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曾是地球一部分?形成於撞擊中?月球起源謎團很多!

2020-12-04 樹下的小書桌

目前月球起源假說中,撞擊說是一種較為主流的認識,認為月球曾是地球的組成部分,地球被火星大小的星子撞擊,進而形成了月球。

太陽系的形成假說主要認為太陽系及八大行星和它們的衛星,都形成於一片星雲。本身比較平靜的星雲在某種擾動下開始融合聚集,形成了無數的類似小行星的「星子」,它們不斷地碰撞融合,先是形成了太陽,太陽形成後吸引周圍物質在太陽的黃道面上逐漸向太陽聚集,這個過程中一些星子碰撞融合形成行星,圍繞太陽黃道面旋轉。

早期的太陽系比現在混沌,天體亂竄,碰撞經常發生。地球形成之後屢次遭受撞擊,有些說法認為,地球上的水就是彗星帶來的。地球的衛星月球成因有俘獲說、撞擊說、分裂說等。

俘獲說認為月球和地球形成與同一時期,逐漸被地球引力拉向地球繞地球運行,但月球的質量較大,地球引力不足以引發這樣的事件,這是俘獲說被質疑的地方;分裂說認為在太陽的潮汐作用下,地球物質逐漸脫離,形成了月球,太平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但分析太平洋底的巖層發現,太平洋形成於幾億年前,遠遠小於月球年齡。

撞擊說認為地球曾遭受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熾熱的碎片飄蕩在空間中形成了月球,目前這種說法獲得了一些驗證,科學家們分析美國阿波羅計劃從月球帶回的巖石發現,月球的元素組成幾乎和地幔一致,並且含有的揮發性物質很少,推測因為撞擊的高溫導致這一結果。並且按照這種說法模擬的撞擊和月球鐵鎳核心的大小,也比其它假說推測形成的月球核心小,比較接近實際觀測結果。

