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月球與火星的體積一樣大,可惜不斷被撞,收縮成如今的小模樣

2020-11-23 三體使者

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在古代,關於月亮有許多的神話傳說,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嫦娥和玉兔了。那麼,月亮是如何誕生的呢?

關於月亮的形成,佔主要地位的學說就是碰撞學說,這一學說認為,大約是在46億年前,一顆與火星大小相似的星體與地球強烈的划過並碰撞地球,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熔巖碎片和塵埃,這些熔巖碎片和塵埃被碰撞出來後落在了地球周圍的軌道上,經過漫長的相互碰撞和聚集,最後形成了月亮。那麼這一碰撞學說解釋得是否確實如此呢?

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發現中有力得支持了這一學說。阿波羅登月計劃中,航天員們從月球上採集了大量的土壤標本,在這些標本中所含有的礦物質與地球的十分相近,為此,科學家們確信,地球和月亮有共同的起源。通過「阿波羅號」從月球帶回的巖石進行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月球和地球真的碰撞過。

關於月球的形成,還有另一種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在最開始的時候月亮和火星一樣大,科學家們將那個時候的月亮叫為Theia。在太陽系形成後約5000萬年,也就是地球產生的早期,這個星球和地球發生劇烈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大堆大堆的熔巖被撞出來,如今我們所看見的月球就是由這些被熔巖中的某些熔巖聚集而成的。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在月球的巖石中氧氣的同位素含量和地球的一致。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的計算以及進行碰撞的模擬實驗,從而證明Theia這個星球曾經和地球碰撞過。

關於月球的形成,還有許多的模擬實驗在進行,科學家們力求在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的計算以及模擬實驗的開展中尋求月亮的起源。然而,至今仍沒有一個假說能夠完美的解釋月球來自何處,也許,科學的不斷發展,在最後會給我們一個完美的、科學的解釋

