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侃球|北大哲學系足球專業肄業記

2020-12-06 肆客足球

前註:本文為《隔壁侃球·智慧足球》系列第十一篇專欄文章。

法國存在主義者、荒誕主義文學大師加繆認為:只有通過足球,才能了解人及人的靈魂!

哲學之於足球的作用,雖未得到證實,恐怕也難以證偽。至少,足球運動能增益人的全面發展,其真諦既在於競技和超越,更在於增強體質、培養精神。

古人云,「習之曰肄業」,對於這個命題的求證,終須像我們30年前那樣,以赤子求學的精神,終日不倦,砥礪前行,以達博通大義、登堂入室。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文 | 湯賀偉(北京大學哲學系85級)

一、恩師洪謙:世界上最後一位徹底的邏輯經驗主義者

1992年2月,春節剛過不久,在一個寒風凜冽的上午,我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洪謙先生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82歲。遵照先生的遺囑,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在友誼醫院一個簡陋的太平間內,陳啟偉老師在前,韓林合師兄和我隨後分立左右,最後向洪先生三鞠躬行禮,以此送別我們的恩師。

洪謙先生青年時即因哲學才華,受到康有為賞識,康推薦他跟梁啓超學習,後梁又推薦他到德國留學。在H.萊欣巴哈的建議下,洪謙成為M.石裡克的學生,後受邀加入「維也納學派」,是該學派唯一中國成員。

當年,A.J.艾耶爾經哲學家G.賴爾介紹,曾到維也納大學跟從石裡克進修,並成為維也納學派成員之一。僅一個學期後,艾耶爾就到牛津大學任教去了。在這短暫的時期裡,與洪謙相識相知,從此兩人一直保持著學術上的互動和朋友間的友誼。

艾耶爾教授於1989年6月逝世,英國哲學界認為艾耶爾在哲學中的地位僅次於B.羅素,洪謙先生也專門撰文《悼念艾耶爾》。在艾耶爾逝世一周年時,洪先生又發表《艾耶爾和邏輯實證主義》,他引用艾耶爾的一段話:「我們之被稱為邏輯實證論者,就因我們有一種共同的趨勢,即否定作為思辨學科的哲學的可能性。」

洪謙先生逝世後,英國《泰晤士報》、《衛報》、《獨立報》均發表了長篇訃告,稱他是「世界上最後一位徹底的邏輯經驗主義者」。

1954年,北大哲學系教師與蘇聯專家在未名湖畔合影。二排右起:鄧以蟄、鄭昕、薩波什尼可夫、馮友蘭、馬採、洪謙、宗白華:一排右起:王憲鈞、汪子嵩(圖片來源:網絡)

二、「你知道嗎?洪先生的二兒子,叫洪元碩」

我從北大哲學系1989年本科畢業考研成為洪謙先生的研究生後,洪先生就指導我把艾耶爾的哲學思想作為研究對象,可見洪先生對艾耶爾的重視和友情。

當時洪先生住在北大東校門外的燕東園,北大很多著名教授都住在這裡。那個夏天,我第一次正式登堂入室,本身就比較緊張,又頂著烈日、騎個破車,渾身冒汗,而燕東園樹蔭遍地、蟬鳴陣陣,駐足停歇了一會兒,心緒也清涼平靜了許多。

洪先生家不大,也較涼快,午後的陽光因樹葉遮擋照進來的不多,書桌的周圍布滿了中外文書籍,斑駁光影中讓我有些炫目。洪先生坐在藤椅上側過身來對我講些什麼,我能記住比較清楚的,是他說讓我每隔兩周來一次他家。

洪謙先生生前照片(圖片來源:網絡)

洪先生去世時,我還有4個月就研究生畢業了,論文準備也到了關鍵時期。我們外哲所所長陳啟偉老師,也是我的同門大師兄,責無旁貸地擔起了責任,悉心指導我的論文準備和畢業答辯等事宜。存入北大圖書館館藏的我的碩士論文《艾耶爾論知覺和客體》,封面「指導教師」一欄寫著:洪謙、陳啟偉。

陳老師帶我的時候,我們自然經常談起洪先生。有一次,我說去了這麼多次洪先生家裡,除了見到師母,從沒見到其他家人,洪先生也沒有提起過。

陳老師說,你知道嗎,洪先生的二兒子,叫洪元碩!

