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船2號」攜帶的月球車模型 圖片來源:印度空間研究組織
本報訊 印度第二個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於當地時間7月22日14時43分(北京時間17時13分)在位於印度東部安得拉邦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開始了為期7周的月球著陸之旅。
據悉,「月船2號」將在距離月球南極650公裡處軟著陸,如果著陸成功,印度將成為繼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之後第四個有探測器在月球著陸的國家。
「月船2號」項目總耗資97.8億盧比(約1.42億美元),探測器重達3850千克,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3個模塊,攜帶了10多個各類研究裝置。其中,「月船2號」的月球車只有公文包大小,重量為25公斤,它將攜帶兩個分光計用於探測月球表面的元素組成。
根據計劃,「月船2號」升空後將在地球軌道停留一段時間,其間進行多次變軌操作,然後飛向月球並進入月球軌道。在發射後的第43天,著陸器將與軌道器分離,然後嘗試在月球南極附近軟著陸並釋放月球車。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在9月實施月球著陸。
該發射任務原本計劃在4年前完成,但由於俄羅斯未能交付承諾的著陸器,促使印度決定獨自行動。之後,印度計劃在2018年讓「月船2號」啟程。
2018年年初,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就發布了該國探月願景:一架在月球遠端軌道運行的飛行器在脫離了地球上的控制後將會發射一個著陸器。在距離月球南極約600公裡的一個古老而平坦的平原上,這枚著陸器將在日出後輕鬆實現一次軟著陸。在那裡,它將把一輛月球車釋放到之前從未探索過的月表;而之前所有的月球探測器都在赤道附近降落。
ISRO主席Kailasavadivoo Sivan表示,如果「月船2號」獲得成功,它將為雄心勃勃的印度空間任務鋪平道路,例如在火星和小行星上著陸,以及發射金星探測器。他說,「月船2號」任務是為了表明印度擁有「在其他天體上軟著陸」的技術實力。
但「月船2號」任務似乎難以擺脫被推遲的命運。2018年4月和10月的發射計劃均落空。Sivan表示,發射延遲有幾個原因,包括對設計進行改變以確保月球著陸器的平穩著陸。這些變化增加了太空飛行器的重量,也增加了完成任務所需的燃料量,從而進一步推遲了發射時間。
而最近一次推遲發生在2019年7月15日,因技術故障,發射在倒計時56分鐘時被突然叫停。ISRO表示,工作人員觀察到運載火箭系統存在技術故障,所以取消了當天的發射計劃。
迄今為止,在月球著陸依然是件非常棘手的任務。由於只有少量陽光照射到月球兩極,這就意味著著陸器和月球車必須在電力上很有節制。該計劃的目標是在月球南緯70度的一個高平原上著陸。
「月船2號」是印度第二個月球探測器。2008年,印度成功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 「月船1號」總質量為1380公斤,造價約8300萬美元,上面攜帶了11臺探月儀器,原計劃繞月飛行兩年,對月球的地質結構和礦物資源進行調查。
但ISRO在10個月時與軌道飛行器失去了聯繫,這項計劃就提前結束了。然而,探測器攜帶的一臺儀器在到達月球後確實收集了足夠的數據。美國科學家曾通過分析「月船1號」發回的數據確認月球南極存在水冰,月球南極的科學、經濟和戰略價值因此大幅提升。
無論「月船2號」是否會開闢新的科學領域,在月球南極附近成功軟著陸都將彰顯印度的科技成就。ISRO衛星中心主任Mylswamy Annadurai表示:「有關月球的探索在全球範圍內復興,印度不能被拋在後面。」(唐一塵)
《中國科學報》 (2019-07-25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