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完成世界首例磁共振成像心臟手術

2020-11-27 騰訊網

  新華社倫敦1月11日電 (記者黃堃)英國醫生最近為一名六歲男孩進行了心臟手術,與其他手術不同的是,這次手術並沒有使用X光來透視人體,而是在世界上首次採用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這種心臟肺動脈瓣擴張手術。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11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利用與德國同行合作研發的技術進行了這次手術。這名男孩患有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即心臟右心室通向肺動脈的出口狹窄,導致血液流量不足。其治療方式是將一根導管順著血管送到肺動脈瓣的位置,用導管前端類似氣球的裝置將肺動脈瓣撐開,過去都是使用X光來「透視」跟蹤導管在人體血管內的運動位置。

  X光會帶來輻射,對於身體還在發育初期的兒童來說危害更大,因此研究人員決定利用另一種「透視」技術,即磁共振成像技術來跟蹤導管的運動。而磁共振成像技術得到的畫面也更為清晰。

  手術所用的導管中含有金屬絲,但在磁共振成像技術所用的磁場中,金屬絲不僅會顫抖,其前端還有可能升溫至70攝氏度。因此,英德研究人員在過去三年裡合作研發出一種玻璃纖維絲,其中含有少量鐵元素以供掃描成像,這可以避免上述問題。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裡薩·拉扎維表示,利用上述新技術,他們安全成功地完成了小男孩的手術。這一新技術將有望為其他患者帶來福音。

