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李浩 李瑛
小劉早早就結婚了,23歲的二人世界,好不愜意。五年過去了,夫妻倆想要孩子,結果耕耘了1年多,妻子的肚子卻未見動靜。夫妻二人到當地醫院去檢查,得到的結果是:無精子症,也就是說精液裡面沒有精子。於是,小劉與妻子到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尋求幫助。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
該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汪李虎給小劉做體檢,發現其男性特徵不明顯,皮膚白,睪丸小,約花生米大小。進一步檢查了染色體核型、Y染色體微缺失、性激素項目等,最終專家診斷小劉為:克氏症候群。
這是什麼疾病?小劉一臉懵,汪李虎主任醫師給他解釋:「克氏症候群」是染色體數目異常導致的一種疾病,患者第二性徵發育異常,比如男性乳房發育,鬍鬚及陰毛稀少,睪丸小。無精子及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睪酮低下。這也是為什麼小劉妻子一直沒有懷孕的原因。
沒有精子怎麼辦呢?是不是不能生育了?小劉夫婦最擔心的問題來了。汪李虎主任醫師說,其實,精液裡沒有精子,不代表睪丸裡也沒有。如果通過睪丸顯微取精術,有約50%機率找到精子。
睪丸顯微取精術就是在睪丸裡,在手術顯微鏡放大20倍下,去尋找飽滿增粗、有張力的生精小管,然後把取到的生精小管交給實驗室人員,在放大400倍的顯微鏡下尋找精子,找到精子後,行卵泡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治療有希望妊娠。
特別慶幸的是,有精子的克氏症候群患者一般不會遺傳給後代。這時小劉有絕地逢生的感覺,但聽到要在睪丸上做手術,還是後背發涼:「會不會有損傷?自己以後還能過正常性生活嗎?」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實驗室
這其實也是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汪李虎主任醫師說,顯微取精的傷害可能比睪丸活檢還小,因為睪丸活檢是盲穿,可能穿到睪丸裡的血管;而顯微取精是在顯微鏡下進行,可以避開血管或較好止血,造成的傷害小;手術後要禁慾1個月,就可以過正常性生活了。
小劉聽了專家的一番解釋後,毫不猶豫地說:「我申請做這個手術,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我也要試試。」
之後,小劉順利進行了「右側睪丸顯微取精術」,術中發現他的曲細精管明顯偏細且少,醫生找到了幾條稍飽滿增粗、有張力的生精小管,交給實驗室工作人員,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最後終於找到了精子。
找到精子,便意味著劉太太可以做「試管嬰兒」了。劉太太擇期進行了促排卵,行卵泡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即俗稱的「第二代試管嬰兒」,就是優選出單個精子直接經過顯微注射入卵子內,使卵子受精後形成胚胎,然後再移植到女方子宮。
兩個月後,劉太太終於懷孕了。小劉特別感謝省婦幼的男科醫生,他說:「我從來沒有感覺人生是這麼美好,謝謝醫生們。」(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醫院提供
責編|王敏
審籤|陳婉允
實習生|童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