三、足壇名將和哲學家父親的殊途同歸

據說,洪謙先生是不太願意兒子踢足球的,本身洪元碩在北大附中的學習成績就一直很好,特別是他被北京隊看上、要當專業球員的時候,洪先生曾明確表示不同意。連後來成為人大副委員長的雷潔瓊來家串門時都勸說過洪元碩,但最終還是教練的說服力更強。

因為足球,洪元碩成為了北京隊的隊長,也為當時的北京隊打上了「小快靈」的風格烙印,並成了國家隊的前鋒。在某種意義上,他們父子都站到了各自領域國家級的頂峰。

殊途同歸的還有,洪元碩後來也像父親一樣,走上了帶學生的道路,高峰、曹限東、楊晨、周寧、鄧樂軍、陶偉等,都是洪元碩帶過的隊員。2009年接替李章洙作為北京國安主教練,率隊奪得國安16年來首個中超聯賽冠軍。

2015年8月1日,洪元碩因病去世,享年67歲。

洪元碩先生生前照片

一年後,北大八十年代校友足球隊與解放軍南京通院校友足球隊,在五四操場舉行「迎八一」校友足球賽。我作為隊員參加了這次軍民共建活動,也算是我以一種特殊方式對洪謙先生和洪元碩教練的敬仰和緬懷吧。

四、那些在「自家院子」裡踢球的校友

83級中文的郭旭師兄說:北大足球俱樂部成立那天,北京三隊在五四操場和北大校隊比賽。那場球雙方各進一個超級遠射,以1:1打平。晚上北大足球俱樂部成立大會上,北京三隊教練、北大子弟洪元碩被哄得滿臉通紅。

起鬨的人估計同樣是北大子弟。

80地理的朱文華師兄寫了篇文章,標題就是「從小就混在北大足球圈子裡」。當時的五四操場也好,東操場也好,對北大子弟來說,感覺應該就是自家的院子,當然也有不是北大子弟的附近孩子來踢。

洪元碩是十幾歲在北大附中上學的時候被北京隊看上的,可見他水平之高,在北大的操場上灑下過多少汗水!馬慶親師兄說,洪元碩到北京隊後,還經常回來踢野球,北大子弟一撥,中科院子弟一撥,感覺約球跟約架也差不多了!

朱文華師兄說,他就是土生土長的北大人,從小就和院裡的小朋友一起在東操場踢球,上了北大以後,拉著幾個不會踢球的同學,在五四操場踢球。我在北大上學的時候,大多也是在五四操場上踢球,操場上依然能看到北大子弟的身影。

現在的北大八十年代校友足球隊裡,一定有當年的他們,或者他們兒時的夥伴,我沒有一一求證過。

像原來北大附中學生、後來40歲到北大讀研的蕭立,他去年加入北大八十年代足球群後,感慨「得王將軍教誨,受萬中兄提攜,愛聽繆哥故事,感嘆雪舟文筆。常與燻燻『小』焦酌酒,又是侃侃谷哥說球;不厭嘻嘻馬慶茄子,老看哈哈趙錚玩糗。」諸校友常常酒酣耳熟、高談闊論之際,怎能不憶及過往的人和事,又怎能不感慨萬分。

五、哲學三問和我的足球啟蒙老師

我1985年入學哲學系,不久系裡組織足球賽。我們班新生之間尚未完全熟悉,也要組隊參加。同宿舍的段海溪是北京孩子,會踢球,便拉了我同去。但我那時根本不會踢球,誇張一點說甚至是第一次見到足球的真身。好在我喜歡運動,在高中打過籃球,並且有著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較強自覺性。

都說哲學有三問: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到了場上我才發現,需要有第四問才能把這三問串起來——我在哪?