相關焦點

  • 如今火星看上去很明亮,那麼在火星上看地球也一樣嗎?看月球呢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距離我們只有38萬公裡左右,所以我們看上去月亮顯得很大,目視幾乎和太陽的直徑一樣大。而火星是除了金星之外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也是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其距離最近地球的時候只有5500萬公裡,因此世界各航天大國都把火星作為重要的探索對象。
  • 史前蜻蜓大如鷹,為何如今動物普遍都很小?
    不過,如今像藍鯨一般大的生物絕對是鳳毛麟角的,除了藍鯨之外,陸地上現存最大的動物就是大象了,可是如果將大象放在史前時代,大象看起來就顯得很小了,要知道,在史前的地球上,就連蜻蜓最大都可以達到2米多長。那麼,為何如今的動物都看起來很小呢?有一種觀點認為,如今的地球上的生物進化越來越小,其實與白堊紀末期的恐龍滅絕有著不小的關係。
  • 月球和火星地下的神秘熔巖管,體積龐大遠超你的想像……
    圖為月球上熔巖管內部景象的藝術渲染圖。這些熔巖管可以屏蔽宇宙射線,且體積可達地球熔巖管的1000倍。行星科學家們指出,月球和火星地表下方的熔巖管體積十分龐大,足以容納未來太空探索的行星基地。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與帕多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對火星與月球數十億年前形成的地下穴洞展開了分析,這些穴洞可以屏蔽宇宙輻射,並且這些熔巖管的體積可達地球上的1000倍。該團隊也對地球上的類似熔巖管展開了測量,用來估算其它行星地表下方熔巖管的體積。
  • 月球和火星地下熔巖管體積龐大 或可容納未來人類太空基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行星科學家們指出,月球和火星地表下方的熔巖管體積十分龐大,足以容納未來太空探索的行星基地。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熔巖管位於月球上,最寬處直徑達304.8米,長度超過40公裡,足以容納一座小鎮那麼大的太空基地。
  • 天王星海王星都比地球大得多,其衛星卻還沒月球大,月亮成因待解
    太陽系中的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行星中的冰巨星,體積和質量都比地球大得多,天王星的體積是地球的65倍,質量是地球的14.5倍,海王星的體積是地球的58倍,質量是地球的17倍。在太陽系所有的衛星中,月球的質量可以排到第五,比它大的衛星只有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和木衛一,這四顆衛星都是木星和土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的衛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衛星中質量最大的是海衛一,但是它在太陽系衛星中只能排名第七,體積比月球小了1/3,然而質量卻還不到月球的1/3,要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比地球大得多,所以不得不說,地球和月球是一對神奇的存在
  • 月球和火星上地下熔巖管體積龐大 或可容納未來人類太空基地
    北京時間8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行星科學家們指出,月球和火星地表下方的熔巖管體積十分龐大,足以容納未來太空探索的行星基地。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與帕多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對火星與月球數十億年前形成的地下穴洞展開了分析,這些穴洞可以屏蔽宇宙輻射,並且這些熔巖管的體積可達地球上的1000倍。
  • 如今火星看上去很明亮,那麼在火星上看地球也一樣嗎?看月球呢!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距離地球只有38萬公裡,所以我們看到的月球非常大,視覺上幾乎和太陽的直徑一樣大。除了金星之外,火星是我們最接近的行星。它也是地球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相似的行星。離地球最近的地方只有5500萬公裡。因此,世界上所有的航天大國都把火星作為一個重要的勘探對象。
  • 月球背面地貌為何和月球正面的差異如此大,你覺得是哪個原因呢?
    以前我們一直都沒見過月球的背面是什麼樣子,是和月球正面一樣嗎,還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使人發揮著各種想像力。直到1959年,蘇聯發射繞月飛行的「月球三號」飛行器,才拍到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照片,可惜因為當時的技術,照片太過模糊,沒有太大的供研究價值,後來科技的發展才有了各種各樣的高清月背照片。
  • 月球被撞哭了隕石的功效使得月球脫水
    理論認為要不是由月球的存在為地球擋下來來自於太陽系內外的大小隕石,地球變不可能擁有孕育生命以及存在著的一切的事情。關於月球地表的具體數據主要是從當年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取得圓滿勝利並帶回的幾乎完全乾燥的月球土壤之後才正式取得的。在那之後隨著世界各國航天業的興起與研究,關於月球的秘密再也藏不住了。世界各大強國紛紛進入到太空爭霸的行列上。
  • 火星發現動物頭骨,拉近一看像史前馬,專家:不得了了!
    現如今,科技最發達的美國,也僅能載人登上月球,派無人探測器飛去火星。因此,宇宙各個天體中存在著太多我們地球人所不知道的謎團。遠的星系不說,就是地球的近鄰火星,美國探索五十年以來,幾乎每年都在火星上發現神奇的現象!不久前,美國一艘名叫「機遇號」的火星探測車,在火星表面赤道附近一處荒野的石灘上,拍攝到了一張有動物頭骨化石的照片,引發了不小的熱議。
  • 最新研究:月震導致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
    2010年,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圖像分析顯示,隨著月球內部逐漸降溫,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殘留數千個被稱為「逆衝斷層」的懸崖。目前最新分析表明,月球可能仍然繼續收縮,沿著逆衝斷層活躍產生月震。
  • 超級計算機模擬月球形成:4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向地球
    一個新的超級計算機模擬研究顯示,月球可能是在45億年前地球與一顆叫做Theia的行星相撞形成的,這個行星和火星大小差不多,科學家們還模擬了其形成機制。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們生成了數種模擬情景的動畫展示,每一種代表了這顆「漫遊行星」 Theia在靠近地球過程中帶有不同自旋數的情況。
  • 月球、金星和火星上多處史前遺蹟,這代表太陽系存在超級文明嗎?
    關於月球、火星和金星上的超級文明活動跡象存在可不是一天兩天了,月球上的飛碟和外星人的警告,還有火星上動物與人面像,更有金星上的史前城市等等,無一不是代表了超級文明活動過的痕跡,那麼這些痕跡都是真的嗎?是否意味這太陽系裡還有其他文明的存在?為什麼他們不來和我們接觸?
  • 火星隕石的地球「流浪記」
    但讓大家困惑的是,如果他們是來自火星的隕石,那為什麼會沒有月球隕石呢?畢竟,從月球表面撞出一塊巖石並落到地球上,無論怎樣都比火星要容易得多。因為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引力很小,逃逸速度只有每秒2.5 公裡,也就是說,月球表面被撞出來的巖石,其速度只要達到每秒2.5公裡,就能夠逃離月球。而火星則不同,火星有大氣,引力比月球大,逃逸速度至少要每秒5公裡。
  • 50年前,美國曾將旗幟插在月球上,如今該變成什麼模樣了?
    文/行走天涯50年前,美國曾將旗幟插在月球上,如今該變成什麼模樣了?美國到底有沒有登陸過月球,在近幾年來,幾乎已經成為了航天業的一大未解之謎了,而美國對此也越來越不愛作回應了,可能在美國人眼中,這種質疑那是一種無稽之談,根本就不需要回應,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美國似乎在逃避外界的質疑聲一樣,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很可能最先將這個秘密被揭開的,應該就是我們中國了!
  • 火星可能奪走了地球的衛星?太陽系的早期,一場撞擊改變了局面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了完全沒有衛星的水星和金星之外,地球就是擁有天然衛星數量最少的行星,只有一個月球。外圍的氣體行星都有著十幾顆甚至幾十顆衛星,即使是比地球小的火星,也擁有兩顆衛星。甚至是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都已經被發現了4顆衛星。
  • 奔·火|火星隕石的地球「流浪記」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對火星隕石是如何進行研究的。你從哪裡來——第一塊火星隕石的發現我們想要了解火星,除了發射探測器前往火星考察以外,還可以通過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研究火星隕石。在太陽系,受到小天體碰撞的現象普遍存在,火星也不例外。當石塊被撞出來的速度大於逃逸速度時,會被拋射到太空中,其中的一部分會墜落到地球表面成為隕石。
  • NASA洞察號:火星有大量地震,比月球地震還活躍
    從外面觀察,火星寒冷、貧瘠。但在地表以下,火星卻是個地震不斷,且其他地質活動頻繁的星球。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發布的最新成果。這一成果2月24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洞察號自2018年11月以來一直在火星表面開展任務,2019年4月份,洞察號第一次監測到火星地震。「我們終於確定了火星是地震活躍的行星。它的地震活動大於月球,但小於地球。從這些信號中,我們開始了解火星內部。」洞察號首席研究員布魯斯·班納特(Bruce Banerdt)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火星小行星101429 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
    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 據外媒報導,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有一些。其中一個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
  • 火星以前可能和地球一樣,因為史前核戰,才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火星是一顆令人著迷的行星,這從NASA以及全球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數量可以看出,迄今為止人類總共向火星發射了45個火星探測器,但成功只有18個,成功率40%,儘管這是一個令人汗顏的比例,但這表明火星在地球這裡已經掛上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