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如何改變月球起源的?

2021-01-16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一點水能帶來多大的差別,真是太神奇了。月球是在大約44到45億年前形成的,當時一個物體與仍在形成的原地球相撞。這種撞擊產生了一個熱的、部分蒸發的材料圓盤,它圍繞著嬰兒行星旋轉,最終冷卻並進入月球。多年來科學家們認為,在碰撞後氫與水分子分離,它和其他一些具有低沸點溫度的元素,即所謂的「揮發性元素」,從磁碟中逸出,消失在空間中。這將導致一個乾燥和揮發的元素耗盡的月球,這似乎與之前的月球樣本分析一致。

截圖來自於一個關於月亮形成的規範模型的視頻模擬,在這個模型中,原始地球被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撞擊在44到45億年之間。圖片版權:Miki Nakajima and Dave Stevenson.

但是關於月球化學的研究正在揭示,它可能比最初想像的更溼,這讓人們對這個起源故事的某些方面產生了疑問。這仍然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所以科學家們,包括我們的地磁工作人員Erik Hauri,以及許多其他的卡內基同事和校友,都在研究月球上到底有多少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因為我們有限的知識在月球水的歷史和分布,解釋了卡耐基的楊愛瑾,只是與加州理工學院的大衛·史蒂文森一起,著手確定的月球形成的理論需要進行調整,以考慮最近更高的估計月球水的內容。

這項研究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上。建立了詳細的模型,以確定現有的關於月球形成碰撞的理論是否能夠解釋在其他揮發性元素如鉀和鈉中仍然被耗盡的溼月球。模擬了不同的溫度條件和在月球形成的圓盤上的水豐度。在較高的溫度下,它們的圓盤被矽酸鹽蒸氣所控制,這是由原地球和撞擊物的地幔蒸發而來的,相對較少的氫與水分離。在較低的溫度下,他們的磁碟被水所控制,在這個溫度範圍內氫沒有脫離,使其逃逸機制非常低效。

Nakajima解釋說:好消息是模型顯示,對一個溼潤的月球的觀測與一個巨大的撞擊源並不矛盾。然而,這也意味著科學家們需要提出其他的解釋,解釋為什麼月球上的鉀、鈉和其他揮發性元素被消耗殆盡。其他的可能存在,例如圓盤上的揮發性元素落在地球上,而不是逃離或成為月球形成的一部分。或者它們可能是月球的一部分,當它第一次從碰撞後的圓盤上吸出,但後來卻丟失了。

知識:科學無國界,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地球和行星科學快報內容:經「博科園」判定符合今主流科學來自: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編譯:卿君側審校:博科園解答:本文知識疑問可於評論區留言傳播:博科園

