在20世紀初,人類發明了飛機,從此得以飛上天空,而到了20世紀中葉,人們再次取得了突破——衝出了大氣層。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從此開始了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之旅。在那之後,不光是美國這樣的經濟大國緊隨其後,中國也不甘示弱,發射了我們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在數十年之後的現在,中國已經是一個航天大國了。
作為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技術上並不算很成熟,它它在設計上的壽命也不長,只有短短20天。但令人驚訝的是,東方紅一號發射迄今已經有50年了,它卻仍然在太空中飛行,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其中的原因是有很多的。首先,東方紅衛星的形狀比較獨特,幾乎是一個球形,在國際上,一般考慮到衛星接收信號的問題,會把人造衛星設計成方形,但東方紅衛星考慮到的是減少阻力,所以採用了球形設計,也讓東方紅一號得以長期運行。
其次,東方紅一號衛星沒有採用太陽能供電。在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的年代,太陽能電池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太陽能電池板的體積較大,為了進一步減少阻力,東方紅一號衛星採用了體積小得多的銀鋅電池。
一般來說,在人造衛星上使用太陽能電池供電,主要是考慮到在宇宙中太陽能是源源不斷的,可以長期給衛星供電。但東方紅一號衛星並沒有設計成需要長期在太空中工作,所以體積較小的銀鋅電池是完全夠用的。
還有一點就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體積相比起當時其他國家的人造衛星來說是比較大的,重量自然也有所增加。為了增加衛星發射的成功率,我國的科研人員在設計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時候給它配備了更強的推動裝置,讓它在發射後能夠進入更高的軌道。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都還在太空中圍繞著地球運行,但現在的它已經失去了和地球聯絡的功能,變成了一個純粹的金屬球。東方紅一號衛星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裡程碑,是中國人民在任何境況下都不會放棄發展的證明。
儘管東方紅一號衛星已經失去了它的功能,但我國的科學家始終沒有放棄過觀察這顆我們第一次發射的人造衛星。近年來,東方紅一號的位置也在緩慢的變化當中,在久遠的未來,它也許還會重新回到地球上。
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信在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探索無邊的宇宙,從離我們最近的月球,到火星,再到太陽系之外,相信中國人的足跡可以延伸得更遠,了解到更多的宇宙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