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碰撞理論」遭質疑 月球起源再次成謎

2020-11-26 華夏經緯

  人類一直好奇月球是如何誕生的,40多年來,關於月球的形成,一直有多種理論和假說。其中,「大碰撞理論」是近年來受到學術界多數學者認可的假說。該假說認為,月球由火星質量大小的星球「忒伊亞」與原始地球碰撞形成。不過,據國外媒體報導,「大碰撞理論」作為目前最權威的月球形成假說,最近遭到一些科學家的質疑,月球如何誕生再次成謎。

  根據「大碰撞理論」,地球與忒伊亞星球發生碰撞,導致兩顆星球熔融、高度混合,最終,一部分殘骸冷卻凝固,形成今天的月球。那麼月球應該含有忒伊亞類型的物質。

  不過,研究人員對月球上採集的巖石樣本進行測量,發現月球成分與地球很相似。因此他們認為,「大碰撞理論」無法與月球觀測證據相匹配。

  「月球如何起源,目前尚無最終結論,有新的月球形成假說,挑戰和質疑『大碰撞理論』,這很正常。不過,人類可以通過月球的觀測事實,檢驗新理論是否合理。」8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博士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太陽系形成早期,各大行星剛剛形成不久,太陽系空間中還比較混沌,一些天體的運行軌道還不穩定,原始地球和忒伊亞星球發生碰撞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兩者撞擊之後,是完全混合才分裂出月球,還是部分混合再分裂出月球,並不能確定。

  「儘管仍有一些月球觀測事實,用『大碰撞理論』還無法完全解釋,但『大碰撞理論』是目前能最多解釋月球觀測事實的假說,獲得了學術界大多數科學家的認可。」鄭永春說,一方面,科學家建立了理論模型,把原始地球和忒伊亞星球分成很多塊,並按照撞擊動力學理論,在超級計算機上進行理論模擬,檢驗大碰撞理論的正確性。另一方面,科學家還利用月球隕石和阿波羅巖石樣本,在實驗室進行精細分析和研究,通過見微知著,推測月球的形成過程。

