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近日印度本打算於15日凌晨2:51分發射「月船2號」登月船,然而在距離發射還有56分鐘的時候,該任務卻突然被叫停並宣布放棄二次登月計劃。
事後,有關人士向《印度時報》證實了該事件,並聲稱取消發射計劃的原因是工程師在給火箭填充燃料的過程中,發現燃料壓力表在不斷下降,雖然知道是燃料洩露,但印度登月團隊卻找不到洩露地點,所以在關鍵時刻放棄了登月計劃。
另外,根據印度媒體此前的報導看,本次月船2號探月計劃備受印度國內民眾關注。眾多印度媒體不僅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此次發射的照片,甚至還為其加上了「印度最偉大太空探險」的標題。而誰也未曾料到會出現如今這種結局,那印度媒體又該如何收場呢?
新德裡電視臺報導:本次火箭發射故障出現在低溫發動機階段,也就是發射的最後階段,如果問題不大,這個月就會有第二次嘗試,反之將有可能推遲一年。
最後印媒還補充道,這畢竟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科學任務,所以推遲發射以便保障成功率也在情理之中。表面上看印媒說的頭頭是道,官方此次取消發射計劃是在謹慎行事,但事實上我們翻看上個月的印媒報導就會發現,當時印度航天工程師在「月船2號」地面發射測試階段也曾碰到氧氣罐洩露的問題,不過印度官方最後的處理結果是不能延期,必須繼續執行發射任務。換言之,這明顯就是「趕鴨子上架」的節奏。
說到這裡,大家心裡不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印度為何要急於開啟二次登月計劃呢,這到底能給印度帶來什麼樣的實際利益?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印度前幾次的太空探索計劃。
2008年印度大張旗鼓的向月球「扔」出了第一顆月球探測器,它就是月船一號;2014年又向火星「扔」出一顆火星探測器,成為繼美國之後,歷史上第二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緊接著印度又宣布要發射載人飛船和建立自己的空間站。
看似印度太空探索計劃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如果仔細觀察同期中國的探索進程,就不難發現印度急於啟動二次探月的原因。2007年中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緊接著二號、三號、直至四號成功登陸月背。
藉此可看出,其實中國的月球探測計劃才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前幾次是登陸月背的準備工作,主要解決的是通信以及著陸等問題,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成功登陸並拿回想要的月礦資料。
然而再看印度,2007年中國發射嫦娥一號,2008年印度就「扔」出了第一顆月球探測器,為什麼說扔呢?因為它發射到月球軌道後不僅撞擊月球沒了下文,而且還又直接向「火星」扔出了探測器,撞擊墜毀後依然是沒了下文,返回頭繼續搞月球2號,為什麼呢?
原來今年年初,中國才剛剛完成了登陸月背的壯舉,而印度此前還自我感覺良好,總認為自己不僅有能力發射月球探測器,而且還有能力探索火星呢!
總之,印度這一系列舉動說明,它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完整的太空探索計劃,而是在一味的想著如何趕超大國進度。或許有人會說,探索太空也無非就是那點事,不是發射月球火星探測器,就是發射載人飛船或建立空間站,大家都在重複幹一件事,憑什麼說印度就是為了與大國較勁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中國是史上第一個登陸月背的國家,而印度這次發射登月船的口號是,印度將成為史上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