相關焦點

  • 地球水起源與月球形成有關 大量水約44億年前到人間
    地球水起源與月球形成有關  大量水約44億年前來到人間  星辰在線5月23日訊 據科技日報 (記者劉霞)報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1日報導,德國科學家首次將地球上水的起源與月球的形成聯繫起來他們指出,約44億年前,伴隨著月球的形成,水也來到地球上,而這兩者也是生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必要條件。  從月球上看到的地球。
  •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有了地球,月球是如何出現的?水又從何而來?
    但是,你知道它是如何出現的嗎?與其他行星相比,它具有什麼特點呢?地球的誕生要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那就有必要回顧一下發生在大約50億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太陽爆發了,塵埃和氣體雲在太陽周圍旋轉著。在引力的作用下,塵埃逐漸開始聚集成團。在與太陽不同的距離處,這些板塊相互碰撞,進而形成了大約100個小型行星。
  • 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科學家給出猜想
    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現在我們知道地球在太陽系中,誕生於46億年前,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和探索,科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地球的生命起源可能來源於早期的彗星撞擊,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太陽系還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星系,那個時候有很多的彗星從太陽系邊緣而來,它們來到內星系之後,和各個行星發生了碰撞,地球也遭到了彗星的撞擊,那個時候地球剛剛形成不久,還沒有水,彗星的撞擊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資源,同時將生命的種子也帶到了地球上
  • 地球生命起源如何,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科學家又提出了新的觀點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誕生於46億年前,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探索。科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地球的生命起源可能來源於早期的彗星撞擊。水是生命之源,彗星帶來的生命種子在水中不斷孕育,並最終誕生了早期的簡單原始生命。那麼有關此地球生命起源說是否正確呢?雖然這是一個普遍的觀點,但是仍有不少的科學家仍然在探索地球生命新的可能起源,對此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表面,科學家對地球生命起源提出了新的觀點。新的觀點仍然是起源於大撞擊,只不過不是彗星的撞擊,而是行星的撞擊。
  • 月球水突破!天文學家在月球南極的環形山中發現了「年輕的冰」
    天文學家在月球南極發現了年輕的冰源,這意味著月球上有了新的水源。月球上的水是在南極附近發現的,那裡的深撞擊坑被永久的黑暗籠罩著。直到最近,天文學家們還認為,這些水是數十億年前富含水的彗星和火山活動留下的。然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收集到的衛星數據顯示,在較小的隕石坑中有更年輕的冰沉積物。
  • 新研究挑戰月球起源說
    簡介:普遍認可的月球起源是忒伊亞撞擊地球分離出月球,月球也被認為不存在易揮發的碳元素,但研究發現月球表面有碳離子,或能推翻撞擊說。  我們仰望月球數百年,仍無法解釋它如何形成。圖片:NASA  多年來,科學家認為月球在45億年前,於年幼期太陽系的早期混沌中誕生。
  • 月球上的水冰分布圖出現了!未來將用於提取月球水資源!
    200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這是十多年來美國首次向月球發射探測器。在那裡,LRO進行了觀測,並有了一些巨大的發現。例如,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周圍的一系列永久性陰影環形山中,探測器證實了大量水冰的存在。
  • 最新研究發現月球水可能起源於太陽風(圖)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來自太陽的粒子——太陽風,可能是最近在月球土壤裡發現的水的形成原因。    自從過去10年間利用軌道飛船在這顆地球的衛星上發現少量水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猜測這種物質是如何出現在月球上的
  • 月球的起源,如果沒有月球地球將會怎麼樣?
    大家好,歡迎觀看宇宙秘探,我是凱文,一直以來,月球都是一個未解之謎,因為,它對地球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那麼,它是如何而來的,它的到來是偶然還是有人刻意為之,在它到來之後,對地球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月球的前世今生,和那些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 科學家揭開月球起源之謎,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純屬偶然
