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的誕生:「人」的失落(北大哲學系專稿)

2020-12-05 Moehoo猛虎

【猛虎按語】

讀此文,會先感懷於自然科學的偉大發軔,接著,在人類的自我詰問中,悵然若失,然後,回到現實,不由得,欣然自喜。

精英們,停一下,暫離技術細節和繁雜事務,閱讀十分鐘,思考科技和人的意義。

此為北大哲學系在讀研究生許漠(方向:科學技術哲學)所作,文字深沉,筆力雄健。

【自我介紹】

許漠,就讀於北大哲學系。

在不同的敘事結構中,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科學的「黎明」與「人」的失落

自然科學的誕生:「人」的失落

破開黑暗的黎明?

自然科學的誕生可以被視為世界觀的轉變,「新體系是由數學及數理性邏輯聯繫起來的,而不是直接訴諸自然理解的連貫性」(陳嘉映,2007:102)。科學不僅對物理世界提供了系統的解釋,並且通過對事件的精確預測以及可重複的實驗證明其真理性。在1543年到1687年的歐洲,伴隨著一批偉大的名字,象徵理性的新紀元似乎橫空現世,如同曙光破曉、驅散黑暗。無怪乎科學史家麥克萊倫和多恩動用了「上帝說,『讓牛頓出世!』」 — 如此形象化的章節標題。

在科學思想史的早期敘事中,近代科學對世界所提供的整體解釋,是對禁錮思想的「黑暗時代」的反叛。那年代的智識活動,自然被譜寫為由一幕幕英雄傳記所構成的輝格史(猛虎註:Whig history,歷史學派,認為人類文明的趨勢是從落後向先進),一段「啟蒙時代」顛覆「黑暗時代」的人類精神進步史。在編年史的人物與軼事年表中,哥白尼這個巨人,仿佛以自身作為第一道界限,與「黑暗時代」相決裂,拉開世界圖景轉變的序幕。革命意味著斷裂。在巨人的輝光所籠罩下,一些人可以不再追問這種斷裂何以發生,只需敬慕這巨人即可。

尼古拉·哥白尼(畫像存於託倫市政廳,1

「拯救現象」與化簡

對前哥白尼時代的思想家而言,尤其是畢達哥拉斯主義者和柏拉圖主義者,天文學被視作幾何學的分支之一,幾何空間和宇宙的實際空間是等同的,宇宙是一種有秩序的數學和諧。在古希臘的世界圖景中,天體是理念世界完美性的忠實摹寫,都圍繞著地球作勻速圓周運動。但天文觀察卻發現,某些天體的運動既不是圓周運動,也不是勻速運動,希臘人稱之為「漫遊者」。

最明顯的是行星的「留和逆行」。如果以恆星為背景觀測,這些漫遊者在運動時會變慢、停止、後退、再停止、然後再向前運動,按照「馬蹄印」作環圈形運動。柏拉圖拋出這一不和諧的現象,並責成天文學家用勻速圓周運來解釋這些現象。從歐多克斯的「同心球系統」,到託勒密的「均輪」、「本輪」,在之後的2000年時間,為了解決行星運動的不規則出現了一系列的解釋模型。

太陽系的託勒密模型

託勒密模型因其預測精確性而勝出。但後續出現的行星預測結果偏差,使得託勒密體系不得不通過增加本輪來修正自身,小本輪一度甚至增加到80多個。

在15世紀的歐洲,對復興的柏拉圖主義-畢達哥拉斯主義思潮而言,這種繁瑣的行星運行體系與「數學和諧」的宇宙假定顯然是相違背。而哥白尼發現,在天文學中引入一個新的參考點,一種不以地球為中心的天文學,同樣能得到與託勒密體系相同的預測結果。日心說通過參考點的變化實現了幾何空間在數學形式上的簡化,進而導致天文學世界觀的轉變。

「對哥白尼來說,向新世界觀的轉變只不過是在當時復興的柏拉圖主義的激勵下,把一個複雜的幾何迷宮在數學上簡化成一個美妙和諧的簡單體系。」(伯特,2012:39)

