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我們最常見到的行星,沒有之一。早晨,東方欲曉,金星出現,故名啟明星。傍晚時分太陽落山之際,金星登場換個名字叫長庚星。除了這兩個名字之外,金星又叫太白金星——不知道和大詩人李白之間除了同名之外還有什麼關係。作為夜空中除非有近距離超新星爆發(這個近距離指10光年之內。不過若真有這樣近的超新星爆發,那後果不堪設想。這個可以看一下《超新星爆發》),金星排名最亮天體中的第三,名正言順。
排名第一的是太陽,這個不用說,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萬物生長靠太陽。第二是月亮,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所以能將反射的太陽光灑在人間,滿地清輝。金星排名第三,是因為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金星的亮,在特定環境下會令人意外,太過耀眼。我曾在西昌邛海拍攝過黎明之前的啟明星,一顆小星星居然可以在水面上投下波光粼粼的倒影。
用長焦鏡頭拍攝,如果不加以說明,被當做月亮也沒什麼問題。
金星很早就被人類的祖先所關注。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關於金星的詩句:東有啟明,西有長庚。(見《詩·小雅·大東》)但金星畢竟不像牛郎、織女星那樣深入人心,直到古典名著《西遊記》被搬上銀屏之後,金星,作為星宿也就是神仙,才以略有滑稽的白鬍子老爺爺形象受到大家的喜愛。
這個天上的神仙,最開始到花果山邀請山大王孫悟空上天界之際,甚至被幾隻小猴兒欺負,哪有一點點天神的威嚴和神通?後來又是接二連三做和事佬,包括孫大聖上天狀告託塔李天王,他當年認下的義女一隻老鼠精在無底洞纏住唐僧,也是太白金星勸耍賴的猴子趕緊下界捉妖。
太白金星為什麼總是幫孫悟空說好話呢?如果我們稍加留意,還會發現太白金星對豬八戒和沙和尚日後修成正果也出力不少。首先是天蓬元帥酒後闖入廣寒宮犯下天條,太白金星向玉帝求情,免了死罪,被貶入下界投胎;捲簾將軍亦是如此,被貶流沙河後,太白金星向他指了條明路,趕緊找南海觀音菩薩才有出頭之日。這裡面究竟有什麼玄機?
在中國古代,對星群的劃分有自己獨特的體系。據有關史料,早在公元前11世紀前,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就將星空劃分成了星宿。後來演變為著名的二十八宿。但星辰被賦予神格,長於其他民族和地區的神話體系,比如太陽神阿波羅,曙光女神奧羅拉等。相比較而言,我國的本土神話傳說缺少這種人格化(神格化)的生動形象——所以,說到太白金星也不得不從印度的神話傳說說起。
古代的天文學體系,常常和佔卜及宗教摻結合在一起。在影片《第五元素》中,一位神父在星際聯邦議會發言時,主持人介紹為「天文學家」。這個小細節倒也透露了一些信息。話說古印度的天文學很早就形成了九曜信仰,並且在唐朝時傳入中國。後遍及東亞各國,對整個東亞地區的各種佔星術產生了重大影響。
九曜是指為日曜(太陽)、月曜(月亮)、水曜(水星)、木曜(木星)、金曜(金星)、火曜(火星)、土曜(土星)和「羅曜」、「計都」。最後兩個是「黃道」和「白道」的降升交叉點,也有的資料說是古天文學家構想的天體,或有可能是不曾被我們觀測到行星,又或是已經消失了的卓爾金星等,這個就不深究了,和本文無關。九曜形象和信仰,在唐朝是隨著密教經典傳入我國的。需要劃重點的是,九曜中的金曜,其形象是一位女神。從傳入之初的唐代一直延續到到明朝初年。從保存至今的雕塑和繪畫等有關造像中仍可見到。但是,隨著《西遊記》的面世,這個形象最終被《西遊記》中的白鬍子老爺爺替代。
為什麼要創造這樣一個形象,女神不是更好?這就要從《西遊記》中太白金星的原型和作者設定這個角色的用意說起。
太白金星的形象——白鬍子老人,並非空穴來風。作為《西遊記》來說,流傳至今的過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解讀。其中不乏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奇書,裡面隱含著「修煉」的寶典,讀懂的人,可以修成仙,乃至佛。不管怎麼說,這從側面反映出作者吳承恩是一位大學子,對佛教和「周邊」神話傳說有著相當造詣。
在印度佔星術(九曜)之外,關於金星還另有一個與佛教有密切關係的形象,這就是金星之主蘇羯羅。而這位金星之主恰好是一位長鬍子仙人。確切地說,蘇羯羅是阿修羅的導師,並且利用手中掌握著的不死神咒,極大地提升了阿修羅的戰力——在「正統」的佛教故事裡,有關天人和阿修羅之間的戰鬥,天人若出全力,基本上等於阿修羅和人之間的戰鬥。天人每每應對阿修羅挑釁之際,還要先到水池子裡面沾染一些「嗔痴怨恨」讓自己變得可惡一些才好戰鬥。
關於阿修羅的一點點小補充:阿修羅道是六道中的一道,處於天道和人道之間。不過在有的佛教典籍中,只有五道,阿修羅不作為單獨的一道存在,而是作為一種生命形式,在六道中混居。在《西遊記》中,作者借東海龍王和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妖怪之口,給了孫悟空很多名號,比如太乙金仙、大羅地仙、散仙等等,如果我們不較真去一一對應具體的說法,可以看做是阿修羅的隱喻。也可以看作是阿修羅在六道中混居的一個解釋。
孫悟空和天庭作對且具有非凡戰鬥力,這正是阿修羅的狀態。被貶入凡間的天蓬和捲簾兩位,法力沒消失,但從此作惡,吃人如同吃個冰激凌一樣簡單隨意,這也是站在天人的對立面。最開始的時候,孫悟空還有成為天人、天神的可能(一直做個弼馬溫也就是天仙了),大鬧天空之後,「自毀前程」,看所以這三位只能另找出路。
太白金星(金星之主)作為阿修羅的導師,幫他們是職責所在。我們這樣理解金星形象的轉變,比較符合敘事邏輯。
不過仔細想一下,作為阿修羅的導師,蘇羯羅是否有矛盾之處?一方面為阿修羅代言,爭取權利(和天人對立),一方面,最開始的時候又將幫助玉帝(帝釋天或是大梵天等等,怎麼理解都可以)將那些泛阿修羅們收編為天神,怎麼解釋這個現象?畢竟《西遊記》是我國的古典名著,要符合我們的思想。就像宋公明哥哥那樣,山寨版的座次是為了最終的招安。就像有句話說的——終有一日,我們會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也不知道這句話有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