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 1967年12月2日 進行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2021-02-15 科技名家裡程碑

1967年12月2日,南非開普敦赫魯特斯庫爾醫院的心臟外科醫生克裡斯蒂安·巴納德為一名53歲的病人進行了全球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2007年12月3日,數十人聚集在赫魯特斯庫爾醫院,他們和全世界10多萬人一樣,都是因接受了心臟移植而活下來。40年前的那一刻與他們的生命息息相關,讓他們有理由來紀念。

「一切都還像發生在昨天,」參加紀念聚會的弗裡德曼(她當時幫助克裡斯蒂安·巴納德操作心肺機器)面對法新社記者回憶說。「連張照片都沒人想起來拍,我們沒想到宣揚什麼,只想著是為了病人康復。」

巴納德很早以前便在器官移植方面展開了研究和實驗,一直等待出現心臟供體將理論付諸實踐。在手術前他甚至沒有通知院方,僅在事後電話通報了一下。

1967年12月2日晚,一名25歲的南非女子在車禍中身亡,她的血型和沃什坎斯基匹配,她的父親最終同意捐獻女兒的心臟。於是巴納德等30名醫護人員於2日午夜進入手術室,次日早晨8點結束手術。

沃什坎斯基接受手術18天後因為雙肺感染死亡,但事實上那次手術完成了心臟移植,被移植心臟在受體內自主搏動並具有供血功能,實現了醫學界裡程碑式的進步。

如今在赫魯特斯庫爾醫院心臟移植科當主任的約翰·布林克說,在心臟移植手術的早期,只有十分之一的病人能存活兩年以上,但自上世紀80年代新型抗排異藥物誕生後,心臟移植手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已成為一種常規療法。

南非著名的心臟移植手術專家威利·科恩曾說,全世界範圍內,70%—80%的患者術後可存活5年以上,60%—70%的患者術後存活年限超過10年。  

首例心臟移植手術讓巴納德成了世界名人,沃什坎斯基的死亡也讓他遭受了很多批評,有人認為不應在抗排異藥物尚未成熟時就倉促行動。但這些都未能阻止巴納德繼續在心臟移植領域進行探索和實踐,他甚至嘗試過不取下病人的心臟而把供體心臟「疊加」上去的技術。

其後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移植後器官的排斥和供體、受體選擇標準等一系列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使心臟移植工作的發展停滯不前。直到1981年,由史丹福大學開始將環孢素應用於臨床,1982年開始應用於明尼蘇達大學,1984年開始廣泛應用於心臟移植,從此心臟移植進入了飛躍發展的階段。

我國心臟移植手術起步較晚,第1例人體心臟移植手術於1978年由上海瑞金醫院張世澤等醫師完成,患者活存了109天,在我國心臟移植上開創了先河。近年來我國心臟移植無論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著長足的發展。

2001年克裡斯蒂安·巴納德在賽普勒斯度假時,因哮喘發作而去世,享年78歲。

相關連結:

1984年10月26日 實施跨物種心臟移植手術

責任編輯:李浩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裡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合作、投稿事宜請聯繫
kjcxlcb@news.cn