    這兩個物體的元素同位素是相同的,同時還發現,揮發性元素以某種方式蒸發掉了,這些線索似乎表明,地球和月球有一個共同的起源——一個暴力的起源。最合理的故事是什麼呢?人們提出了許多觀點,但有一種理論統治了幾十年。
  • NASA與SpaceX、藍色起源等公司合作,向月球發射大型太空飛船
    這些商業太空公司設計了可以攜帶大量有效載荷到月球的機器人著陸器。增加的項目包括一些著名的行業巨頭,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藍色起源公司和內華達山脈公司,它們已經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合作了其他項目。美國宇航局的目標是在2024年將人類送回月球表面的同時,擁有多種將科學儀器和貨物運送到月球的不同能力。被選為CLPS項目的一部分並不能保證每家公司都能獲得NASA向月球發射太空飛行器的合同。這只是意味著,如果美國宇航局想把貨物或科學儀器送到月球表面,他們會考慮使用這些公司。
  • 水的起源——暑九寒天冰川水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一個恆古未解之謎,地球的生命產於何時何地?是怎樣產生的,構成宇宙的氫、氧、氮、碳、硫五大元素是如何形成具有生命的細胞的,生命是來於海洋、太空還是陸地,在林林總總的生命起源假說中,較為主流的海洋起源說、化學起源說。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何種假說,水都表現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 月球曾是地球一部分?形成於撞擊中?月球起源謎團很多!
    目前月球起源假說中,撞擊說是一種較為主流的認識,認為月球曾是地球的組成部分,地球被火星大小的星子撞擊,進而形成了月球。太陽系的形成假說主要認為太陽系及八大行星和它們的衛星,都形成於一片星雲。地球形成之後屢次遭受撞擊,有些說法認為,地球上的水就是彗星帶來的。地球的衛星月球成因有俘獲說、撞擊說、分裂說等。俘獲說認為月球和地球形成與同一時期,逐漸被地球引力拉向地球繞地球運行,但月球的質量較大,地球引力不足以引發這樣的事件,這是俘獲說被質疑的地方;分裂說認為在太陽的潮汐作用下,地球物質逐漸脫離,形成了月球,太平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
  • 月巖樣本分析結果挑戰主流月球起源理論
    網易探索3月30日報導美國《連線》雜誌報導,美國和瑞士科學家對在月球礦石中發現的同位素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流行的月球起源理論——巨大撞擊假設可能並不成立。不過,絕大科學家都認同和接受這一假設,不會輕易放棄。瑞典隆德大學行星學家馬賽厄斯·麥爾便表示這項研究雖然具有一定說服力,但他並不準備放棄巨大撞擊假設。
  • 月球上有水,再一次成為熱點,為何地外探索,那麼重視水的存在?
    近日,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導了對月球上水分子以及可穩定捕獲水的月球區域的不模糊探測,通過裝在波音客機上的天文觀測臺,終於檢測到了屬於水分子的光譜,明確地證實了月球上存在水,這一結論認為月球上約有4萬平方米的表面具有捕獲水的能力。
  • 科學家在月球地底淺層區域找到水的痕跡,它到底從何而來?
    引言:月球是一顆無水星球?近期科學家找到新證據,月球上的水並不存在於月球表面。而雖已在月球上發現水的蹤跡,但月球水資源的來源仍舊是謎。長久以來,科學家都對月球的身世及意圖頗為好奇,它到底如何產生?它為何寧願犧牲自己也要守護地球?它陪伴在地球身旁是否另有目的?
  • 月球上有沒有水 月球上存在液態的水嗎
    導語:因為月球離地球最近,所以人們探索月球也非常頻繁。經過探索,人們發展月球上有很多地球上的物質。不過,想要生存,還得需要水源。那麼,根據科學最新發現來看,月球上有沒有水呢?到底月球上存在液態的水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 「大碰撞理論」遭質疑 月球起源再次成謎
    人類一直好奇月球是如何誕生的,40多年來,關於月球的形成,一直有多種理論和假說。其中,「大碰撞理論」是近年來受到學術界多數學者認可的假說。該假說認為,月球由火星質量大小的星球「忒伊亞」與原始地球碰撞形成。不過,據國外媒體報導,「大碰撞理論」作為目前最權威的月球形成假說,最近遭到一些科學家的質疑,月球如何誕生再次成謎。
  • 月球碳排放的發現,究竟對月球起源有何影響?
    但是這一分析表明,火山月球眼鏡可以探測到碳和揮發性水的痕跡,促使其調整因衝撞形成的模型,因此,一組研究人員重新審視了輝夜姬的數據,試圖找出碳的來源。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這些排放物幾乎分布於整個月球表面,但是月球地理區域上的數量卻有所不同。」
  • 如何在月球上建加氫站?
    從歐洲航天局的「月球村」、中國的「嫦娥五號」乃至印度「月船」項目都肩負著尋找月球水冰的任務。2018年,正是通過分析印度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收集的數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才正式確認月球南極存在大量水冰。NASA估算,月球上可能有5.5億噸的水冰可供採集,樂觀情景下可能有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