這個場景是我至今歷歷在目的:我像打籃球跑在籃筐下那樣,隻身一人守在對方球門前,瘋狂搖著手,嘶喊著要球,焦急地等待……孤獨中終於得到回應:「你越位了!」那是場上我們班另一個北京孩子衛戍喊的。我一臉懵然,不知所以,只能悻悻地繼續探索「我應該在哪兒」。

比賽結束後,老段耐心地給我講解,我似懂非懂。可能也是出於保護宿舍的集體榮譽感考慮吧,從那以後,老段總是拉著我去踢球,從足球的基本知識到觸球動作,從歷史到當今,從國內到國外,理論結合實踐,真正是我的足球啟蒙老師,從此開啟了我的足球模式。

大二時我選修了足球課,教師好像是李海老師,得到了一些基本的規範訓練。那時老段選修的是排球課,在五四操場旁邊上,經常溜過來踢球。

大學四年,正值八十年代思想最活躍的時期,也造就了北大85級這個獨特的一屆。那時,哲學系很多泰鬥大家都健在,奠定了北大哲學系被稱為「長壽系」的根基。眾多中堅力量和年輕教師也是星光熠熠,其中後來大都成了名家大腕。

我那時學習上抓的還是比較緊,如饑似渴地努力學習、讀書,同時孜孜不倦地踢球,終於在班足球隊站住了腳。

六、畢業和肄業,冠軍的慰藉

上研的時候,我們外哲所在三院。我上課也在這裡,主要聽陳啟偉老師講授分析哲學專業課。

由於人少,李超傑、韓林合、陳小文、徐鳳林、朱銳、姚治華等等我們這些讀博、讀研的師兄弟,經常混編在一起上課,外國哲學齊聚一堂,大家相處也很好。只是,除了我,他們都不踢球。

外哲所跟亞非所同在三院,我也就認識了吳強、莊禮偉、單衛國、楊偉權、張美厚等國政的同級研究生,課餘總是跑到他們宿舍去玩,共同鑽研「四國大戰」,也打橋牌。那時老段經常回校來,姚煒也在本系讀研,都很快與他們相熟起來。

那一年,北大「碩士杯」足球賽剛設立,我們組建了「哲學—亞非聯隊」,居然拿了「碩士杯」冠軍!亞非所領導很高興,請球隊吃了個飯,記得我們所教務馬秀燕老師也參加了。

球隊中,楊偉權踢的最好、有大將風度,單頭踢球一躥一跳的、速度飛快,姚煒、吳強、莊禮偉、張美厚都有拼命三郎的勁頭。外援拉了老段進來,朱昌覲好像也來參與過,還有原來84技物的劉支農踢後衛。時隔30來年再見到劉支農時,他已改為專職守門了,但沒弄明白他膚色咋變成那麼黑!

令人痛惜的是,莊禮偉去年年底到泰國講學,出車禍意外身故,我到北大參加了國關院友會舉辦的追思會,聽說吳強已到廣州參加最後的送別儀式。

在北大,我讀了7年哲學專業,同時也踢了7年足球,沒進過系隊,更沒進過校隊,卻在臨近畢業時因聯隊踢出個足球冠軍,像是期末考試考了個好成績得以慰藉。這也似乎再一次驗證:「體魄與人格並重」,是隔壁的秉持,卻是北大的基因。

畢業那年,陳啟偉老師獲批博導,我也向學校交了考博報名費,似乎一切都是那麼確定。然而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總是那種微妙複雜的關係,是哲學,也是科學、美學、經濟學、心理學……

我想到洪謙先生說,中國缺乏發展經驗論哲學的土壤;又想到洪謙先生的導師石裡克對他說,首先要扎紮實實學好數學、物理學和數理邏輯……

我最終還是沒有參加博士生考試,按時畢業了,但,足球怎能畢業?

