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問世仍有諸多挑戰,「最後一公裡」是因為...

2020-12-04 澎湃新聞

新冠疫苗問世仍有諸多挑戰,「最後一公裡」是因為...

2020-11-30 1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隨著多國製藥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入後期試驗階段,各國開始準備接種計劃。不過疫苗研發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劑疫苗,從實驗室到最終的人體接種,還將歷經重重挑戰。即便解決了研發、大批量生產的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英國記者:不要低估這裡面的挑戰,這需要多種不同供應鏈之間的協同運轉,不僅是疫苗,還有玻璃瓶、橡膠塞、紙標籤,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點問題,最終的疫苗產品都將被延遲。

事實上,在新冠疫苗即將量產之際,裝載疫苗的玻璃瓶已出現緊缺跡象。疫苗是化學製劑,一旦與玻璃瓶發生化學反應,就會被汙染,產生安全隱患。因此疫苗所用的玻璃瓶並非普通的玻璃瓶,而是中硼矽玻璃瓶,其化學性能穩定,耐水、耐酸。美國、歐洲等國均已經強制要求所有注射製劑和生物製劑使用中硼矽玻璃包裝。我國藥用玻璃製品目前正在從以鈉鈣玻璃和低硼矽玻璃為主向中硼矽玻璃過渡。截至7月底,中國已獲批進入臨床階段的7個新冠疫苗,疫苗瓶材料均採用了中硼矽藥用玻璃。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疫苗的玻璃瓶的產量比疫苗還困難,玻璃瓶首先要有足夠玻璃,還有足夠的廠家。

冷鏈運輸難度大 新冠疫苗面臨溫控大考

有分析機構預測,若每人接種3次,新冠疫苗全球滲透率達到20%時,需要疫苗瓶50億支,全球滲透率達到70%時,需要疫苗瓶將近160億支。全球範圍內,幾乎所有參與新冠疫苗研製的生物醫藥公司都在排隊搶購疫苗瓶。公開資料顯示,僅強生一家公司就已購買了2.5億個疫苗瓶。

疫苗對溫度極其敏感,世衛組織的一項研究預估,全球每年有多達50%的疫苗被浪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溫控和完整的冷鏈物流。目前兩家進展較快的公司輝瑞和莫德納研發的都是mRNA,即信使核糖核酸疫苗。

對溫度條件有嚴苛的要求,輝瑞公司的疫苗必須保持在零下70攝氏度的環境下,目前在尚沒有足夠的超冷低溫冷櫃設施的背景下,大量的乾冰成為替代方案。輝瑞開發了一種特殊的恆溫盒,利用乾冰可以將疫苗儲存10天。

在美國馬塞諸塞州,馬克和他的團隊正在加緊為疫苗廠商生產乾冰。在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措施期間,美國汽油需求下降,一些將二氧化碳作為副產品來生產的乙醇工廠被迫關閉,導致美國二氧化碳短缺。

棘手的是,在國際貨物運輸中,乾冰被列為危險品,德國漢莎航空警告,乾冰降低了飛機運輸疫苗的能力,機上存放乾冰數量有限制,一般在500至1000公斤以內。

為了讓疫苗能夠大規模處理、安全運輸和快速分發,航空貨運能力也不能拖後腿。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執行長朱尼亞克稱其為全球航空貨運業的「世紀使命」,據國際航協估算,如果按照全球75億人每人一劑新冠疫苗來算,需要8000架次滿載的波音747貨機立即行動起來,才能滿足運力。

另外,一些國家的基礎設施、衛生水平等也比較落後,如何保證疫苗的安全運輸和接種也是一個難題。

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 託比•彼得斯:你會發現一些地區和國家,可能有30%到40%的醫療中心無法供電,在某些國家中,可能只有不到10%的醫療中心配有可正常運轉的冰箱。

新冠疫苗尚未上市 多國民眾接種意願下降

即使解決了上述的重重難題,疫苗最終要面對的是每一位接種者。根據最新民調,與8月相比,15個國家的人們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度平均下降了4個百分點,而有意願接種的美國人不超過50%。

