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 3.5 倍的顯微鏡,醫生給一名出生僅 8 天的新生兒完成了一次心臟主動脈和肺動脈換位手術。這名心臟大動脈異位的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僅 10 個小時就面臨死亡威脅。給這麼小的寶寶完成心臟動脈換位手術,在全省還是首例。
天生心臟動脈異位 出生 10 小時遭死亡威脅
李高(化名)家住畢節,在貴陽工作,9 月 9 日,他嘗到了初為人父的喜悅:妻子在貴陽一家醫院為他生下了一個 6 斤左右的兒子佑佑(化名)。
但是,僅 10 小時後,這對年輕的父母發現,孩子呼吸變得急促,而且皮膚明顯發紫。經檢查,孩子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
在從醫生那裡得知這個病會要孩子的命後,李先生二話不說,立即將孩子送到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情況非常危險。" 遵醫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劉達興說,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臟是右心室連接肺動脈,左心室連接主動脈。但是,寶寶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兩根動脈相互錯位。
這種先天性心臟病導致的後果是,佑佑的血液並沒有經過肺進行氧和又流至全身,由此造成全身各部位缺氧,因此身體出現青紫。
沒有氧氣,佑佑又是怎麼挺過 10 小時的?劉達興說,佑佑的動脈導管未閉,能勉強維持他的生命。打個比方,就好比高速公路正常車道走不通了,但應急車道還可以走。
但是,這個應急車道也只供應急用,隨著孩子病情發展導管最終會閉合,好比不自覺的車佔據了應急車道,高速公路就會完全堵死。這個病,如果不進行手術治療,一個月內的死亡率非常高。
體外循環實施手術 他是全省最小患者
孩子畢竟只有幾天,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實施手術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救不過來,面臨人財兩空的境況。但不手術,孩子肯定沒命。" 他是我們的親骨肉,做父母怎忍棄之不顧?做!"
但是,佑佑只有 3 公斤重,手術過程中液體給多少?氣管插多深?直徑只有 7 毫米的動脈如何精細縫合?而且不能狹窄,不能扭曲,以免影響今後發育。
一滴水,於成年人不夠打溼嘴唇,但於佑佑,可能會堵住他的氣管;插管,太淺容易脫落,太深可能傷及內臟。這些,是劉達興及其團隊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不容絲毫差錯。
△醫生介紹病情
在術前準備期間,為了維持佑佑生命,醫生還得給他用藥,以維持導管繼續開放。好比高速公路發生事故,正常車道堵死一時半會通不了,交警得保持應急通道暢通,也是為了方便救人。
9 月 16 日,在醫院麻醉、心血管外科多位專家、醫護人員的共同協作下,佑佑被推進手術室。在體外循環支持下,劉達興戴上 3.5 倍的顯微鏡,小心翼翼地對他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進行換位、重接。聽上去很簡單的過程,但這個手術卻耗費了 6 個小時。
9 月 21 日,在遵醫附院,記者見到了手術後的小佑佑。他正在醫護人員精心呵護下逐漸康復。" 看著他排尿正常、心跳正常,我們覺得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位護士說。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黃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