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害分布及危害程度
香蕉枯萎病又稱香蕉巴拿馬枯萎病,在世界重要香蕉產區發病嚴重。我國目前在廣西、廣東、海南、臺灣等地局部發生,部分地塊嚴重發病,造成植株大量枯死。主要發現在龍牙蕉和粉蕉類型的品種上,為我國對外檢疫對象。
2、病害類型
為典型的土傳真菌性病害。
3、難防指數 五星級
4、難防原因
(1)、土傳病害,病菌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很難徹底清除;
(2)、缺乏抗病品種,大多數品種感病;
(3)、缺乏有效藥劑,藥劑防治效果不佳;
(4)、難以實施輪作等農業措施。
二、診斷要點
1、危害部位
根部侵染,系統發病,整株表現症狀。
2、症狀特點
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生。苗期感病後無明顯症狀;成株期發病最下部葉片發黃,由葉緣開始逐漸向中脈擴展,病葉迅速凋萎;葉柄在靠近葉鞘處折曲下來,葉片倒掛在假莖旁;隨後其他葉片自下而上相繼發黃,凋萎、倒掛,葉片有黃色變成褐色乾枯,直至全株枯死,在枯死的株幹上倒掛著乾枯的葉片。有些後期感染的病株,不立即枯死,但縱使能抽蕾,但蕉如手指大小,數量少,無食用價值。該病是一種維管束病害,縱向剖開病株根莖,可見黃紅色病變的維管束,越近莖基部顏色越深。病株的假莖及外部老葉鞘的維管束都有變色表現。
3、病徵
後期植株枯死後,溼度大時,在莖稈破裂處可見有粉紅色黴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
三、病原特徵
病原為尖鐮孢菌古巴專化型,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可產生兩種類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無色,3~5個分隔,多數3個分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圓形,無色,單胞或雙胞。厚坦孢子橢圓形至球形,淡褐色,壁厚。該菌是一種土壤習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8~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