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探知欲總是相當強烈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人類才能夠從大自然的一眾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主宰。在人類的整個發展過程中,人們的探知領域從陸地到海洋,後來又擴大至天空。但是天空之外又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曾經令人們感到苦惱不已。
後來隨著各國科學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研製出了專門用於探索太空的太空飛行器,其中最為基礎的應該就是人造衛星了。而自從蘇聯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款人造衛星以後,中國也開始進入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中。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東方紅一號,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明明這款人造衛星的設計壽命只有20天,為何到了50年後的今天還在運行呢?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東方紅一號為什麼只有20天的設計壽命。當時中國在研製東方紅一號的時候最主要的目的是嘗試,如果此次試驗能夠成功,那麼在之後的研製中才能夠想辦法提升其性能。而東方紅一號在太空中成功運行了20多天以後終於耗盡了所有的電量。
這之後中國就失去了與東方紅一號的聯繫。倘若是在地球上的話,東方紅一號在電池耗盡以後就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掉落到地面上,然而東方紅一號的運行環境是在太空中,也就是說東方紅一號幾乎不會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不過它會受到宇宙作用力的影響從而漂浮在太空中。
學習過物理的人就會知道,人造衛星之所以能夠在太空中沿著軌道運行,就是因為它受到了離心力以及地球引力等的影響。而人們在將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之前都會對其運行軌道進行計算,確保人造衛星不會出現脫軌的情況。也正是因為如此,東方紅一號在沒有電以後才能夠繼續在軌道上運行。
很多人都表示可以選擇將東方紅一號回收,這樣的話還能夠騰出來一條軌道給新的人造衛星。雖說這確實很有道理,但遺憾的是當時中國並沒有足夠的科技水平滿足人造衛星回收,因此也就只能夠任由東方紅一號漂著了。
並且科學家也表示,東方紅一號其實不用回收也可以,因為它如今的飛行高度一直在發生微弱的變化,當它下降到一定的高度的話就會自行墜落,因此並不需要我國耗費大量的資金去回收它。
自從東方紅一號問世以後,中國正式開啟了自己在太空領域的探索,可以說東方紅一號奠定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基礎。而那些為研製東方紅一號而廢寢忘食的先驅者怎麼可能不被後人們尊重、敬仰呢?畢竟沒有他們就沒有如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