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系慶大會舉行

2020-12-04 新華網江蘇頻道

    10月18日,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系慶大會在仙林校區舉行。千餘名師生系友、來自兄弟高校哲學院系所的嘉賓以及長期關心支持南京大學哲學系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歡聚一堂,撫今追昔、共襄未來。

    南京大學哲學系有著質樸厚重的歷史積澱,可溯源至中央大學前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1920年創立的哲學系。百年南哲在近現代中國和南京大學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經過百年發展,中國特色、南大風格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漸成規模,誠樸求真、樸茂求實、守正創新的學風一以貫之。百年華誕是一個裡程碑,更是一個新起點。

    南大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出席大會並致辭。他表示,回顧百年曆程,南京大學哲學學科雖然一直是一個「小學科」、哲學系的規模也始終保持「小而精」,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哲學系都對我國的人才培養和學術進步,對南京大學的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他希望哲學系能夠從「一流的大視野、中國的大需求、南大的新方位」出發,秉持「誠樸雄偉 勵學敦行」校訓,奮力譜寫新篇章。

    1978年,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胡福明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在《光明日報》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為感謝胡福明為哲學系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楊忠現場向他頒發南京大學哲學系「最高貢獻獎」。

    南大副校長陸延青為榮休教師頒發卓越貢獻獎。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榮譽資深教授林德宏代表榮休教師發言。他希望南哲人能夠像母校一樣,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