七、哲學系是校園足球大系

哲學系在北大足球方面是個大系。我上學期間,哲學系總體人數不算多,但足球實力卻很強勁,在比賽中讓各院系的對手都很忌憚。

系隊裡,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師兄層面有劉國蘇、楊海徵、朱志剛、劉紅生、馬慶、張天昱,師弟層面有馬曦、左朝、周學農。印象最深的是馬曦,他也是校隊前鋒,兩條腿都是內彎的,技術出眾,盤帶一流,突破犀利,經常得到觀眾的喝彩和女生的驚呼,不知道他畢業後是否還在踢球。

我們班裡踢球的雖然不像上下屆同門那麼傑出,但很多同學畢業後依然把踢球延續到了工作單位,並成了各單位的主力。比如朱昌覲在他們中紀委球隊常常司職守門員,他們球隊請了一個很牛的前八一隊的教練來指導,短時間內就打造得有模有樣,我幫他們踢過。

老段是他們民盟中央足球隊的組織者和主力,率隊參加統戰系統的賽事,我也幫著踢過,還得到了到目前足球生涯的唯一一張紅牌。

姚煒那時也經常跟我們一起踢球,他健身,頭髮也還多,在場上是拼命三郎,還一起跟對手打過架,這兩年不知道他到哪兒拼去了。黃輝在大灣區組織單位年輕人與北大校友進行足球友誼賽,去年帶隊到北京參加業務培訓之餘,跟同學吵吵著要聽天籟之音。李岸雄去年5.4北大120周年校慶的時候,特意到五四操場看我和老段踢球,順便帶孩子來認認叔叔大爺。

跟同學有所不同的是,我畢業30多年來踢球從未間斷,曾參加過電子部、外宣和政協系統的單位球隊,其中較穩定的一支球隊長達十幾年,也結下了一幫好朋友。現在每每同學聚會,踢球都成了一個問候語,並能收穫一些誇讚和關心,我心裡很是高興。

在哲學系,不僅是學生,老師層面足球的功力更為深厚。

前些年,我因外宣工作到五四操場旁邊的中國文化書院,向湯一介先生、王守常老師請教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事。

閒談中,王守常老師講起他踢足球,一腳開60米是專業基本功,而且要求落點準確,話語間鬚髮飄動,縱橫捭闔呼之欲出。哲學講知行合一,後來我聽馬慶師兄講,王守常老師當年是北大教工足球隊隊長,又是他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哲學和足球,是兩人的主要話題和共同愛好。

我去年又聽王老師講座,他講「道與器」、以道御術,其要義相關於足球也是一樣適用的。

八、哲學系也是校友足球大系

到30年後的今天,哲學系在北大校友足球圈當中依然是大系。北大八十年代校友足球圈,最早緣起於老校隊隊員紀念去世的李海教練,在曹圖強、周雷、楊忠、趙為等校友的支持下,由86英語的鄭文在2013年發起成立,逐漸壯大擴充。

2015年秋的一天,機緣巧合,我們班的老大王立新向82經濟的陳谷師兄推薦我加入。隨後我跟鄭文隊長也認識了,聊起來,才發現我們雖然以前未曾謀面、卻在時空當中有過交集。1994年甲級聯賽初期,鄭文所在的中國足協領導許放、張吉龍,到我所在的國新辦,曾因境外電視轉播權事宜,應約與當時國新辦的領導源潮同志進行了溝通。

從那以後,中國足球走向世界的夢想,從電視上率先變成了現實。

北大校友足球圈,按照鄭文最初的設想,以在京校友為主體,最大的77級,以八十年代在校生為主,吸收部分90年代入學的。現在的北大八十年代校友足球圈,已有近300人,且不完全涵蓋京外各地參與足球活動的各級校友。