世界圖景的轉變

對天文世界的解釋,在牛頓之前的先驅們有著兩種方法傾向或思想路徑,分別是哥白尼、克卜勒、伽利略、笛卡爾重視數學的數學物理學進路,和培根、吉爾伯特、哈維、波義耳重視經驗、實驗的進路。

在受到空間幾何化的傾向影響下,數理證明逐漸被視作最可靠的理性形式,即便在被數理證明的新穎結論與日常經驗全面衝突的情況下,亦如此。數學物理學進路中,數學知識的精確性確立了它的重要性定位。科學的數學化傾向,不斷強化了對物理現象的數學處理,把物理世界中觀察到事件、過程、運動視作是按照簡單的數的關係進行的。

世界是什麼?「自然本質上是一個在確定可靠的力的作用下按照數學定律在空間和時間中運動的有質量物體的領域。」(伯特,2012:203)空間、時間、質量所構成的物理世界是可以被還原為數學形式的,全部現實都可以被還原為具體的物理定律。物理世界這一巨大的機器,按照規律,自我調節、自行運轉。

世界圖景的變革,是一種技術性理解取代常識性理解的過程,變革前後的個體是活在兩個不同世界之中。對革命之前的世界而言,「自然界在目的論上為人而存在」,對事物的解釋是基於事物和人的目的關係。所有現象都基於某種內在目的而產生的運動。對革命之後的世界而言,一切的現象都服從一些不變的自然規律。

就外部世界的因果說明,「自然由一個處於質的關係與目的論關係之中的實體領域最終變成了一個在空間和時間中機械運動的物體領域」。在牛頓那,只保留一種超自然的目的論,即第一因或終極目的:它只出現在創世的開端處,其後的物理世界按照既定規律自行運轉,物理現象不再具有經院哲學的那種內在目的。

在世界之外的「旁觀者」

Fig. 3 世界圖景

在空間幾何化、宇宙無限化的世界圖景下,外部的物理世界只是一部精密的機器,一切精神性的存在者都失去了他們的位置。人和上帝一步一步被從世界中流放出去。

當然,上帝並沒有被立刻清除出這個機械世界,就牛頓而言,他通過模糊的神學假定保留了上帝在絕對空間中的位置。因而,「封閉在大腦暗室中的人的靈魂如何可能獲取關於時空中盲目遊蕩的外界物質的可靠知識的問題自然不再成為一個可怕的難題,因為在上帝那裡已經提供了把無限場景中的所有環節都聯繫起來的一種精神連續性。」 (伯特,2012:258)基於這樣一種神學假設,有關生命意義的問題就被迴避了。

把上帝從外部世界中徹底清除,是後來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等自然主義者的所作所為。在關於外部世界的機械解釋中,人喪失了「坐標」,在這冷冰冰的世界圖景中,一切先驗的意義結構隨之被終結,人與整體現實之間是斷裂的。人只是盲目而漫無目的的自然界的臨時產物,是其行為的無關緊要的、可憐的旁觀者。由此才會出現休謨所指出的那一難題——被流放的人或封閉在大腦中的心靈如何可能對這一世界有任何認識呢?

這個世界,沒有目的,沒有歸宿。尼採如是說,虛無主義,這個所有客人中最可怕的客人,已站在門前。

Reference:

伯特, E. A. [1924](2012). 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 張卜天譯. 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陳嘉映. (2007). 哲學 科學 常識. 北京:東方出版社.