相關焦點

  • 地球曾或被巖漿海洋覆蓋,月球是行星撞擊地球一部分巖漿形成的?
    根據科學報告顯示,似乎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月球形成的可能性原因,在一個名叫LA-VA LAND 的研究中聲稱,一個曾經覆蓋我們地球的巨大巖漿海洋,它可能在月球的誕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項激動人心的研究表明,地球曾被熔巖海洋覆蓋,它看起來與美國宇航局(NASA)在2012年發現的系外行星UCF-1.01類似。
  • 月球的起源假說之四 —— 撞擊說(圖)
    ,地球早期受到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撞擊碎片最終形成了月球,這是根據撞擊成因說繪製的也月球形成示意圖。一百多年來,人們曾提出了多種有關月球起源的假說,如著名的共振潮汐分裂說、同源說、浮獲說等,但這些關於月球起源的假說只能解釋部分觀測事實,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不斷有科學家另闢蹊徑,提出新的假說。其中,最新提出的撞擊成因說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它能解釋更多的觀測事實,是當前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說。
  • 謎團重重的月球隱藏了很多難以置信的秘密
    當我們研究月球的起源問題,會得到這樣一個故事,看似「科學」的解釋,其實只是一種假設和猜想。一個學說不停地反覆宣傳就會成為「事實」,但當我們認真追查卻發現那只是一個「假說」。月球起源的一個假說是:月球是由撞擊產生的,叫做「撞擊理論」或「大撞擊理論」,即一個火星大小的行星撞擊地球,撞出了很大一部分地球團塊,那就成為月球。
  • 忒伊亞,太陽系過去的一顆行星(月球來源)撞擊形成現今的月球
    科學家推測稱是忒伊亞與地球發生碰撞才形成現今的月球。忒伊亞被認為和火星大小差不多。月球作為圍繞著地球的星球,它的來歷一直都很神秘,而忒伊亞則被認為是月球的來源。很早以前忒伊亞與地球發生碰撞,所形成的殘骸匯集在一起能夠形成現今的月球,這種推測是由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愛德華·貝爾布魯諾和理察·戈特首次構想的。
  • 人類月球日|登月50餘載三大謎團仍待解:起源、磁場、地月距離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嫦娥四號月球低頻射電探測儀中方首席專家平勁松表示,目前關於月球起源主要有4種假說,即分裂說、同源說、俘獲說和大撞擊起源說。「這4個假說在地月成分與自轉速度的差異、氧及其他同位素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仍存在許多難以自圓其說的缺點。」他表示。其中,大撞擊起源假說面對的質疑相對較少。
  • 月球怎麼來的?新模型表示月球可能是地球巖漿噴入太空時形成的!
    月球到底怎麼來的?作為第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天體,我們對它的來源感到深深地疑惑。地球在45億年前形成,之前的研究表明月球在很短的時間後才出現。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對月球起源的普遍解釋是,月球是由兩顆原行星碰撞而成的,也就是兩個世界的雛形。
  • 抬頭望月,你看到的月球其實是地球的一部分
    抬頭望月,你看到的月球其實是地球的一部分?真的嗎?月球背面圖(由於月球自轉和公轉周期一致,所以在地球上只能看到同一面月球,也就是月球正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研究月球的起源,一項利用石質隕石新分析法的研究顯示,月球誕生於44.7億年前,當時根本沒有人類,所以我們只能推測月球的形成原因
  • 月球起源新說:火星大小天體正面撞擊地球而催生
    月球起源新說:火星大小天體正面撞擊地球而催生  【科技訊】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月球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但是根據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大約45.3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猛烈撞擊了地球
  • 科學家證實月球由大撞擊形成
    > 模擬顯示或為地球與類似行星碰撞所致
  • 月球形成撞擊理論得到有力推動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個謎團。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們提出了許多月 球形成理論,最著名的有以下幾個:第一種是「捕獲 學說」,月球最初形成於其他地方,在太陽系形成早期,經過軌道的遷移,成為了地球的天然衛星。但由於地球和月球的組成物質具有很高的化學相似性,這個理論很早就不再是主流。第二種是共同形成理論, 認為月球和地球一起在45億年前,在太陽系的原行星盤當中凝結形成。
  • 月巖樣本分析結果挑戰主流月球起源理論
    網易探索3月30日報導美國《連線》雜誌報導,美國和瑞士科學家對在月球礦石中發現的同位素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流行的月球起源理論——巨大撞擊假設可能並不成立。不過,絕大科學家都認同和接受這一假設,不會輕易放棄。瑞典隆德大學行星學家馬賽厄斯·麥爾便表示這項研究雖然具有一定說服力,但他並不準備放棄巨大撞擊假設。
  • 月球的起源,如果沒有月球地球將會怎麼樣?
    話題一:月球的起源關於月球的起源,其實有很多的假說,每個假說也都有它背後相應的依據,也都是見仁見智,1.分裂說分裂說認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它的自傳速度非常快,當時的自轉周期僅僅只有4個小時,速度是我們現在的6倍,而地球又是處於熔融狀態,於是在高速自轉的情況下,使在赤道面上的一部分熔體分離,經過冷凝後形成了現在的月球,而堅持這種假說的依據是,據說地球上的太平洋,就是當時地球分裂後所留下來的疤痕!2.
  • 月球身負多重謎團,美國登月至今沒能解開,月球或許由外星人創造
    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向世界宣布這一壯舉時說:「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歷史的一大步。」此次登月後,美國又另外實施了五次登月。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人類六次登上月球後,不但沒有揭開月球上的未知元素,反而發現了更多令人無法解釋的謎團,這使得科學家們對於月球的起源更加迷惑。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月球是由「忒伊亞」火星大的小天體,與地球撞擊形成!
    現在,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解開了圍繞撞擊理論最大謎團之一:揭示了到底發生了什麼?即為什麼假設忒伊亞存在,月球最終與地球幾乎完全相同,而不是忒伊亞。根據撞擊理論,忒伊亞是一個大致相當於火星大小或更小的天體,在45億年前撞上了「成長」中的地球。這次碰撞產生了足夠的熱量,形成了巖漿海洋,並將大量碎片噴射到圍繞地球的軌道上,這些碎片隨後合併成了月球,該理論解釋了地球和月球相互旋轉的方式和速度。
  • 如果說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月球有大量的氦3,地球為什麼沒有?
    月球撞擊說認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是地球被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衝擊產生的碎片形成,不過此假說還沒最終確定。月球和地球氦-3含量的差別,是磁場和大氣的差別。說起這個問題要先說一下太陽,太陽核心進行著劇烈的核聚變,形成新物質的(氦)的同時不斷向外噴發能量,因此導致部分帶電粒子脫離太陽,能夠吹拂太陽周圍100多天文單位的範圍。太陽由於核聚變活動,氫聚變變成氦,其中一部分氦就是氦的同位素氦-3。
  • 發現巨大的隕石撞擊,加熱到2300度,形成了月球地殼的一部分!
    在新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破壞性事件,這種破壞性事件通常與災難電影和恐龍滅絕聯繫在一起,這可能也是月球表面形成的原因之一。以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館為首的一組國際科學家發現,月球上古老巖石的形成,可能與大規模的隕石撞擊直接相關。
  • 登月50餘載,三大謎團仍待解:起源、磁場、地月距離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嫦娥四號月球低頻射電探測儀中方首席專家平勁松表示,目前關於月球起源主要有4種假說,即分裂說、同源說、俘獲說和大撞擊起源說。「這4個假說在地月成分與自轉速度的差異、氧及其他同位素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仍存在許多難以自圓其說的缺點。」他表示。其中,大撞擊起源假說面對的質疑相對較少。
  • 新發現挑戰月球形成主打理論 或為撞擊形成
    鈦同位素比例相似性有悖碰撞假設  對月球巖石進行的一項化學分析或許將迫使科學家修正有關這顆衛星形成的主導理論,即它是在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於大約45億年前撞擊早期地球時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