圈內同門當中,馬慶師兄執掌北大1898足球俱樂部,致力成為北大足球生態圈的最大公約數,以北大為旗幟為標杆,支持北大足球生態圈的共生、賦能,以期助力中國足球素質提升。

劉紅生師兄在上海支持校友足球發展,他本人踢球功底深厚,是中場大將,頗有雷東多風範。

李業民師兄是邊路好手,在瀋陽也積極組織起校友足球隊伍,相比於京津滬深以及湖南、貴州、江蘇、四川、陝西等地校友足球活動,東北有望迎頭趕上。

金東活師兄是朝鮮族,原來場上一員猛將。好像朝鮮族人都喜歡做實業,金師兄在天津開了一家汽車配件製造廠,前兩年京津兩地校友在南開大學舉行足球友誼賽,他帶著一幫徒弟、搬來秘制飲料助陣。在那個炎熱的夏日,「秘制」讓人驚奇而涼爽。據說這次以後,金師兄又重返球場了。

王巍師兄不光積極參加校友足球活動,還兩次組織校友與國防大學軍官的軍民共建足球友誼賽,順便讓校友們尋覓一下神秘靚麗的軍藝風採。特別是今年,在裁剪後第一次使用的草坪場地上,甘當對方守門員,協助北大校友創造了在5.4這天、以5-4的比分、於5點4分結束比賽的賽事奇蹟。

何文義師弟在校專門進行中國體育產業研究,到處呼籲重視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看他忙得像空中飛人,有趣的是,去年他入選了年度「十大休閒貢獻人物」。

張通小師弟雖未謀面,但知道他在西藏掛職也一直關注校友足球。前些天為接待校友隊的焦亦凡、劉峻谷西藏自駕行,他專門組織在拉薩踢場球,讓我羨慕得很,我以前去過那麼多次西藏,從未能有機會踢球。這種在世界屋脊上踢球的經歷和體會,實屬難得。

我們班,除了老段、黃輝和我還在踢球外,還有一些同學也熱心於足球相關內容。白布和積極為校友足球商業化探索出謀劃策,王建良贊助並接待了北大校友組隊參加2017年「中華杯」陝西賽事,老大王立新更是在各種場合不遺餘力地吹捧北大足球和我們這幾個踢球的同學。

九、在49樓踢球,得了個「年度哲學獎」

「一個健康運動之地,一個詩意棲息之地」,這麼富有哲理的話,來自「燕園49樓」一年半前成立時蒙曉平的記述,從另一個角度註解了足球與哲學或文化的關係。

老蒙是地球83、社會學90研,他的女兒與老段的女兒在美國念同一所大學,並同年入學。像老蒙這樣文理兼修的,在校友足球圈裡為數不少,文理大戰也經常是內部足球互毆的經典科目,文理兼修的都算文科,文史哲不分家,文科足球人口也再多些。

「燕園49樓」衍生自北大八十年代校友足球圈,是大圈裡的小圈之一。

蒙曉平闡釋說:「北大學生宿舍從我在校到目前,學生宿舍最後一個編號就是48樓。49樓這個名字,出自中文系87級才子吳昊師弟,寓意著這些畢業後各奔東西的校友們,通過足球,重新住進了北大學生宿舍;另一方面,大家絕大多數都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北大學生,如今都五十上下了;而49這個數字,意味著愛足球、愛運動的這幫老男人,永遠年輕,停留在49歲。」

受此宗旨的激勵,我有時在49樓公眾號裡發幾篇文章,說些跟足球與哲學有關的故事或者感想,得到一眾校友謬讚,還頒給我「年度哲學獎」。獎狀由另一位中文系才子書法家金雪舟書寫,不僅是精神鼓勵的見證,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品收藏價值。

十、習之曰肄業:求證哲學與足球的關係

哲學關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在哲學與足球的關係上,趨於融合統一的,可能是法國存在主義者、荒誕主義文學大師A.加繆。

加繆出生在阿爾及利亞,比齊達內早出生了61年,足球天賦極高,但27歲時得了肺結核,職業足球運動員夢斷。而後他成為了存在主義的代表,最著名的小說《局外人》的主人公莫爾索就是一名遺世獨立的球員。

加繆認為:只有通過足球,才能了解人及人的靈魂!

