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姜贇
周曉青
很多小朋友有當科學家的心願。起心動念,或許是因為圖畫書中的恐龍滅絕、電視裡的衛星發射,也可能是一場大雪或一聲響雷。這個世界太有趣了,我們腦海裡冒出了太多的「為什麼」,不如長大做一名科學工作者吧?有了目標「1」,如何從現在的「0」出發呢?我的建議是,讀讀科學家的故事吧。我所在學校的公眾號,經常會推送老師和同學做閱讀推薦,其中就有不少是關於科學家的故事。對我們這些科學工作者來說,科學家的故事曾對我們的成長有過影響,且至今還在滋養我們。這大概就是榜樣的作用吧!
讀科學家的故事,能讓小朋友認識到,成為科學家並非遙不可及。
首先,科學家不光只有白鬍子老爺爺。科學工作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愛因斯坦提出獲得光電效應及狹義相對論是在26歲,當時的他可不還是個小哥哥麼?
不少諾貝爾獎都是獎勵獲獎者在博士期間的研究成果。路易·德布羅意提出對量子力學發展貢獻巨大的「波粒二象性」,布賴恩·約瑟夫森提出如今應用於量子超導電路中「約瑟夫森效應」,天野浩研究出藍色發光二極體(LED),都是在他們讀博期間。這不,埃爾溫·薛丁格39歲寫下量子理論波方程,已經是理論界公認的「大器晚成」。
讀科學家的故事,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共性,讓成為科學家變得有道可循。
很大一部分的科學家都得益於小時候父母的引導,注重閱讀和思考。讀科學家的傳記,會讀到他們饒有趣味地回憶小時候父母帶他們閱讀的書、參觀的博物館。提出量子重正化的理察·費曼回憶他的父親時說,父親從小結合生活實際為他閱讀百科全書,讀到「霸王龍20英尺(約6.1米)高,頭寬6英尺(約1.8米)」時,父親說「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有一隻霸王龍站在我們家的院子裡,它的頭能夠到我們二樓玻璃窗,但它的頭太大了,所以擠不進來。」
家庭的影響,對女性科學家尤甚,她們一般都有重視男女教育平等的父母。
物理學家吳健雄的父親在太倉當地創辦了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抽象代數之母艾米·諾特的父親讓自己的女兒在還不接受女生的大學旁聽,第一位做科研拿到薪水的英國女性卡羅琳·赫歇爾的父親會趁妻子不注意讓女兒和她兄弟一起聽課。而當我們讀到科學家經常對某個老師回憶滿滿,當讀到王維克把華羅庚從雜貨鋪請回學校當會計並帶給他很多數學教材,我們能隱隱體會到,自學能力是基礎,有引路人才是關鍵。而當我們讀到居裡夫婦和小居裡夫婦的故事,我們發現,琴瑟和鳴的生活伴侶,原來會這麼助力。
讀科學家的故事,我們可以體會和科學家的熱情同頻共振。
解密核糖體三維結構功能的阿達·約納特曾說過「獲得諾貝爾獎當然令人激動……不過我人生最激動的,仍是我們的研究最終取得成果的時刻。「她的這個觀點,在科學家的故事中很常見到。科學家都有著一顆童心,很多科學家,去世前還在做出新發現,改寫綜述和教材。鋰電池之父、97歲時獲得2009年諾貝爾化學的古迪納夫,從54歲才開始研究如何做電池。在這種意義上,他們是永遠的年輕人。因為這種對科學的熱情,科學家終生都能從科學研究中獲得樂趣,而這種熱情,竟然會透過文字感染到了讀故事的我們。
讀了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家就不再是海報、不再是口號,他們是一個個有溫度、有情感、有趣味的人。科學研究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設備和數據指標,它們是一群群人在思考、在交流、在合作。
讀了科學家的故事,可以找朋友做交流,可以寫寫筆記。我和幾位書友,主要是學校裡的同事,還有來自杭師大的老師,平時會挖掘科學家成長和做出發現的故事,做內部交流,後來搬上公眾號「幾隻青椒」,就成了每天推送「科學歷史上的今天」。這是我們找到的「輸出」形式。
靠譜推薦
1.建議一家人一起做主題式閱讀。以「量子力學「主題為例,一家四口可以這麼選擇讀本:
幼兒園或小學低段的小寶,可以讀《寶寶的量子物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圖片為主,埋下一顆量子的種子。
小學中高段或初中的大寶,可以讀《安可樂和量子計算》(浙江教育出版社,今年9月出版) 推薦理由:文字為主,從閱讀探險故事中了解量子基礎,兼顧趣味性。
爸爸媽媽可以和大寶一起讀《量子力學(少年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推薦理由:科學史和知識的結合。曹則賢老師的科普,很值得看,網上可以找到他的視頻。
加強版:《仰望量子群星:20世紀量子力學發展史》(浙江教育出版社) 推薦理由:470頁的內容,介紹這個學科的發展和其中的科學家,詳實而清晰。
爸爸媽媽還可以讀《量子之謎》(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推薦理由:描述了量子力學的歷史、在當今的應用,更多了些很多哲學的思辨。
2.科學家故事,有很多不錯的系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叢書」就是其中之一。挑你最感興趣的科學家開始吧。你會發現科學家好像都在一張網上,彼此之間有各種關聯。所以在閱讀這個人傳記的時候,你自然會找到下一個吸引你的科學家。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