戴克斯特霍伊斯, E. J. [1950](2010). 世界圖景的機械化. 張卜天譯. 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北大哲學系「70後」同學會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3日電(實習記者 蘇賀)金秋十月,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30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相聚北大燕園,共慶入學五十周年。這些老人是北京大學哲學系64級系友,平均年齡已超過70歲,是名副其實的「70後」。
  • 北大哲學系「老神仙」
    版主推薦被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先生稱作「哲學系的老神仙」的張世英教授,一生與哲學為伴。今年92歲的張教授,聽從孩子們的建議,從去年夏天開始動筆寫回憶錄,於今年3月初完稿。作者以質樸優美的語言,回顧了自己一輩子的哲學之路:既有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求學的經歷,又有與馮友蘭、金嶽霖、聞一多、賀麟等人的交往軼事;既帶來當年哲學界、文化界的大師群像,更道出一位哲學家幾十年孜孜不倦的精神追索。其開放的心態、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文心哲思無不給後人以啟迪。人物簡介張世英:1921年生,1946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
  • 隔壁侃球|北大哲學系足球專業肄業記
    起鬨的人估計同樣是北大子弟。80地理的朱文華師兄寫了篇文章,標題就是「從小就混在北大足球圈子裡」。當時的五四操場也好,東操場也好,對北大子弟來說,感覺應該就是自家的院子,當然也有不是北大子弟的附近孩子來踢。
  • 北大哲學系是長壽俱樂部:85歲以上教授超20人
    北大哲學系在北大有了一個有趣的別稱——「長壽俱樂部」。北大哲學系的教授中,90歲以上的就有十餘人,85歲以上的更是超過20人,佔知名教授近半數,去世的哲學大師中高壽者也不少。系主任王博稱之為哲學系「一大驕傲」。  93歲的楊辛教授謙虛地說自己在系裡年齡只排第二,排第一的是94歲的張世英教授。
  • 看看北大哲學系你就明白了!
    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90歲以上學者佔1/4,85歲以上學者幾乎佔一半。近日,北大哲學系樓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節目中談到,自己雖然年近80歲,但在北大哲學系不敢稱老人,因為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樓宇烈談到,生理養生節慾,心理養生養情,哲學養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關重要,中國哲學能夠養生,儒家進德、道家保真、釋家淨心,也許正是哲學家長壽的原因。
  • 北京大學哲學系舉行100周年慶典
    他指出,自誕生之日起,北大哲學系就是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的重鎮,匯通中西文明的橋梁,高水平哲學人才的搖籃。一百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急驟變遷,中國人的精神思想世變風移,但北大哲學系始終挺立在時代潮頭,始終引領著學術的風氣,她在中國哲學界、思想界的崇高地位是無可爭辯的,她對國家民族的卓越貢獻將永載史冊!他強調,哲學系的發展對北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事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義。
  • 北大哲學系主任畢業典禮致辭:這個學校一直在尋找北,很偉大
    北大哲學系主任畢業典禮致辭:這個學校一直在尋找北,很偉大 王博 2015-07-14 13:08 來源:澎湃新聞
  • 北大哲學系主任實名「舌戰」網友
    面對眾多網友在天涯社區上的質疑,該書作者、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趙敦華教授近日專門來到天涯社區公司,實名上網與網友對話,並為這本著作辯護。  趙敦華:充其量是拼寫錯誤  趙敦華編寫的《西方哲學簡史》是國內大多數高校哲學系的推薦教材,自2000年出版至今已經印刷15次。
  • 寫出「燒腦作文」的無錫才女圓夢北大 上哲學系
    按照北大自招的優惠政策,勇力嘉獲得了降分到本一線錄取的資格。而她400分的高考成績,已經遠遠「超標」。選擇北大哲學系,她要繼續「燒腦」高中時以「燒腦作文」見長的勇力嘉,大學要繼續「燒腦」下去了。她選擇了北京大學哲學系作為自己今後四年的個人規劃,「哲學能培養一個人獨立思考、客觀判斷、有系統的推理和根據證據來相信某一件事的習慣,使之受益終生,對許多現實問題也有指導作用。我對哲學有著持續的興趣和熱愛,相信自己能煥發出強大的學習動力,而北大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哲學專業,再加上北大思想自由,我因此選擇了北大哲學系。
  • 88歲著名哲學家朱德生逝世,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16年
    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大學哲學系方面獲悉,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系原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原理事長朱德生教授於2019年3月8日下午3時於北京家中逝世,享年88歲。公開簡歷顯示,朱德生1931年生於江蘇省武進市,高中畢業後曾在本地農村當了兩年小學教員,1951年夏入南京大學哲學系。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朱德生進入北大就讀,1956年夏畢業於北大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生班,隨後留系任教。