其次還有,與愛因斯坦齊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尼爾斯·玻爾,當過丹麥國家足球隊門將;英國樸次茅斯足球俱樂部的創始人和第一任門將,是《福爾摩斯》的作者阿瑟·柯南·道爾;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錢偉長,是隔壁清華大學足球隊的主力左前鋒,25歲時入選到中國國家足球隊;巴西著名球星蘇格拉底,與古希臘哲學家有同樣的名字,退役後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因其足球上的卓越成就被稱為「足球博士」。央視評論員白巖松有一個解讀:只要叫蘇格拉底,就都是哲學家。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的重要奠基者,他終身信奉和踐行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認識你自己」,也給後世留下了千百年苦苦探索的哲學命題。這命題註定是沒有最終答案的,但其承載的批判精神卻是世間的利器,普遍適用於剖析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各個領域,當然也包括足球以及中國足球。

慎思之,篤行之,愛之深,恨之切。79級經濟系大師兄、原北大校隊隊長王惠德將軍認為,影響中國足球發展進步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文化問題。

他說,「文化問題、社會問題的影響是長期的、系統的,若想從根本上解決,沒有全社會的共識是解決不了的,那需要全社會刻骨銘心痛後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那需要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奮鬥,甚至犧牲奉獻。」

足球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與各民族、各區域的思想和文化密切相聯繫,是人類經濟社會的重要命題之一。

石裡克有句名言:「命題的意義就是它的證實方法。」K.波普爾提出,「邏輯實證主義死了」,他認為,原則上每一科學命題都是不可證實的,卻必是可證偽的。洪謙認為,波普爾所使用的證偽理論這個武器並不那麼銳利,「邏輯經驗主義者仍然力圖在繼續改造這個意義標準中保持這個從維也納學派流傳下來的傳統觀點」。

就哲學與足球的關係而言,哲學之於足球的作用,雖未得到證實,恐怕也難以證偽。

至少,足球運動能增益人的全面發展,其真諦既在於競技和超越,更在於增強體質、培養精神。

古人云,「習之曰肄業」,對於這個命題的求證,終須像我們30年前那樣,以赤子求學的精神,終日不倦,砥礪前行,以達博通大義、登堂入室。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本文寫於北大本科畢業30周年之際,在此有刪節

2019年6月3日

附作者簡介:

