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文巧 每經編輯:蘭素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歐美疫情再次進入「至暗時刻」,在這場新冠大流行中,疫苗仍是解局的希望。近期,疫苗利好消息頻傳,輝瑞與BioNTech以及Moderna的mRNA疫苗有效性分別超過90%的消息,給人們打下一劑「強心針」。
當地時間12月2日,英國衛生和社會保健部發言人稱,該國政府已接受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局的建議,批准使用輝瑞和BioNTech合作開發的新冠疫苗,預計疫苗將從下周開始在全英國提供。
龐大的市場需求隨之引發了業內對於乾冰產量是否足夠的擔憂。乾冰需求劇增之際,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PS)表示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加大乾冰生產量。那乾冰會是疫苗冷鏈運輸的最佳溫控解決方案嗎?乾冰使用有無安全風險?會不會對航空運載力造成影響?
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乾冰製造商Advanced Cryogenics總裁山姆•拉辛(Sam A. Rushing)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冠疫情導致乙醇產量減少,二氧化碳是乙醇生產過程的副產品,乾冰產量也將因此受到影響。此外,若干冰存放不當,可能會造成危險,尤其是在密閉空間內。
搶購
輝瑞和BioNTech的新冠疫苗終期分析結果出爐之後,資本市場經歷了一場狂歡,美國也因該疫苗的極端溫度要求出現了搶購乾冰和冷鏈設備的熱潮。
國際航空貨運協會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世界上並沒有足夠的主動冷卻容器來運送所需的新冠疫苗,用於運輸的被動冷卻容器將必須依靠大量乾冰來控制溫度。」
乾冰,即約-79°C的固態二氧化碳,常被用於冷鏈物流,對物品進行低溫保藏。美國壓縮氣體協會(CGA)向記者介紹,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乾冰主要作為乙醇、氨和氫氣生產等工業製造的副產品。在目前尚未有足夠的超低溫儲運冷櫃設施的背景下,作為被動冷卻的主要製冷劑,乾冰自然成為冷鏈運輸的搶手貨。
北京時間12月2日,輝瑞和BioNTech宣布其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已經獲得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局的緊急使用臨時授權,將向英國的高風險人群優先提供分配疫苗。兩家公司將立即展開配送工作,第一批疫苗將在數天內抵達英國。
同日,據媒體報導,美國政府的「曲速行動」文件顯示,首批輝瑞新冠疫苗將於12月15日在美國交付,Moderna的首批新冠疫苗預計將於12月22日交付。
按照此前規劃,輝瑞計劃明年提供多達13億劑新冠疫苗,Moderna預計將在明年生產至多10億劑新冠疫苗。如此大的疫苗劑量,再加之大多數疫苗不是單次接種,而需要至少兩次接種,疫苗運輸中所需的乾冰總量也將是史無前例的。那隨著疫苗逐步問世,乾冰的產量能跟上嗎?
CGA向記者表示,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多數二氧化碳和乾冰是由該協會的成員企業生產的,二氧化碳生產能力約為每天30000噸至35000噸。該協會認為,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只需要乾冰總產量的不到5%用於支持新冠疫苗的超冷鏈運輸和儲存,目前二氧化碳和乾冰的生產能力可滿足疫苗生產商的預期需求。而且,這兩大地區還有潛在能力提高幹冰產量。
不過,部分乾冰製造商卻不這樣看,他們預計將會出現乾冰短缺。據CNN報導,美國幾家乾冰生產商透露,已經有人買下了他們全部的乾冰。美國乾冰企業Reliant and Pacific Dry Ice表示,公司現在正在緊急加大產量。
拉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冠疫情之下,汽油消耗量下降,乙醇產量因此銳減,乾冰生產也受到影響。據其透露,該公司目前也正在緊急投入資源,儘量滿足乾冰的龐大需求。
同時,他也表示了對乾冰價格短期可能上漲的擔憂。「從歷史上看,短缺可能會導致價格上漲。但是由於乾冰需求激增的性質,我們希望價格不會飆升。」
在乾冰需求劇增的背景之下,11月24日,UPS宣布旗下醫療部門在接下來幾個月將加大乾冰生產量。UPS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UPS 醫療保健將在美國全境提供疫苗運輸服務,並將根據目的地位置合理利用我們的空運和陸運網絡運輸乾冰。預計UPS 醫療保健每天將向美國各地供應 50000 磅的乾冰。」
