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譚先傑醫生
作者譚先傑系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醫生,有感於女性對人乳頭瘤病毒HPV的過度恐懼和誤解而作。
我是HPV,中文名叫「人乳頭瘤病毒」,是近年的一個腕級人物,人們一聽到我的名字就臉色突變。其實,我沒那麼可怕!我也來說幾句:
首先,我的家族成員很多,有200多個兄弟姐妹,但目前被世衛組織(WHO)確認的給宮頸帶來麻煩的只有14個,被稱為高危型HPV。其中,HPV16和HPV18是老大和老二,宮頸癌70%以上的「兇手」都是這兩個壞蛋,因此宮頸癌疫苗(HPV疫苗)的主要瞄準對象就是HPV16和HPV18。而其他12種HPV加起來對宮頸癌的「貢獻」為25%-30%。
說實話,我有點自卑,因為我其實就是個「山賊」而已,與其它大腕(B型肝炎病毒HBV和C型肝炎病毒HCV,均引起肝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愛滋病)相比,我多是在宮頸上鬧點事兒,而且只要你稍有警惕(每兩年一次宮頸癌篩查),我就難成大事。
HPV是如何纏上你的?
至於我是如何纏上你的,有時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有時候是真不知道。通常是通過實質性的性行為,但接觸不乾淨的衛生潔具和用品後也可能沾染上我。
感染HPV一定會得宮頸癌嗎?
其實,並不是一沾上我,就會得宮頸癌!
HPV感染是宮頸癌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說白了就是,如果你這輩子不感染HPV,基本上就不會得宮頸癌。但並不是說,感染了HPV就會得宮頸癌。
只有長期的、持續的、高負荷地與我親密接觸,才會在小部分人中引起宮頸的癌前病變和宮頸癌。40%-80%的女性在一生中的某個時期都會與我有過接觸,但我通常作為訪客出現,多半自動離開(多半在8-12內被你的免疫系統請出體外)。但如果你的狀態不好(免疫力下降)、環境適宜(多個性伴、不潔性生活),我就會克服一下,定居在你體內了!
如果婦科醫生發現了我纏上了你,你當然會緊張和不快,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絕非站著說話不腰痛!)。因為,我被暴露後,我的家族的後續破壞工作多半做不成了。
什麼時候要懷疑HPV感染呢?
以前認為,如果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即TCT)提示有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稱為ASCUS)或者更高程度的病變,那就要進行HPV檢測了。
如果證實我不在現場(即HPV陰性),你大可以放心了,半年之後複查TCT即可;如果證實我確實在現場(即HPV陽性),你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做陰道鏡和活檢了。如果TCT發現為更高級別的病變,我就基本應該自首了,檢查只是留底備案而已。
目前,已經有了可以直接檢測HPV的DNA或者RNA的方法。
(1)雜交捕獲的人乳頭瘤病毒檢查(HC2):第一代技術就是這個HC2除了報陽性之外,還報具體數值(是半定量,和HPV的量有一定相關性,不絕對平行),但不能報出具體的感染類型。
(2)分為兩大類來報告:HPV16或HPV18陽性,非HPV16或HPV18的其它12種HPV陽性。
(3)報告具體的感染類型。
HPV感染對懷孕有影響嗎?
如果準備懷孕的婦女沾染上我,我建議您還是先把我的大部隊打發走了之後再懷孕(HPV值明顯降低)。如果實在甩不掉我,與我共舞也未嘗不可,潛伏下來的少量人員一般不會影響妊娠結局。我們HPV是有原則的:只給這一代女人的宮頸造成麻煩,對下一代會手下留情。
感染上了HPV,能治好嗎?
即使我已經給您帶來了傷害(如各種類型的宮頸癌前病變),你仍然是可以搞定我的。狂轟濫炸的攻擊(各種針對宮頸病變的物理治療和宮頸錐切)能將我的部隊大部消滅,即所謂「治病即治毒」,留下的殘兵一般很難組織有效進攻。而且,您自身的免疫能力有可能最終將我「請出」。
基本可以負責任地說,目前還沒有口服藥物能對付我。在宮頸局部使用幹擾素和其他製劑可能有一定效果。且醫學上已經開發了新式武器——宮頸癌疫苗(HPV疫苗)。目前有2價、4價和9價幾種,所謂的價,指的是疫苗對抗HPV兄弟姐妹的種類數。據他們官方發布的消息,效果還是不錯的。
二價疫苗可以預防HPV16和HPV18感染,超過70%的宮頸癌都是這兩個壞蛋引起;
四價疫苗能預防6、11、16、18型HPV感染,其中HPV6和HPV1不屬於宮頸癌高危型HPV病毒,它們會引起尖銳溼疣;
九價疫苗可以預防6、11、16、18、31、33、45、52、58型HPV感染。
總之,我並非你想像的那樣可怕至極,但你的確需要關注,否則,我真的會鬧出點動靜的!(歡迎大家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讓更多人不再過度恐懼和誤解!)
具體疾病問題找專業醫生看
1. 譚先傑醫生專業擅長:婦科良惡性腫瘤:(1)子宮頸病變、子宮頸癌;(2)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3)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 (4)卵巢囊腫、畸胎瘤、卵巢癌。
2. 本文作者為譚先傑醫生,原文來自《010-人乳頭瘤病毒(HPV)的真情告白:網絡時代的另類科普(1)》,根據公眾號文章:協和譚先傑《人乳頭瘤病毒(HPV)的再次真情告白》進行了修改,內容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代替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