湯賀偉,北大哲學系1985級本科生,北大外國哲學研究所1989級研究生。碩士畢業後,曾長期在中央外宣、全國政協系統工作,現為網際網路企業高管。

相關焦點

  • 北大哲學系「70後」同學會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3日電(實習記者 蘇賀)金秋十月,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30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相聚北大燕園,共慶入學五十周年。這些老人是北京大學哲學系64級系友,平均年齡已超過70歲,是名副其實的「70後」。
  • 北大哲學系主任實名「舌戰」網友
    面對眾多網友在天涯社區上的質疑,該書作者、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趙敦華教授近日專門來到天涯社區公司,實名上網與網友對話,並為這本著作辯護。  趙敦華:充其量是拼寫錯誤  趙敦華編寫的《西方哲學簡史》是國內大多數高校哲學系的推薦教材,自2000年出版至今已經印刷15次。
  • 北大哲學系「老神仙」
    版主推薦被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先生稱作「哲學系的老神仙」的張世英教授,一生與哲學為伴。今年92歲的張教授,聽從孩子們的建議,從去年夏天開始動筆寫回憶錄,於今年3月初完稿。作者以質樸優美的語言,回顧了自己一輩子的哲學之路:既有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求學的經歷,又有與馮友蘭、金嶽霖、聞一多、賀麟等人的交往軼事;既帶來當年哲學界、文化界的大師群像,更道出一位哲學家幾十年孜孜不倦的精神追索。其開放的心態、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文心哲思無不給後人以啟迪。人物簡介張世英:1921年生,1946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
  • 看看北大哲學系你就明白了!
    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90歲以上學者佔1/4,85歲以上學者幾乎佔一半。近日,北大哲學系樓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節目中談到,自己雖然年近80歲,但在北大哲學系不敢稱老人,因為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樓宇烈談到,生理養生節慾,心理養生養情,哲學養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關重要,中國哲學能夠養生,儒家進德、道家保真、釋家淨心,也許正是哲學家長壽的原因。
  • 誤國誤民的「三大球」觀念是不是阻礙中國足球發展以...
    誤國誤民的「三大球」觀念是不是阻礙中國足球發展以及能否成為第一運動的主要原因???國家體育部門高層,體育媒體記者都有意無意提起「三大球」。可是,百度百科信息上,世界上其實並沒有這個詞彙!比較可信的說法是:源自於前蘇聯,並按照球的體積大小來衡量!
  • 寫出「燒腦作文」的無錫才女圓夢北大 上哲學系
    昨天,記者了解到,這位名叫勇力嘉的女生(右圖)成功被北京大學哲學專業錄取,但她能夠成功上北大,靠的還是實力:經過北大嚴格的自主招生筆試面試,她獲得了降分到本一線錄取的資格。在高考中,她考出了400分的高分。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甜子寫出「燒腦作文」,她曾不止一次「上頭條」勇力嘉的名字很多讀者並不陌生。
  • 北大哲學系是長壽俱樂部:85歲以上教授超20人
    北大哲學系在北大有了一個有趣的別稱——「長壽俱樂部」。北大哲學系的教授中,90歲以上的就有十餘人,85歲以上的更是超過20人,佔知名教授近半數,去世的哲學大師中高壽者也不少。系主任王博稱之為哲學系「一大驕傲」。  93歲的楊辛教授謙虛地說自己在系裡年齡只排第二,排第一的是94歲的張世英教授。
  • 北大哲學系主任畢業典禮致辭:這個學校一直在尋找北,很偉大
    北大哲學系主任畢業典禮致辭:這個學校一直在尋找北,很偉大 王博 2015-07-14 13:08 來源:澎湃新聞
  • 北京大學哲學系舉行100周年慶典
    他指出,自誕生之日起,北大哲學系就是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的重鎮,匯通中西文明的橋梁,高水平哲學人才的搖籃。一百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急驟變遷,中國人的精神思想世變風移,但北大哲學系始終挺立在時代潮頭,始終引領著學術的風氣,她在中國哲學界、思想界的崇高地位是無可爭辯的,她對國家民族的卓越貢獻將永載史冊!他強調,哲學系的發展對北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事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義。
  • 自然科學的誕生:「人」的失落(北大哲學系專稿)
    此為北大哲學系在讀研究生許漠(方向:科學技術哲學)所作,文字深沉,筆力雄健。【自我介紹】許漠,就讀於北大哲學系。從歐多克斯的「同心球系統」,到託勒密的「均輪」、「本輪」,在之後的2000年時間,為了解決行星運動的不規則出現了一系列的解釋模型。