消除民眾接種疑慮 破解「最後一公裡」難題

要知道,只有當足夠多的人接種後,新冠疫苗才能夠真正幫助人們抵禦病毒,這就意味著,最後一個接種者比第一個人接種更重要。

如何消除人們對新冠疫苗的牴觸心理,可能成為戰勝新冠病毒這條徵程上的「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新冠疫苗問世仍有諸多挑戰,「最後一公裡」是因為...》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即將問世:希望?挑戰?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1月14日一期發表題為《題:新款新冠肺炎疫苗大有希望 副題:但不要低估讓眾人接種的挑戰》的文章,文章認為儘管新冠疫苗即將問世,但未來幾個月仍很艱難。全文摘編如下:從麻疹病毒1954年被成功分離,到麻疹疫苗獲批,其間過去了9年。
  • 全球搶購「疫苗瓶」!小玻璃瓶成新冠疫苗問世一大瓶頸
    小玻璃瓶成新冠疫苗問世一大「瓶頸」!疫苗運輸也迎大考,「世紀使命」怎麼破局?  隨著多國製藥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入後期試驗階段,各國開始準備接種計劃。不過疫苗研發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劑疫苗,從實驗室到最終的人體接種,還將歷經重重挑戰。即便解決了研發、大批量生產的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 新冠疫情:疫苗問世在望 六大問題有答案
    分析指出,儘管大批量上市仍面臨一些挑戰,但是這種疫苗的出現至少讓人們對明年春天世界各地陸續恢復正常充滿希望。新疫苗究竟如何有效?此款新疫苗在美國、巴西、德國、阿根廷、南非和土耳其六個國家的實驗結果顯示,人們在七天內接受兩次注射之後,90%可以獲得新冠病毒免疫力。
  • 一文讀懂,新冠疫苗到底還要多久才能問世
    全球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疫苗被寄予徹底終結疫情的厚望。3月,中國和美國幾乎同時有疫苗研究宣布進入臨床階段,現在全球正在進行的新冠疫苗研究超過100項。雖然世界衛生組織不止一次強調,疫苗的開發很難在18個月內完成,但許多團隊仍躍躍欲試,渴望創造歷史。
  •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國際戰「疫」行動本報記者 張夢然英國《柳葉刀·感染病學》雜誌近日發表綜述,突出強調了評估潛在新冠疫苗效力所面臨的關鍵挑戰,對「這款新冠疫苗會有效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供了重要見解。
  • 新冠疫苗的「最後一英裡」,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不要遺忘戰亂地區民眾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程靖今年年初開始的新冠疫苗競賽初露曙光,近一個月來,全球多款新冠疫苗人體試驗顯示了積極成果並在一些國家獲得接種許可,但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全球不平等現象,或在疫苗分發過程中進一步顯現。
  •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後,如何在「最後一英裡」實現疫苗公平?
    作為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冠疫苗的採購和供應將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領導協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主要牽頭施行,在可用疫苗上市後,以最經濟的價格採購,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把新冠疫苗送到最需要以及最難到達的地方。
  • 新冠疫苗問世不是終極解決方案,首批疫苗有望解決哪些問題?
    想要減輕防控壓力,恢復疫情前的生活,新冠疫苗被寄予厚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目前全球共有47款候選新冠疫苗正在人體中開展臨床試驗,其中10款已經進入3期試驗階段。部分疫苗有望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公布結果並獲批上市。
  • 全球搶購「疫苗瓶」!小玻璃瓶成新冠疫苗問世一大「瓶頸」
    隨著多國製藥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入後期試驗階段,各國開始準備接種計劃。不過疫苗研發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劑疫苗,從實驗室到最終的人體接種,還將歷經重重挑戰。即便解決了研發、大批量生產的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美新移民居功厥偉
    川普政府新冠疫苗項目"神速行動" 負責人史勞伊出生於摩洛哥。(美聯社)如果新冠肺炎疫苗讓人們的生活在未來一年逐步恢復正常,美國得要感謝許多移民。美國以神速推動新冠疫苗研發,包括輝瑞(Pfizer)疫苗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都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推向市場。這場與時間對抗的空前競賽,仰賴一群全球頂尖智識能人背後累積數十年的努力。而且,從疫苗研發到問世,幾乎每個環節都有移民扮演關鍵角色。