    據悉,本次系慶活動還設置了劉伯明塑像揭幕暨系史館開館儀式、《南京大學哲學系學科發展史1920-2020》新書發布會、「哲學一流學科高峰論壇」等環節。此外,為了豐富百年系慶的學術性,促進學者、師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南京大學哲學系自9月起,組織開展了相關主題講座,學術名家將在線上為廣大學子、學者帶來精彩紛呈的思想盛宴。(龐雪汀 高雅 齊琦 王靜 王安迪)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哲學系舉行100周年慶典
    近日,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100周年慶典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發來賀信。他指出,自誕生之日起,北大哲學系就是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的重鎮,匯通中西文明的橋梁,高水平哲學人才的搖籃。一百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急驟變遷,中國人的精神思想世變風移,但北大哲學系始終挺立在時代潮頭,始終引領著學術的風氣,她在中國哲學界、思想界的崇高地位是無可爭辯的,她對國家民族的卓越貢獻將永載史冊!他強調,哲學系的發展對北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事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義。
  • 南哲動態|首屆長三角邏輯論壇在南京大學哲學系舉行
    12月23日,江蘇省邏輯學會、南京大學哲學系主辦,南京大學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承辦的首屆長三角邏輯論壇在南京大學舉行。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王恆,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杜國平出席會議並致辭。
  • 北大哲學系「70後」同學會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3日電(實習記者 蘇賀)金秋十月,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30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相聚北大燕園,共慶入學五十周年。這些老人是北京大學哲學系64級系友,平均年齡已超過70歲,是名副其實的「70後」。
  • 南哲系友|張柯:通往哲學的關鍵階段——記南京大學哲學系對於個人...
    通向哲學的關鍵階段——記南京大學哲學系對於個人學術道路的意義文|張柯南京大學哲學系至今已歷經百年,我以博士生身份有幸見證了這一光榮歷史中的一段歲月(2006-2009),並且至今仍深受這段求學歲月的影響,因為它構成了我的學術道路的一個關鍵階段。
  • 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南京大學哲學系奠基人之一李華鈺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南京大學哲學系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南京大學哲學系李華鈺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9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8歲。李華鈺教授生於1932年6月,廣東省豐順縣人。
  • 南京大學全面介紹
    那麼被《小歡喜》裡的女高中生,英子所喜歡的南京大學到底怎麼樣?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講解下,這個百年老校—南京大學。現在大家說到南京大學,就不得不說國立中央大學或者國立南京大學,其「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政府1927年在南京設立,是當時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更是當時中國大學院系設置最完善,辦學規模最大的大學。其後,在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後又改為南京大學。
  • 南京大學化學學科迎來創立100周年
    中國江蘇網10月25日訊 10月24日,南京大學化學學科創立100周年發展大會在仙林校區舉行。副省長馬秋林出席並致辭。馬秋林表示,作為我國最早設立的化學院系之一,一百年來,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在老一輩化學家風範的感召下,培養了一大批行業專門人才,為國家和江蘇省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蘇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 南哲學科|南京大學邏輯教學的回顧與展望
    南京大學哲學系邏輯學科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著名學者劉伯明、湯用彤、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胡世華、何兆清、王憲鈞、陳康、倪青元、殷海光等曾在原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及其前身)和金陵大學哲學系從事邏輯教學與研究,數學系莫紹揆等著名數理邏輯專家也長期關心與支持哲學系邏輯學科的發展。
  • 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
    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   11月8日,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廣州大學天文系成為國內高校中成建製成立的第16個天文系(學院)。
  • 南京大學化學學科迎百歲華誕:50餘位院士在此求學或任教
    佘治駿 攝   中新網南京10月25日電 (齊琦 於玥晗)24日,南京大學化學學科創立100周年發展大會在仙林校區舉行。兩千餘名師生院友以及來自相關研究機構和兄弟高校的嘉賓等歡聚一堂。大會頒發了南京大學化學學科終身成就獎,啟動了新百年發展基金,並發布了《美國化學文摘社科學文獻典藏:南京大學》。
  • 南京大學2021年推免保研率為34%
    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是世界雙一流A類建設高校。全校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雙一流」建設學科,4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021年推免保研數據如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南大校友、愛荷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傅海從小立志:「考上南京大學...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南大天文系2003屆畢業生、現任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助理教授傅海博士的故事,感受「徵途是星辰大海,胸中藏萬千世界」的情懷,體會「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的風骨。文章由99級哲學系校友徐濤撰寫。傅海博士出生於1982年4月出生在新疆一個礦山的小山溝裡,父母都是礦山的職工。
  • 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誰才是國立中央大學繼承者
    國立南京大學也接到了同樣的通知。自此,校名去掉「國立」二字,直接稱「南京大學」。可是,改名後的南京大學,又和之前的國立中央大學有多少聯繫呢?對於49年後中國各地的大學來說,改名只是個開始,遠遠不是結束。在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教育部提出,全國高校應該向蘇聯學習,調整院系配置,從英美體系轉變為蘇聯模式。
  • 考研推免夏令營:2020年四川大學哲學系研招夏令營活動通知
    考研推免夏令營:2020年四川大學哲學系研招夏令營活動通知 2020-07-08 18:08:57| 四川大學哲學系
  • 北大哲學系「老神仙」
    版主推薦被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先生稱作「哲學系的老神仙」的張世英教授,一生與哲學為伴。今年92歲的張教授,聽從孩子們的建議,從去年夏天開始動筆寫回憶錄,於今年3月初完稿。作者以質樸優美的語言,回顧了自己一輩子的哲學之路:既有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求學的經歷,又有與馮友蘭、金嶽霖、聞一多、賀麟等人的交往軼事;既帶來當年哲學界、文化界的大師群像,更道出一位哲學家幾十年孜孜不倦的精神追索。其開放的心態、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文心哲思無不給後人以啟迪。人物簡介張世英:1921年生,1946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
  • 1952院校大整合,五大母校之曾經的「亞洲第一大學」:南京大
    現在大家說到南京大學,就不得不說國立中央大學或者國立南京大學,其「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政府1927年在南京設立,是當時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更是當時中國大學院系設置最完善,辦學規模最大的大學。其後,在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後又改為南京大學。
  • 第四屆中華詩詞吟誦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近日,華韻金聲——第四屆中華詩詞吟誦大會在上海大學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往年不同,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的吟誦大會採用現場與網絡同步進行的模式,全部活動皆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疫情拉遠了距離,但阻隔不斷詩情。
  • 隔壁侃球|北大哲學系足球專業肄業記
    洪元碩先生生前照片一年後,北大八十年代校友足球隊與解放軍南京通院校友足球隊,在五四操場舉行「迎八一」校友足球賽。我作為隊員參加了這次軍民共建活動,也算是我以一種特殊方式對洪謙先生和洪元碩教練的敬仰和緬懷吧。
  •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新聞—科學網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成立大會舉行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成立大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4月27日電(記者 範 麗) 4月26日上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校長陳吉寧,校黨委書記胡和平,副校長姜勝耀,校長助理、科研院院長薛其坤出席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