相關焦點

  •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4: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馬德裡2月5日電(記者 方長平)西班牙醫生近日成功地為一名67歲男性患者實施了世界首例將間質細胞移植給心臟的手術。
  • 世界首例頭部移植手術在中國進行 成功率90%
    「中國也許是進行世界首例頭移植手術的最佳場地選擇。」26日,受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院士邀請前來哈爾濱醫科大學參加國際生物醫學前沿學術交流會議的義大利都靈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奧·卡納維洛再次語出驚人。他第一次語出驚人是在2013年7月,當時他第一次對外宣布要為一名來自俄羅斯的志願者做頭部移植手術,引起業界醫學專家的高度質疑。
  • 科技史上12月21日瑪雅日曆預言「世界末日」
    1967年12月21日,世界第一例心臟移植者逝世。克裡斯蒂安·巴納德醫生在開普敦一家醫院成功地進行了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心臟移植手術。1967年12月4日,路易·華什坎斯基,世界上第一個心臟移植病人,用一顆在車禍中喪生的25歲的婦女的心臟活了18天之後,1967年12月21日,在南非的開普敦去世。華什坎斯基的心臟移植手術是由以克裡斯蒂安·N·巴納德為首的5名外科醫生小組進行的。手術是在華什坎斯基連續心臟病發作、身體虛弱到活不了幾天的時候進行的。
  • 人類首次心臟移植手術成功案例!
    1967年12月4日,克裡斯蒂安-N-巴納德醫生在開普敦的一家醫院裡成功地進行了有史以來人類首次心臟移植手術。路易-華什坎斯基,世界上第一個心臟移植病人,用一顆在車禍中喪生的25歲的婦女的心臟活了18天之後,1967年12月4日,在南非的開普敦去世。格魯特-斯庫那醫院的醫生說,這位53歲的雜貨商幾天前開始出現肺炎併發症,後來病情不斷地惡化以致不治而死。
  • 一名美國士兵接受了世界上首例最全面的陰莖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
    據美國科技媒體 The Verge 4 月 23 日報導,一名美國受傷士兵成功接受了陰莖和陰囊移植,這是世界上首例最全面的陰莖移植手術。手術於 3 月底進行,全程 14 個小時,到目前為止,該美國士兵生命體徵平穩,出於隱私保護並未透露傷者姓名。現在他已經可以四處走動了,這個星期就可以出院。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  「換頭術」被更正,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本報記者 李麗雲 李 穎 房琳琳  11月21日上午,因「換頭術」備受質疑和關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主樓會議室就相關信息向多家媒體進行了現場回應。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或於2017年在中國哈醫大進行
    據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導,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卡納維洛將攜手中國醫生任曉平完成世界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樂觀估計該手術將於2017年12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進行。  昨日,華商報致電哈醫大宣傳部,工作人員稱目前無法確定報導內容,校方暫無正式回應。此前,該校曾表示任曉平有機會參與該手術。
  • 第一顆人類心臟被移植的那天
    The day the first human heart was transplanted第一顆人類心臟被移植的那天——二級心臟There was a terrible car accident in Cape Town on December 2, 1967.
  •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 日本稱完成世界首例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
    新華社東京1月27日電 日本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27日宣布,已完成了世界首例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將由iPS細胞培養而來的心肌薄膜移植給了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據日本媒體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本月實施了這項手術,研究小組27日在大阪召開記者會公布了最新成果。研究人員利用來自他人的iPS細胞培養出心肌細胞,並製作成薄膜狀,移植到一名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臟,患者術後狀態良好。研究小組沒有公布詳細的手術日期和患者信息。
  • 移植動物器官:36年前女嬰為活命,移植狒狒心臟,現在怎麼樣了?
    12天後的1984年10月26日,費伊病情惡化,她的父母接受了這一提議,貝利的醫療團隊選擇了一隻狒狒作為移植供體,上午11:35分,手術成功,移植後的心臟開始自主跳動,當醫療團隊宣布這一消息時引起了轟動,但為了保密,並沒有公布嬰兒的照片和名字
  • 南非陰莖移植手術算全球首例嗎?其實首例在中國
    >德莫維(Andre van der Merwe)與拉菲克-穆薩(Rafique Moosa)曾於去年12月11日共同完成一臺手術,當時歷時9小時,藉助這是世界上首例獲得成功且取得長期效果的陰莖移植手術。他們自豪的宣布,他們完成世界首例「成功」的陰莖移植手術。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在我國進行,實驗者是腦死亡患者,如今怎樣了?
    人體能夠正常的活動少不了心臟和大腦的供應心臟移植已經是比較普遍的手術方式了,但頭顱移植一直是科學界比較難克服的治療方式,科學家和醫生也一直在嘗試實驗。在2015年的時候,就有科學家宣布將會進行世界首例頭顱移植手術。這個頭顱手術是義大利的科學家所操刀的,實驗對象是小狗,當手術完成後,這個小狗成功甦醒。
  • 史上首例異種移植,交換了狒狒心臟的小女孩,她後來活了多久
    筆者-小文雖然現代的醫療科技已經相當發達了,但人體器官移植手術還是伴隨著很高的風險,即便是移植相同血型的人的器官,醫生也需要考慮到病人身體的排斥反應。而一旦稍有差池,即便成功移植,病人也有可能死於排斥反應,令人驚訝的是,在36年前,有一個先天性心臟缺陷的女孩因為苦於沒有合適的匹配者。在醫生的建議下,小女孩竟然移植了狒狒的心臟,這件事可謂是駭人聽聞,可你知道,這個小女孩最後活了多久嗎?
  • 江蘇首例人工角膜移植手術成功進行!
    眼角膜移植手術,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由於人體捐贈的眼角膜數量有限,很多需要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經常需要等上兩三年,還等不到。幾天前,因為等不了人體捐贈的眼角膜,家住高淳的患者周先生接受了人工角膜移植手術,這在江蘇還是首例。周先生恢復良好,今天(2月1日)準備出院了。
  • 首例換頭手術在中國進行 手術細節曝光 難點在哪
    俄羅斯籍的斯皮裡多諾夫患有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他的肌肉停止發育,尋求頭部移植手術重拾生機(臺灣中時電子報)2015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卡納維羅宣布2內將完成世界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引發外界關注。媒體援引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稱,手術計劃與大陸醫生任曉平率領的醫療團隊合作,「換頭」手術計於2017年12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進行。不過,消息一出,引發醫學界爭議,有醫生更認為手術結果有可能比死更難受。
  • 腦死亡患者捐出心臟、肝臟和肺 3臺器官移植手術同時進行
    1月11日晚,3臺器官移植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同時進行。一名腦死亡患者,同時成功捐獻了心臟、肝臟和肺。與之對應的,3名因心臟、肝臟和肺部疾病,生命走到終末期階段的患者,擁有了新的活下去的希望。
  • 世界首例頭顱移植手術,實驗者患有萎縮症,地點在中國,結果如何
    2015年2月27日,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小組的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洛向外界宣布準備在兩三年內進行全球首例人頭移植手術2016年,他們為一隻小狗進行了換頭實驗,幾周以後,小狗甦醒了。我國的任曉平教授也同樣對一隻猴子做了實驗,不過猴子脖子以下全部癱瘓。之後,兩人合作為一隻小白鼠做了移植實驗,這隻小老鼠成功存活。之後,就開始了人體實驗。實驗的最初對象是一位腦死亡的患者。最後也成功換頭成功,不過並不是用活體做的實驗。於是,他們開始招募志願者。
  • 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 當事教授:是沒有的事情
    哈醫大教授任曉平稱尚未決定是否參與 換頭手術沒有時間表 也沒說在哪進行  近日,有媒體稱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洛日前宣布,人類第一例「換頭」手術時間確定在2017年12月,中國醫生、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將加入這個手術團隊。這則消息在國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 正式上市後全國首例,人工心臟拯救42歲心力衰竭男子
    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 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42歲的終末期心力衰竭男性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經仔細評估,該患者已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預期壽命不到1年。由於心臟移植供體極度缺乏,而心室輔助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心臟移植的有效過渡支持手段。經省醫院心臟中心MDT評估,該患者符合心室輔助植入的候選人條件,且患者及家屬手術意願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