相關焦點

  •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4: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馬德裡2月5日電(記者 方長平)西班牙醫生近日成功地為一名67歲男性患者實施了世界首例將間質細胞移植給心臟的手術。
  • 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完成該院首例心臟功能磁共振檢查
    近日,在齊魯醫院心內科張運院士和張梅主任指導下,心內科張鵬飛主任醫師和放射科王茜副主任醫師合作完成了齊魯醫院首例心臟功能磁共振檢查,標誌著該院在這一領域達到國內乃至國際領先水平。此次一站式心臟功能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左心室壁輕度增厚,各左心室節段血流灌注及血流儲備出現差異(左圖),各節段血流灌注速度不均一(右圖),對解釋了患者症狀和長期心電圖異常提供了依據。
  • 裝了心臟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檢查?·都市快報
    按常識,裝了常規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而這位患者如果要確定骨折的部位,做磁共振檢查很重要。 骨科醫師打電話給醫院副書記、心內科項美香教授,諮詢這位植入心臟起搏器的專家。 項教授做了檢查,「這位患者安裝的是常規的心臟起搏器,貿然做磁共振,可能導致患者起搏器故障和嚴重心率失常等後果。」 「但現在有磁共振兼容的心臟起搏器。
  • 心電圖或心臟磁共振成像確診的未識別心肌梗死的預後分析
    心電圖或心臟磁共振成像確診的未識別心肌梗死的預後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1 13:30:31 南方醫科大學黃裕立團隊取得新進展。
  • 全球首例!遠程操縱機器人,20英裡外完成心臟手術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ZDNET編譯:蔡婕、李雷一位醫生成功地為遠在20英裡外的病人進行了心臟手術,這可以說是網絡、工程學和醫學相結合的一大壯舉。遠程外科手術困難重重外科手術是一直是遠程醫療領域難以克服的部分。Patel博士在論文中表示,自2011年以來,美國已經成功地採用了機器人輔助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但是卻沒有聽說過有遠程進行PCI手術的例子,但如果遠程的R-PCI手術可行的話,可以將治療擴展到許多沒有條件接受治療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
  • 史上今日 1967年12月2日 進行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1967年12月2日,南非開普敦赫魯特斯庫爾醫院的心臟外科醫生克裡斯蒂安·巴納德為一名53歲的病人進行了全球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 貴州首例!出生8天的嬰兒顯微鏡下完成心臟動脈換位手術
    戴著 3.5 倍的顯微鏡,醫生給一名出生僅 8 天的新生兒完成了一次心臟主動脈和肺動脈換位手術。這名心臟大動脈異位的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僅 10 個小時就面臨死亡威脅。給這麼小的寶寶完成心臟動脈換位手術,在全省還是首例。
  • 日本稱完成世界首例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
    新華社東京1月27日電 日本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27日宣布,已完成了世界首例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將由iPS細胞培養而來的心肌薄膜移植給了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據日本媒體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本月實施了這項手術,研究小組27日在大阪召開記者會公布了最新成果。研究人員利用來自他人的iPS細胞培養出心肌細胞,並製作成薄膜狀,移植到一名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臟,患者術後狀態良好。研究小組沒有公布詳細的手術日期和患者信息。
  • 中國完成首例AI+5G心臟手術!谷歌大腦新型優化器LAMB加速大批量
    【今日資訊頭條 | 中國完成首例AI+5G心臟手術!2分鐘AI建模,400公裡遠程協作「補心」】來源:新智元AI+5G心臟手術今天,廣東省人民醫院與廣東高州市人民醫院完成全國首例AI+5G手術,成功為心臟病患者「補心」。手術期間的AI技術是由曾靠「貪心算法」成功追回被搶車的聖母大學計算機系終身副教授史弋宇團隊提供。
  • 除顫器患者不再有磁共振掃描限制!山東省首例3TMRI兼容ICD在青成功...
    青島新聞網12月14日訊(記者 李麗濤 通訊員 徐福強)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李賓公教授團隊成功完成國內首批、山東省首例3.0T磁共振(3TMRI)兼容心律轉復除顫器(ICD)的植入,標誌著全球領先的3TMRI兼容起搏技術在我省正式應用於臨床,該款ICD為全球首款3.0T & 1.5T
  •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 世界首例頭部移植手術在中國進行 成功率90%
    「中國也許是進行世界首例頭移植手術的最佳場地選擇。」26日,受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院士邀請前來哈爾濱醫科大學參加國際生物醫學前沿學術交流會議的義大利都靈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奧·卡納維洛再次語出驚人。他第一次語出驚人是在2013年7月,當時他第一次對外宣布要為一名來自俄羅斯的志願者做頭部移植手術,引起業界醫學專家的高度質疑。
  •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據了解,此次手術為區域內泌尿外科首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標誌著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順利邁入了「機器人」時代。「達文西」機器人系統是當今世界外科領域最先進的高科技產品。與傳統手術相比,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擁有「三頭四臂」。三頭是指「醫師控制平臺」「手術操作平臺」「影像平臺」,四臂是指四隻靈活自由的機械臂。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  「換頭術」被更正,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本報記者 李麗雲 李 穎 房琳琳  11月21日上午,因「換頭術」備受質疑和關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主樓會議室就相關信息向多家媒體進行了現場回應。
  • 視頻|心臟長在了右邊?湘雅二醫院為「鏡面人」實施高難度心臟手術
    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既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3D列印「鏡面人」心臟。「他病情必須馬上手術,只有通過外科手術進行二尖瓣和三尖瓣修復,並利用雙極射頻消融行迷宮IV手術消除房顫,才能治癒其多年的心臟病。」劉立明教授介紹,迷宮手術屬於難度最高的心臟IV類手術,而他的心臟長在右邊,系鏡像右位心,這使手術難度和風險增加了數倍。手術團隊討論方案。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在我國進行,實驗者是腦死亡患者,如今怎樣了?
    人體能夠正常的活動少不了心臟和大腦的供應心臟移植已經是比較普遍的手術方式了,但頭顱移植一直是科學界比較難克服的治療方式,科學家和醫生也一直在嘗試實驗。在2015年的時候,就有科學家宣布將會進行世界首例頭顱移植手術。這個頭顱手術是義大利的科學家所操刀的,實驗對象是小狗,當手術完成後,這個小狗成功甦醒。
  • 磁共振成像能否取代CT成像
    點擊查看 最近有好多患者及其家屬認為磁共振沒有輻射,又顯示的很清楚,還能多方位成像,優點那麼多,不理解為什麼醫生還讓他們來回折騰?做了CT還要做磁共振檢查?做了磁共振還要做CT呢?
  • 中國自主研發-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成功完成
    昆明2020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23日,德諾醫療旗下杭州諾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諾茂醫療)自主研發的CardioPulse™脈衝消融產品在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完成了首例臨床應用,這也是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國在房顫介入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