  • 「九章」量子計算機誕生,中科大實至名歸!網友:清華北大該反思
    目前該學術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科學頂級期刊《科學》雜誌上。而回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年來的科研成果,可以說是不斷湧出,以潘建偉教授為代表的一些著名科學家研究出了世界頂級的科研成果,中科大教授陳秀雄,王兵發表在《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的數學論文證明了困擾數學界長達20餘年的核心猜想。可以說,以上僅僅是中科大近年來取得科學成果的一個縮影。可以說中科大實至名歸!
  • 北大沒有校歌,卻有鴻鵠之志
    1918年6月北京大學文科哲學門第二次畢業生與老師在北大辦公處門前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人為蔡元培,第六人為陳獨秀,第七人為梁漱溟;二排左起第四人為馮友蘭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後,廓清校園,定下「以研究學術為天職」的基調。他認為,「北大者,為囊括大典,保羅萬眾之最高學府」,「無論何種學派……聽他們自由發展」。
  • 著名哲學家、北大哲學系教授張世英去世,享年100歲
    張世英(1921-2020.9.10)  張世英,1921年生,湖北武漢人,1946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1946年—1952年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自1952年起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講師、
  • 重審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分
    而這也導致了與存在相應的方法,亦可以轉移到存在者的領域上去;換句話說,形上學亦即人文科學的方法,可以用到自然科學的領域。   在狄爾泰、文德爾班和李凱爾特那裡,通常使用「精神科學」和「歷史科學」這兩個術語指代「人文科學」。
  • 浙大哲學系07級本科3人就讀 冷門專業受保護
    3人,中國美術學院報考人數約10萬人大學專業,這邊紅火那廂冷【核心閱讀】冷:區區3人,是浙江大學哲學系今年本科畢業生的總量;熱:2010年,超過6萬人報考中國美術學院,錄取率不到3%;今年該校開放網上報名,報考人數約10萬,再攀高峰。
  • 季羨林北大辦梵文班:錢文忠是關門弟子 學吐火羅語
    最近,北大2010級古生物學專業畢業生薛逸凡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一個人的畢業照」,引發網友的關注而走紅。北大元培學院副院長盧曉東介紹:「這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個只有一名學生的專業。」  據了解,北大古生物專業從2008年創立至今,每年畢業生都是一個,目前已經「四代單傳」,這在當今高等教育界也算是一朵「奇葩」。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交通大學全國第一,遠超清華北大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方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不再是全國第一第二了,反倒是多所高校排名全國前列,例如像上海交通大學獲得資助項目和資金全國第一,其次是中山大學,廣東的這所高校了不起,當然接下來就是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這四所高校獲得的資助項目資金都超過20000
  • 放榜夜丨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趙柯帆總分662分,心儀北大哲學系
    趙柯帆告訴記者,他目前比較心儀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我從高一就開始關注哲學,渴望探索渴望求知的心態讓我對哲學有著深深的嚮往。」在課餘時間,趙柯帆也會經常翻看哲學類書籍,最喜歡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的《自我技術》,還曾參加過北京大學哲學系舉辦的哲學徵文比賽。
  • 北大推出《北大學科》第一季 全景展現八大學科風採
    如果你對大學的學習充滿好奇,不妨通過《北大學科》第一季預告片,了解一下北大各學科的特點,做好功課,迎接未來的大學生活。《北大學科》第一季預告片,八大學科率先解鎖!短短的視頻裡,匯聚了北大不同學科的各自精彩。假設與求證、質疑與思辨、科技與人文,在北大融匯一處,熠熠生輝。
  • 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系慶大會舉行
    10月18日,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系慶大會在仙林校區舉行。千餘名師生系友、來自兄弟高校哲學院系所的嘉賓以及長期關心支持南京大學哲學系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歡聚一堂,撫今追昔、共襄未來。    南京大學哲學系有著質樸厚重的歷史積澱,可溯源至中央大學前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1920年創立的哲學系。百年南哲在近現代中國和南京大學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