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暗暗較勁?登月計劃還沒成功,金星探測器計劃在2024年發射

2021-01-09 用眼看科技

前言:隨著我國嫦娥五號的成功登月,大多數國家又開始了最新的航天計劃。印度剛剛宣布,其計劃要在2024年向金星發射一顆探測器,這將是印度第一次向金星發射探測器,其預計將進行為期4年的研究。當所有國家都在向月球和火星發展的時候,為什麼印度卻將矛頭轉向金星了呢?

其實,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早在2018年就開始籌劃這件事情,該計劃原本計劃是在2023年中期發射,但是印度空間組織的負責人表示,因為疫情原因導致進度延後,現在只能推遲到2024年年底。

但該項目並非是印度唯一一個被疫情耽誤的地外星球探測項目。因為前段時間,印度媒體表示,其原計劃要在我國之前發射登月探測器,但是因為疫情被我國捷足先登了。由此可見,印度人也想要登月,以後還會發展載人登月。

在2008年,印度就發射了第1顆月球探測器,叫做錢德拉亞安1號,這個名字在古代梵語中表示月亮工藝。據資料顯示,其是基於一個冰箱大小的印度氣象衛星為模子建造的,重量大概在525kg,只不過這個繞月探測器很脆弱,只運行了不到1年就夭折,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永久失去了聯繫。

它跟我國的嫦娥探月有些差距,我國嫦娥1號在2007年升空,在2009年3月在完成了既定任務之後撞擊向月球面。隨後,嫦娥2號就在2010年再次發射升空,衝向月球。在經過一系列的改進之後,印度也在2019年發射了錢德拉亞安2號,這比我們晚了9年。

在探月工程上,我國將其分為了3個階段,分別是無人探測器、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當前嫦娥五號剛把月球土壤採集帶回地球研究。

印度在我國月球工程上是抱著競爭心態的,我國在航天事業上一直兢兢業業,比如嫦娥絲毫中繼星都可以給美國的月球探測器提供信號,由此讓世界看到了我國的大國風範。

這次印度急著表示自己想要探測月球、火星、金星的決心,看起來也是看到了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進度之後急眼了。印度是想要單方面進行太空競賽,還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純粹抱著科研的目的,這我們不得而知。

