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學者裴端卿全職加入西湖大學,致力於細胞命運調控研究

2020-12-06 澎湃新聞

幹細胞學者裴端卿全職加入西湖大學,致力於細胞命運調控研究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07-06 12:18 來源:澎湃新聞

國內知名多能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專家裴端卿日前已全職加入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官網介紹,裴端卿於1991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1991至1996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年9月至2004年7月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藥理系,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Tenured)。2002年回國,受聘於清華大學;2004年8月受聘於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曾任副院長、院長、研究員、博導;2015年10月起,開始籌建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

2020年5月,55歲的裴端卿加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裴端卿回國後開始細胞命運調控研究,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作為實驗模型,建立並優化了iPS研究平臺技術。其團隊發現:維生素C促進iPSC誘導效率;EMT/MET驅動體細胞重編程;人尿液上皮細胞為起始細胞的多能幹細胞/神經幹細胞,並提出了細胞命運調控中染色質開-關的二元轉變機制與多能/體細胞間的介面假說,這些發現與假說繼續指導更加廣泛的細胞命運轉變機理研究。

裴端卿曾於2013年和2018年分別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還獲得過第七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創新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等多項榮譽。

6月24日,浙江省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也發布了《關於裴端卿被認定為高層次人才的公示》,「經審核,擬認定為B類(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完成人)高層次人才。」