  目前,人類對月球的了解已經比較充分,通過100多次月球探測,獲得了大量月球遙感數據和礦物、巖石樣本,了解了月球表面物質組成、微量元素成分和同位素的比值、月球內部結構和軌道參數。這就是月球的觀測事實。一個成功的月球起源假說,需要對這些觀測事實進行合理解釋。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月球真的是自然形成?「大碰撞理論」遭學界質疑
    「大碰撞理論」遭學界質疑 時間:2017-08-11 09:30:16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月球形成原認為是「大碰撞理論」,現因日本探測發現,又添新疑團
    月球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星體,所以也成為了人類跨入星際文明的第一步,一直是人類爭先研究的對象,正因此,月球的起源之謎,也漸漸的被人們所熱議。40多年來,關於月球的形成,一直有多種理論和假說,有人認為月球是被地球俘獲的,有人認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形成的,還有人認為月球是從地球上被甩出去的,但其中,「大碰撞理論」是近年來受到學術界多數學者認可的假說。根據「大碰撞理論」,地球是和一顆名為忒伊亞星球發生撞擊,使兩顆星球熔融、高度混合。
  • 挑戰大碰撞說,NASA研究:月球的金屬含量比地球的要高!
    月球,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月球的話,地球上的生命將不可能誕生。而有關月球的形成,學界主流理論傾向於「大碰撞說」。這理論指的是,在大約45億年前,有一顆相當火星大小的小行星「忒伊亞(Theia)」和地球正面碰撞,兩者碰撞產生的碎片在地球周圍吸積形成了早期的月球。
  • 碰撞學說遭重創 月球成因撲朔迷離
    在眾多對科學的貢獻中,阿波羅太空計劃讓地球物理學家獲得了關於月球起源的一個大統一理論:在太陽系誕生數千萬年後,一個如今已消失、地球自我修復,而這些碎片停留在地球附近的軌道上,並逐漸增大形成月球。這種大撞擊理論的形成,部分來自於對太空人在1969年到1972年期間帶回來的382千克月巖的研究,這是行星科學的一次勝利。  在阿波羅計劃之前,行星科學家在月球形成方面有各種理論——例如,它由地球附近的灰塵和碎石積累而成等。但是,每種理論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 科學家揭開月球起源之謎,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純屬偶然
    這兩個物體的元素同位素是相同的,同時還發現,揮發性元素以某種方式蒸發掉了,這些線索似乎表明,地球和月球有一個共同的起源——一個暴力的起源。最合理的故事是什麼呢?人們提出了許多觀點,但有一種理論統治了幾十年。
  • 碰撞學說遭重創 月球成因撲朔迷離—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FAHAD SULEHRIA 在眾多對科學的貢獻中,阿波羅太空計劃讓地球物理學家獲得了關於月球起源的一個大統一理論:在太陽系誕生數千萬年後,一個如今已消失、大小與火星差不多的行星撞擊了地球,使周圍空間布滿了碎片
  • 揭秘月球的起源之謎,月球土壤的年歲是多少
    月球之謎是一個天文詞彙,指月球起源之謎、月球年齡之謎、月球放射性之謎和月球磁場之謎等等有關月球的不解之謎。起源之謎對於,科學家提出3種理論,它們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羅"計劃卻有助於證明,其中看來可能性最小的理論是最佳理論。
  • 月球形成之謎:科學家發現氧同位素差異,填補「大碰撞說」缺口!
    其中普遍認可的一個理論是「大碰撞說」,不過依然有些細節存在爭論。據《每日星報》3月10日報導,最新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一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分析了月球深層樣品,發現地球和月球具有明顯不同的氧同位素,這個一發現將大大支持了「大碰撞說」理論。什麼是大碰撞說?
  • 新研究挑戰月球起源說
    觀測證明了整個月球遍布原發性的碳元素,這個結果支持月球含碳假說——即數十億年前,在月球的形成和運動時期碳元素便埋藏於此。  月球也許是我們在天空中最為熟知的星體。它激發喚起了無數代人的想像,甚至挑起了美蘇「太空競賽」。但地球這顆唯一的自然衛星仍有許多未解之謎——比如它從何而來。
  • 月球是碰撞形成的理論證據不足?研究人員稱不斷有證據在否定!
    其中科學家們普遍接受的一種理論就是大碰撞理論,這種假說認為,月球的形成是由火星質量大小的星球忒伊亞和原始地球碰撞形成的,而這種被人們看作最權威的月球形成理論假說,最近卻遭到一些科學家的質疑,對於月球的形成又成了一種謎團。
  • 月巖新證據支持大碰撞理論
    新證據支持月球源於行星撞地球。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地球與月球巖石之間的一個微小化學差別可能對於月球如何誕生的理論產生了巨大影響。  然而參與這項研究的德國科隆大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家Daniel Herwartz指出:「一個大問題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沒有發現這種差別,為什麼地球與月球是如此相似。」大碰撞「是解釋許多事情的一個絕佳的理論,但卻存在這樣一個問題」。
  • 月球的身世之謎終於揭開!科學家找到答案,忒伊亞再次被提名
    月球的起源之謎為什麼地球的夜空中會有月亮?它是自然天體還是人造物?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數百年,甚至一直到今天,仍然爭議不斷。多年來,有關月球起源的假說,大致分為共振潮汐分裂說、俘獲說、同源說,以及本文中我們將重點為大家講述的撞擊說。
  • 第二次天體碰撞?NASA公布了月球背面布滿重隕石坑的根本原因
    美國宇航局日前公布了月球背面布滿重隕石坑的驚人原因。月球之謎:月球近側和遠側之間的鮮明對比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眾所周知,月球有兩面性,其背面布滿了沉重的凹坑,與該地區面向地球的地勢較低的開闊盆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科學家們現在相信他們已經解開了幾十年來關於這種差異起源的謎團。
  • 夏娃理論遭質疑,我國科學家拿出「證據」!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達爾文的進化論揭示了人類起源,我們的祖先是古猿,這麼多年來科學家也一直在對人類起源進行研究。許多人接受的說法是人類的祖先起源於非洲大陸,人類的女性祖先是一個非洲人。但經過科學家的長期探索來看,夏娃理論已經遭受了質疑,也許人類起源並非如此,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月球起源是個謎,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可能大部分人都認為太陽的存在對我們人類的存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小編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月球的存在對我們人類的存在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沒有月亮,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雖然月球的起源是一個謎,在科學界也有許多理論。
  • 人類月球日|登月50餘載三大謎團仍待解:起源、磁場、地月距離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嫦娥四號月球低頻射電探測儀中方首席專家平勁松表示,目前關於月球起源主要有4種假說,即分裂說、同源說、俘獲說和大撞擊起源說。「這4個假說在地月成分與自轉速度的差異、氧及其他同位素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仍存在許多難以自圓其說的缺點。」他表示。其中,大撞擊起源假說面對的質疑相對較少。
  • 光速不變理論遭質疑(組圖)
    光速不變理論遭質疑劍橋科學家挑戰愛因斯坦」或「科學家質疑基本自然定律」為題做了報導。劍橋大學麥可·墨菲等學者的這項研究再次將我們的目光引向了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光速是恆定的嗎?我們理解的基本常數是穩定不變的嗎?  在普通人看來,光速不變理論有很多難以理解之處。
  • 專家:月球誕生於暴力大衝撞 系地球"親妹"
    科學家對月球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與探索。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傳來好消息:紫金山天文臺科學家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合作,經過5年研究,從月球隕石中發現了新線索,有力證明了月球是地球和其他星體「暴力相撞」的產物,她是地球的「親姐妹」。月球,源於45億年前的一次碰撞月球是怎麼起源的?
  • 史前月球與火星的體積一樣大,可惜不斷被撞,收縮成如今的小模樣
    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在古代,關於月亮有許多的神話傳說,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嫦娥和玉兔了。那麼,月亮是如何誕生的呢?關於月亮的形成,佔主要地位的學說就是碰撞學說,這一學說認為,大約是在46億年前,一顆與火星大小相似的星體與地球強烈的划過並碰撞地球,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熔巖碎片和塵埃,這些熔巖碎片和塵埃被碰撞出來後落在了地球周圍的軌道上,經過漫長的相互碰撞和聚集,最後形成了月亮。那麼這一碰撞學說解釋得是否確實如此呢?
  • 科學家證實月球由大撞擊形成
    > 模擬顯示或為地球與類似行星碰撞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