但國內沒有和別國較勁,而是專注於自身航空事業的發展。到明年2月,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即將到達火星。值得一提的是,金星因為距離太陽過近,所以在探測器的研發上,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溫度要素,印度探索金星是為了繪製金星地圖,同時利用科學儀器研究金星的大氣、火山活動和強烈的雷暴。印度的航天事業將如何發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印度金星探測器2024發射:要不是疫情,我們肯定能準時發射
    印度在前些天剛剛宣布,要在2024年向金星發射一顆探測器—舒克拉雅安飛行器,這將是印度第一次向金星發射探測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自從2018年開始就在籌劃這一件事,本來是計劃在2023年中期發射的,但是ISRO的負責人說,因為疫情我們沒法按時發射,只能推遲到2024年的年底了。但這不是印度的唯一一個被疫情耽誤的地外星球探測項目。
  • 印度登月計劃遭遇重大挫折!發射前56分鐘叫停,險些引發嚴重後果
    事後,有關人士向《印度時報》證實了該事件,並聲稱取消發射計劃的原因是工程師在給火箭填充燃料的過程中,發現燃料壓力表在不斷下降,雖然知道是燃料洩露,但印度登月團隊卻找不到洩露地點,所以在關鍵時刻放棄了登月計劃。另外,根據印度媒體此前的報導看,本次月船2號探月計劃備受印度國內民眾關注。
  • 計劃在2024年發射「拉希德」,他們能成功?
    今年夏天,世界上有三個國家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先是阿聯發射了「希望號」探測器,然後是我國發射了「天問一號」,最後是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其中阿聯的希望號備受關注,外界都想知道阿聯這個航天歷史不超過20年的國家,真的能在火星探測方面獲得成功嗎?
  • 中國探月之旅尚未結束,2024年探月計劃公布,載人登月還遠嗎
    而中國探月工程尚未止步,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已經劃入2024年探月計劃,而嫦娥八號也將在10年內進行,在2024年的全新探月計劃中,月球南極成為中國的探測重點!嫦娥七號與嫦娥六號相似,都是登陸月球南極,對月球南極進行詳細研究,嫦娥六號預計在2023年或2024年登陸月球,而嫦娥七號則計劃在2024年發射,中國雙重探測器登陸南極,將對月球南極進行史無前例的詳盡探測。
  • 阿聯發力太空探索,「拉希德」小型月球車計劃2024年登月
    今年7月20日,阿聯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成功發射,打響了其「探火」第一槍。如今,阿聯又將目光投向了月球。據《自然》雜誌11月5日最新消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布,計劃發射一輛名為「拉希德」的小型月球車以研究月球。消息中稱,這體現了阿拉伯世界國家在航天方面的勃勃野心。
  • 印度宣布延遲金星探索計劃
    品玩12月2日訊,據 Space.com 報導,印度宣布將金星探測任務推遲到2024年末,比原計劃要晚1年。據悉,此次任務推遲是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據悉,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原計劃在2023年發射 Shukrayaan 探測器,對金星進行為期四年的研究。新的發射日期定在2024年12月,後備發射日期為2026年中。
  • 印度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2024 年末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度的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2024 年末,比原計劃晚了一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科學家 T· 瑪利亞 · 安東尼塔 (T. Maria Antonita)表示,「舒克拉雅」(Shukrayaan)是印度首個前往金星的飛行器,並將對金星展開為期四年的研究。
  • 印度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2024年末
    2024年末,比原計劃晚了一年。據悉,ISRO原計劃在2023年中發射「舒克拉雅」探測器,但由於受到疫情影響,該機構決定將發射日期推遲到2024年12月,後備發射日期則定為2026年中。 安東尼塔還稱,「舒克拉雅」探測器計劃採用印度的GSLV Mk II火箭發射,但研究團隊也在評估使用更強大的GSLV Mk III火箭,以便攜帶更多的儀器或燃料。ISRO將在未來大約3到6個月內確定這次任務使用的火箭和搭載的最終儀器。「舒克拉雅」探測器將搭載幾臺探測金星環境的儀器。
  • 美國宣布登月新計劃:2024年再上月球
    不過,時隔半個世紀之後,美國宣布開啟登月徵程。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即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分三步走,整個任務將耗資280億美元。
  • 美國NASA除了希望要土壤,還承認2024年的登月計劃無法順利完成
    在我國的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後,全球掀起了月球熱,據《衛報》報導,在最近的一份報告當中,美國宇航局NASA大方承認,想要在2024年將阿波羅時代後的第一批太空人送上月球可能有點困難,該機構監察長上周發布的這份消息,裡面直接闡明了要實現此項目官方所要面臨的預算挑戰。
  • 受疫情影響,印度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2024 年末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度的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 2024 年末,比原計劃晚了一年。 據悉,ISRO 原計劃在 2023 年中發射 「舒克拉雅」探測器,但由於受到疫情影響,該機構決定將發射日期推遲到 2024 年 12 月,後備發射日期則定為 2026 年中。 安東尼塔還稱,「舒克拉雅」探測器計劃採用印度的 GSLV Mk II 火箭發射,但研究團隊也在評估使用更強大的 GSLV Mk III 火箭,以便攜帶更多的儀器或燃料。
  • 新冠疫情衝擊:印度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到2024年底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度的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2024年末,比原計劃晚了一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科學家T·瑪利亞·安東尼塔(T.據悉,ISRO原計劃在2023年中發射「舒克拉雅」探測器,但由於受到疫情影響,該機構決定將發射日期推遲到2024年12月,後備發射日期則定為2026
  • 嫦娥5號的成功是劃時代的,印度卻發言自己有月船3號,只是因新冠疫情不得不推遲發射計劃
    嫦娥5號登月成功自然是一件值得中國舉國歡慶的好消息,在國際社會上其實也很有意義。12月3號時,印度的《歐亞時報》也針對這件事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該報導稱,印度政府的相關官員在2020年9月證實探測器因疫情延遲到明年發射。可是中國嫦娥5號今年的成功實現軟著陸還是具備劃時代意義的,畢竟它帶回了珍貴的月球樣本,但印度網友也在此時將自己的目光放到了印度本國的太空計劃上。
  • 嫦娥五號發射第4天,印度突然宣布重要計劃,4個月後登陸月球
    嫦娥五號剛發射,印度宣布4個月後發射月船3號,要成載人登月第二國? 近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讓各國看到我們的航天技術,據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任務是在兩周內登陸月球,挖取月球土壤返回地球
  • 嫦五探測器將軟著陸月球,印度突然公開航天計劃,最快年底登月
    11月30日據國家航天局消息,今日凌晨4時40分,成功發射的嫦娥五號在科研人員的調試下,順利將探測器組合體分離。探測器被報告稱通信等系統良好,地面測控正常,接下來分離的著陸器會被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以及後續的自動開採月球土壤等工作任務。 對於航天科學界而言,人類已經有40年沒有開採月球的土壤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曾報告稱,月球有很多的奧秘和資源等著人類發現,月球兩級正在「生鏽」,月球表現有富含鐵的巖石,但不知道是否存在氧氣和水,若能成功開採定能為人類帶來福音。
  • ​嫦五探測器將軟著陸月球,印度突然公開航天計劃,最快年底登月
    嫦娥五號發射第7天,印度公開航天計劃,最快有望年底登月探測器被報告稱通信等系統良好,地面測控正常,接下來分離的著陸器會被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以及後續的自動開採月球土壤等工作任務。對於航天科學界而言,人類已經有40年沒有開採月球的土壤了。
  • 阿聯發力太空探索「拉希德」2024年登月
    或成阿拉伯世界首個登月飛行器科技創新世界潮今年7月20日,阿聯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成功發射,打響了其「探火」第一槍。如今,阿聯又將目光投向了月球。據《自然》雜誌11月5日最新消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布,計劃發射一輛名為「拉希德」的小型月球車以研究月球。
  • 阿聯小型月球車「拉希德」2024年登月
    「希望號」成功發射,打響了其「探火」第一槍。該團隊將僱傭一個太空機構或商業夥伴來執行探月任務中最危險的部分:發射和著陸。「拉希德」預計2024年登上月球,如果成功,它將成為由私人公司和太空機構製造的月球漫遊車之一。
  • NASA已經整整48年沒有登月了,最近為什麼又提新的登月計劃?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NASA在整整48年的時間中,沒有再次載人登陸月球,要知道在那個科學相對落後的年代,NASA就實現了6次載人登月任務,而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登月技術應該更加成熟,那麼為什麼NASA,直沒再登陸月球呢?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1957年說起。
  • 2024年美國女性登月?280億重返月球計劃曝光,真能成功?
    如果美國在20214年成功重返月球,這意味著自1972年最後一次阿波羅登月任務以來,人類首次重返月球。而月宮嫦娥,將變成美國人!約162億美元用於「最初的人類著陸系統」,包括開發、測試和發射新型月球著陸器。約5.18億美元的預算用於登月航天服;5.52億美元用於「表面後勤」;12億美元用於探測技術,19億美元用於月球發現和探測計劃,這被描述為NASA探索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其中包括「建立登月運輸服務的商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