同時,西湖大學官網顯示裴端卿課題組也已經開始著手實驗室招聘工作,包括博士後5名、助理研究員5人、科研助理3人、行政助理1人等。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裴端卿的加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PI人數已達到44位,目前在三大學院中隊伍最為龐大。2019年12月,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於洪濤也終於到崗任職,至此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工學院三大學院院長全部到位。於洪濤199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9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95-199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2019年曆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Serena S. Simmons講席教授,2008-2019年兼任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HHMI)研究員。2012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2019年12月,全職到西湖大學工作,任細胞生物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西湖大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於2018年10月20日在浙江杭州西湖區宣告正式成立,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擔任首任校長。據西湖大學最新披露,該校目前已擁有125位世界一流科學家、124位博士後和334位博士生,且即將迎來279位博士新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裴端卿,澎湃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快訊 | 幹細胞學家裴端卿教授全職加入西湖大學
    著名幹細胞研究領域傑出學者裴端卿教授於2020年5月加入西湖大學。1991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分子細胞與發育專業博士學位,1991年至2004年,先後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以及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藥理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資格)。
  • 又一重量級教授全職加入西湖大學
    > 國內知名多能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專家裴端卿日前已全職加入西湖大學。2002年回國,受聘於清華大學,擔任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4年8月受聘於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曾任副院長、院長、研究員、博導;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醫藥生物技術系系主任。2015年10月起,開始籌建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2020年5月,55歲的裴端卿加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通 裴端卿亮點推薦重要幹細胞研究
    Proliferation」的文章,為我們亮點推薦了發布在同期Cell雜誌上的一項幹細胞研究新成果。  多能性的維持機制是幹細胞領域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它是否與細胞周期進程和代謝等其他的細胞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繫?  2011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控制開關可調控幹細胞的多能性。他們發現,FOXP1的選擇性剪接在幹細胞多能性及重編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該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上(Cell:調控幹細胞多能性的開關)。
  • 生命科學家裴端卿:人體細胞已可「長生不老」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丹陽、羅樺琳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溪19歲那年,高中學俄語、大學本科學農學的湖北青年裴端卿靠著自學,考取了中國生物領域公派留學項目CUSBEA(全國僅50人);17年後,36歲的裴端卿作為「長江學者」被引進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如今,裴端卿已回國16年,13年待在廣州。
  • 頂尖科學家全職回國!就任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近日,國際頂尖生物學家於洪濤教授辭去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和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的職務,全職加盟西湖大學,並正式受聘為細胞生物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這是施一公整整「挑選」了22個月才選定的人。
  • 於洪濤:美國名校教授回國到西湖大學,致力於培養中國優秀科學家
    前不久,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終於等來了它的首任院長——於洪濤。那麼這位大牛到底有多厲害?於洪濤是Serena S. Simmons癌症免疫藥理學傑出主席,長期致力於細胞周期及基因組穩定性領域的研究。1999年以來,他在細胞周期的調控機理和基因組穩定性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是生物醫學領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頂尖科學家。於洪濤曾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學系終身講席教授,及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員。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2018年當選為華裔生物學家學會董事會成員。
  • Mol Cell丨陳捷凱/裴端卿合作組揭示體細胞重編程的細胞命運決定路徑
    複雜的多細胞生物在發育過程中通過細胞特化產生了多種不同的細胞命運,探究這些細胞命運產生的原因,進而實現細胞命運的高效轉變,是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研究細胞命運轉變的關鍵之一是選擇動態的細胞變化過程,比如幹細胞的分化(Differentiation)、體細胞的轉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或者體細胞重編程(Reprogramming)等。
  • 裴端卿劉晶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細胞命運轉化是由精密複雜的信號調控和表觀遺傳調控所決定,其分子機理研究是細胞生物學發展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研究表明,小鼠的多能性幹細胞在信號維持和功能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是始發態(primed)的上胚層幹細胞(Epiblast stem cells, EpiSCs)和原始態(naive)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 西湖大學學者研究發現:急性精神壓力會使頭髮變白,且不可逆
    1月8日,澎湃新聞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張兵博導研究發現,急性精神壓力會使頭髮變白,且不可逆轉。 張兵於2020年9月入職西湖大學,主要從事皮膚幹細胞的調控以及皮膚和毛髮再生的研究。加入西湖大學前,張兵在哈佛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系開展博士後工作。壓力使頭髮變白的機制研究是張兵實驗室的研究內容之一。
  • 研究發現植物幹細胞命運決定新機制
    與動物相比,植物的生長發育表現超強的可塑性,這主要取決於其幹細胞組織結構。以模式植物擬南芥根尖分生組織為例,幹細胞組織中心(靜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QC)與其周圍幹細胞共同構成根尖幹細胞微環境,為根的生長發育持續不斷地提供細胞源。
  • 研究發現植物幹細胞命運決定新機制
    與動物相比,植物的生長發育表現超強的可塑性,這主要取決於其幹細胞組織結構。以模式植物擬南芥根尖分生組織為例,幹細胞組織中心(靜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QC)與其周圍幹細胞共同構成根尖幹細胞微環境,為根的生長發育持續不斷地提供細胞源。
  • 西湖大學2019年招聘,共有44位PI全職加入!其中都有誰?
    「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這是著名教育學家梅貽琦的名言,也是施一公校長在西湖大學成立大會上對學校定位的鄭重宣言。西湖大學致力於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聘任世界一流科學家,用一流科學研究支撐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 中科院:研究發現植物幹細胞命運決定新機制
    與動物相比,植物的生長發育表現超強的可塑性,這主要取決於其幹細胞組織結構。以模式植物擬南芥根尖分生組織為例,幹細胞組織中心(靜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QC)與其周圍幹細胞共同構成根尖幹細胞微環境,為根的生長發育持續不斷地提供細胞源。
  • 研究發現TAF3調控ES細胞命運重要功能
    近日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轉錄因子TAF3在決定胚胎幹細胞(ES cells)的分化命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中科院廣州生物所裴端卿和舒曉東團隊合作揭示幹細胞分化新機制
    2017年5月2日,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舒曉東團隊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報導了關於調控人胚胎幹細胞向肝系細胞分化的機理。
  • 廣州生物院發現全新的iPS細胞誘導因子
    6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陳捷凱實驗組的研究成果「The oncogene c-Jun inhibits reprogramming」。
  • 郭旭東:認識疾病起源,探索細胞命運
    同濟大學轉化醫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郭旭東多年來一直從事細胞命運決定中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以非編碼RNA在細胞重編程和幹細胞分化等方面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為主要方向,展開相關探索工作。細胞之中存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郭旭東一直不懈求索著。
  • 頂尖科學家聚首,西湖大學何以能成為海歸高層次人才的首選?
    副校長許田,生長調控領域的最早開拓者之一。曾是耶魯大學終身C.N.H.生命科學院院長於洪濤,199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細胞周期及基因組穩定性領域的研究,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華裔生物學家學會董事會成員,Serena S. Simmons癌症免疫藥理學傑出主席。曾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學系終身講席教授及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員。
  • 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揭曉!12位學者獲獎
    2013年,求是基金會啟動新的「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項目,旨在支持國內高校與海外機構競爭吸引最頂尖的人才,以及扶持剛開展獨立科研事業的青年學者,為中國一流大學引進培養最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者提供幫助,致力於為中國未來20年的科技事業發展培養領袖之才。
  • 全職回國!又一頂級科學家任職西湖大學!
    空缺22個月之後,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迎來首任院長。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學系終身講席教授、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華裔生物學家學會董事會成員……長期潛心致力於細胞周期及基因組穩定性領域的研究,於洪濤的履歷十分耀眼。有趣的是,他有著與成就不太相符的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