  • 浙大哲學系07級本科3人就讀 冷門專業受保護
    【冷】「雖然只有3個人,卻是哲學系的勝利!」浙江大學哲學系系主任董萍教授如是說。今年,浙江大學5000多名本科畢業生中,出自哲學系的只有3人,僅為往年的1/10。一時間,哲學專業如秋風中的枯枝,寒意逼人。消息一出,立即引發議論紛紛。
  • 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與發掘,《超球少年》給出了新模式!
    《超球少年》自開拍之日起就受到了外界的普遍關注,製作方集結了84位來自全國各地12歲以下的少年組成6支隊伍,並配備了6位教練員,除了上述4位國腳外,專業的足球評論員董路和曾帶隊多次贏得國際賽事冠軍的肖山組成了一支豪華教練團,分別執教6支隊伍。
  • 看看高詩巖焦海龍做客《侃球時間》如何「語...
    1 本期《侃球時間1 倆人在節目中的表現簡直像被籃球耽誤的雙簧演員,想要觀看更多精彩內容,今晚19點20分,鎖定山東電視體育頻道,《侃球時間
  • 88歲著名哲學家朱德生逝世,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16年
    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大學哲學系方面獲悉,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系原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原理事長朱德生教授於2019年3月8日下午3時於北京家中逝世,享年88歲。公開簡歷顯示,朱德生1931年生於江蘇省武進市,高中畢業後曾在本地農村當了兩年小學教員,1951年夏入南京大學哲學系。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朱德生進入北大就讀,1956年夏畢業於北大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生班,隨後留系任教。
  • 聾人國際足球協會主席亞科夫邀請「Hao球」直播國際聾人足球賽事
    10月16日,城市足球超級聯賽總部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聾人國際足球協會(DIFA)主席亞科夫·弗侖克爾先生。亞科夫先生首先參觀了 Hao球人工智慧導播實驗室,深入了解了人工智慧技術在中國體育賽事中的應用及推廣以及Hao球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平臺的發展現狀,並為Hao球「點讚」。
  • 御MEN·傲腿侃球|憾平弱旅 巴薩的2020終於結束了
    編者按這裡,是體育迷暢所欲言的園地——御MEN·傲腿侃球。難忘的2020年即將劃上句號,本欄目也將有所調整,在2021年改版之後再重裝上陣,屆時歡迎廣大讀者和體育迷朋友就體壇大事小事繼續「傲腿侃球」。布雷思韋特的錯誤不僅僅是沒有打進點球,而是直接將球踢偏,巴薩連補射的機會都沒有,這也是巴薩自5年前內馬爾直接將點球踢飛後的第二次沒有打在門框內(而且,本賽季巴薩獲得5個點球中有3個都沒進)。在比賽前15分鐘,巴薩在場上都表現得更為被動,埃瓦爾連續獲得角球,但巴薩的三中衛此時表現穩健,並未讓對手獲得機會。
  • 全國首檔青少年足球競賽綜藝《超球少年》定檔12月21日上線
    12月5日,全國首檔青少年足球競賽綜藝《超球少年》在南京舉辦了主題為「以足球之名,成少年之勢」的線下發布會,正式官宣定檔,該節目自12月21日起上線。百名少年組成6支U12頂尖足球隊,4位足壇名宿範志毅、李瑋鋒、曲波、楊晨,和 「最美鄉村教師」肖山以及知名體育主持人董路擔任總教練,競技生活和訓練過程將會進行全方位展示,「熱血足球夢」之旅即將拉開帷幕!
  • 國內首檔青少年足球競賽真人秀《超球少年》日照...
    《超球少年》是山東體育頻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華信麒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愛奇藝體育、上海藝珺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超球少年(北京)體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華錄新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共同出品,日照市文化和旅遊局特別支持的中國首檔青少年足球賽事真人秀綜藝節目,在國內一流衛視和愛奇藝等媒體播出。
  • 季羨林北大辦梵文班:錢文忠是關門弟子 學吐火羅語
    最近,北大2010級古生物學專業畢業生薛逸凡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一個人的畢業照」,引發網友的關注而走紅。北大元培學院副院長盧曉東介紹:「這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個只有一名學生的專業。」  據了解,北大古生物專業從2008年創立至今,每年畢業生都是一個,目前已經「四代單傳」,這在當今高等教育界也算是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