瓶頸
毫無疑問,乾冰擁有出色的製冷效果。但漢莎航空貨運公司執行長彼得•格伯(Peter Gerber)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乾冰的需求將明顯降低航空運載能力,因為裝載更多的乾冰就意味著不能裝載更多的疫苗。」
圖片來源:攝圖網
除了會降低運送能力,乾冰還難以儲存,損耗非常快,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升華為氣體二氧化碳,存在極大風險。
拉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中也警告了乾冰的危害性。他表示,如果幹冰存放不當可能會造成危險,特別是在密閉空間內,因此乾冰運載量應該最小化,且需要適當通風。
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發布的一份文件中,乾冰被歸類為危險貨物。乾冰升華後生成的氣體二氧化碳會取代機艙內的可呼吸空氣,在不通風或通風率較低的環境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是極度危險的。
測試表明,對於包含大量乾冰的包裝(即包含100磅的包裝),乾冰升華速率約為每100磅乾冰每小時升華1磅(即1%/小時);裝有4.6到5.3磅乾冰的小型絕緣運輸包裝的升華速率約為平均每小時2%。
這也是航空裝載乾冰的重量受到限制的原因所在。DHL發布的《疫苗運輸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所有寬體飛機最多可在冷藏或隔離容器中運載約1噸乾冰。實際情況中,機上裝載乾冰的容器數量將依據不同的機型受到不同的限制。
相比乾冰冷卻運輸,瑞典冷鏈解決方案提供商Envirotainer認為,主動式冷卻貨櫃(即使用電機降溫)更安全,且更具成本效益。
一些物流企業也提出了其他替代方案來應對。德國郵政DHL集團正在使用美國冷鏈物流方案提供商Cryoport生產的一種膠囊容器,該容器利用液氮可以使貨物冷卻至-150°C長達10天。不過容器的容量較小,每個容器中只能放置數百個劑量瓶。
創新
疫苗運輸到目的地後,乾冰能保證多久的儲存時間?
拉辛告訴記者,通常來說,乾冰具有幾個小時的保質期或使用壽命,然後會升華成氣體。但由於其存儲方式的不同,例如在密閉環境中,它可能有幾天的有效期。值得注意的是,在溫暖的氣候下,升華往往來得更快。
這也直接反映了乾冰運輸在熱帶地區以及物流落後地區的局限性。DHL亞太地區客戶解決方案和創新部門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副總裁Leonora Lim在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道: 「在氣候溫暖的地區以及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有限的地區,例如非洲、南美和亞洲的部分地區,疫苗分發將面臨最大挑戰。」
醫療供應鏈專家Prashant Yadav則表示,尤其是在發展較為落後的國家,交通運輸速度較慢,醫療設施較少,乾冰運輸的巨大成本和潛在危害都會成為疫苗分發的障礙。
對於這一問題,Leonora Lim提出的設想是,利用創新的包裝和被動製冷解決方案以及創新的運輸方式,來覆蓋交通不便的地區。
在這一點上,輝瑞和BioNTech也正在做更多的嘗試。BioNTech執行長Ugur Sahin透露:「我們正在進行室溫下運輸疫苗的研究。相信到2021年下半年,我們將提出一種可與任何其他類型的疫苗運輸相媲美的方案。」
目前,輝瑞已經開發出一種同時具備控溫和GPS功能的特殊等溫盒,可容納1000至5000劑疫苗,且可以利用乾冰將疫苗保持在-70°C的溫度長達10天。輝瑞CEO阿爾伯特•布爾拉(Albert Bourla)表示,該等溫盒不需要用冷藏卡車或飛機運輸,可以通過任何常規運輸方式發送。
而從疫苗採購的角度出發,泛美衛生組織(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建議採用多種疫苗並行的方式,敦促其成員國不要花費大量資金在某一種疫苗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基於mRNA技術的新冠疫苗之外,全球正在進行研發的技術路線還包括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等。以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為例,其所需要的儲存溫度在2°C~8°C之間,屬於常態下疫苗運輸和儲存所要求的正常溫度區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