  • 一年內生產全球所需的新冠疫苗,挑戰巨大,唯有共同合作才有希望
    按照慣例,新疫苗從最初的開發到最後大規模上市,此期間的研究一般可能需要10年時間。然而,為了對付新冠病毒,全球正在爭分奪秒,希望整個時間可大大縮減到18個月,同時還要保持相同的安全標準。在此新冠病毒危機期間,製藥行業加快研發的關鍵是採用同時並行研發方式。
  • 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
    原標題: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7日一期發表了題為《新冠疫苗研發的閃電速度——以及它對其他疫苗的意義》的文章,作者為菲利普·鮑爾,文章稱,令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問世的研究並非始於2020年初。
  • 前沿研究丨陳薇院士:新冠疫苗研製面臨的挑戰
    肺炎大流行仍在持續,快速開發新冠病毒疫苗已成為當務之急。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研究員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分析了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製中面臨的挑戰。一是疫苗安全性評價,應開展高質量的臨床疫苗安全性研究來評估和監測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 輝瑞新冠疫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但批量生產和儲運環節挑戰依在
    美國製藥公司輝瑞(Pfizer)和德國醫藥公司BioNTech周一(1月9日)發布初期研究數據稱,兩家公司合作研製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高達此款新冠疫苗在美國、巴西、德國、阿根廷、南非和土耳其六個國家的4.35萬志願者中實驗數據顯示,
  • 英計劃新冠疫苗「人體挑戰」試驗?專家:不宜遍地開花
    近日,英國政府宣布計劃進行一項「人體挑戰試驗」,通過讓志願者主動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更快速地篩選出可能成功的疫苗,由此引發倫理爭議。,它能在第一時間確定疫苗的保護政策,儘早決定哪些候選疫苗應當量產,儘早淘汰效果欠佳或有不良反應等問題的候選疫苗,避免成千上萬志願者參加毫無必要的三期臨床試驗,「挑戰試驗」是應急條件下研究風險最小化的選擇。
  • 新冠疫苗或難全民免費,中國5款疫苗正「最後衝刺」
    莫德納、輝瑞的新冠疫苗有效率令人振奮,中國也有5款在做最後衝刺,它們誰能跑贏?更引人注目的是,該項研究中,30例新冠肺炎嚴重病例全部發生在安慰劑組,而接種組無一例。這意味著,這款疫苗對新冠重症的保護率是100%——在理想狀態中,按照這款疫苗的接種程序和時長,受試者接種後不會得上重症新冠肺炎。
  • 新冠疫情終結者?又一新冠疫苗有效率達94.5%,又是mRNA疫苗
    幾乎同時,這則消息傳遍了全世界:Moderna公布了該公司的新冠候選疫苗在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的第一個中期分析數據,該疫苗的有效率達94.5%——一周前輝瑞/BioTech公司的疫苗有效率是90%。根據Moderna的公告,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共入組了30000人,均為18歲以上的成年人,隨機雙盲1:1分成兩組,也就是疫苗組和安慰劑對照組各有15000人。自7月底開始三期臨床試驗,截至10月22日,Moderna完成了所有入組者的登記。
  • 新冠疫苗能否克服挑戰?
    集全球科研之力的新冠疫苗研發進展速度反映了目前人類科技水平所能達到的極限,然而疫苗真正的挑戰不僅在於科學領域,還包括一些更廣闊層面的問題。對於使用人數將以數十億計的新冠疫苗來說,在大規模人群中按照嚴格科學方法進行三期臨床試驗是極為關鍵的一步。上周,一款領先的疫苗在三期實驗中出現不良反應事件,引發了公眾的擔心和科學家們的謹慎。
  • 追問新冠疫苗:新冠病毒確有變異 中國疫苗研發這樣「應變」
    「新冠病毒有變異,但是變異不大。」10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介紹新冠疫苗有關情況,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基於全國30多家科研機構開展的病毒變異追蹤研究,給出科學答案。那麼,病毒的變異會不會對中國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產生影響?疫苗研發又如何應變呢?
  • 全球搶購「疫苗瓶」!小玻璃瓶成新冠疫苗面世「大瓶頸」
    隨著多國製藥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入後期試驗階段,各國開始準備接種計劃。不過,疫苗研發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劑疫苗,從實驗室到最終的人體接種,還將歷經重重挑戰。即便解決了研發、大批量生產的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