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建軍副主任為患者實施顯微鏡下睪丸取精術
精湛醫術助邊防軍人求子夢圓
「主任,我的女兒剛剛出生了,要是沒有您,就沒有這個寶寶了,真心感謝您!」日前,患有非梗阻性無精症的邊防軍人小田(化名)在女兒出生後第一時間給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泌尿外科馬建軍副主任發來喜訊。去年5月初,馬建軍副主任成功為其進行顯微鏡下睪丸取精術,結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試管嬰兒技術,助其實現求子夢。經檢索,該術式結合輔助生殖技術成功生育為軍內首例。
小田長期在邊疆守衛,婚後四年未育,歷經千辛萬苦,多地就醫無果。為實現孕育夢,2017年5月慕名來到唐都醫院泌尿外科找到馬建軍副主任尋求進一步治療。入院確診後,經王禾主任及科室人員反覆論證與指導,馬建軍副主任率領的團隊為患者實施顯微鏡下睪丸取精術,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手術,取出約1㎜³飽滿的曲細精管組織,生殖醫學中心胚胎實驗室人員在顯微鏡下對曲細精管進行解剖,最終在0.1ml液體中尋找到約50條活動精子,同時,生殖醫學中心為患者妻子進行同周期取卵術,希望的帷幕就此拉開。經過3天的等待,喜訊終於傳來:有21枚卵子正常受精!通過試管培育,選取2個狀態較好的受精卵放回母體子宮內,最終成功著床1個。2018年3月28日,妻子懷胎十月,終於喜得寶寶,看見女兒第一眼,小田激動地留下熱淚。
馬建軍副主任介紹,近年來,由於環境、壓力等因素,不育症患者人數逐年增多,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數據顯示,世界範圍內不育症發生率佔育齡夫婦的15%,男方因素約佔50%,其中,無精症患者佔男性不育的10%~20%。對於非梗阻性無精症患者來說,在前幾年幾乎沒有生育親生子代的可能。隨著男性生殖顯微技術的迅猛發展,發現睪丸局部的曲細精管內含有少量正常精子,可分離出來用於試管嬰兒技術,國外約40-60%的非梗阻性無精症患者通過這種手術獲得精子,開展試管嬰兒,從而得到親生的孩子。目前,顯微鏡下睪丸取精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是國內目前能開展這樣手術的醫院少之又少,原因就在於手術難度與成功率低。顯微鏡下,猶如在茫茫大沙漠中搜尋幾根綠草一樣在睪丸中尋找局灶性生精小管,需要手術者敏銳的眼力、正確的判斷力與極大的耐心和定力。此次為患者實施的顯微鏡下睪丸取精術是男性生殖顯微外科的代表技術,使睪丸在損傷微小的同時取到可以做試管嬰兒的精子,結合輔助生殖技術實現患者生育夢。
近年來,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一直致力於為廣大官兵提供生殖健康技術服務,率先在軍內成功開展卵母細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胚胎凍融等14項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其中10項填補全軍及陝西省空白,為無數官兵家庭帶來好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