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我們天天都吃,好吃爽口又能補充維生素,但它們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今天就分享一些有關水果的冷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葡萄:我有白霜,我最新鮮
又到葡萄季了,小時候家裡洗葡萄總是覺得很繁瑣,要先一顆顆連著蒂剪下來,再用麵粉水或者淡鹽水浸泡抓洗,恨不得把白霜也洗下來,否則算不上乾淨。但是吃的時候又會把皮吐掉,真是對不起這辛苦勁兒!其實白霜只是葡萄自身分泌的一種糖醇類物質,又被稱為「果粉」(不是某品牌的粉絲),這種物質是不溶於水的,真的想洗掉可以用氯仿等有機溶劑……
總之,這層白霜是葡萄用來進行自身防禦的一種措施,可以減少水分蒸發,阻止病菌的侵染。如果有買到白霜分布均勻的葡萄,那麼恭喜你,說明這串葡萄很新鮮。
菠蘿:你要吃我,我也要吃你
有時候買了菠蘿直接嘗一口會覺得嘴裡扎扎的,這是菠蘿果肉中存在的「菠蘿蛋白酶」在作祟,這種蛋白酶可以打斷蛋白質的肽鍵,使其分解成多肽;於是當我們在吃菠蘿時,口腔黏膜就遭到蛋白酶的破壞,從而感到扎嘴。利用菠蘿蛋白酶的這一特性,可以將其提取並製作成嫩肉粉等添加劑,使肉類炒菜吃起來更嫩。
不過菠蘿蛋白酶的穩定性差、易失活,在40℃以上就逐漸失去活性,所以,使用溫鹽水浸泡菠蘿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同時還能增添風味,改變口感。
蘋果:其實我可以浮在水面上
蘋果內部其實有不少的空氣,據說佔到整個蘋果的25%,所以把一顆蘋果扔進水中,它會慢慢浮起來。好像是沒什麼用的冷知識哈哈。
芒果:要吃我嗎?會過敏的那種
有的時候我們吃芒果時,會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的情況,那就是過敏了。再看看芒果的分類——漆樹科杧果屬,就不難想像這麼好吃的水果會讓人過敏了。因為漆樹科下的植物,大部分都有致敏的物質,比如漆樹,割開它的樹幹,會流出白色的生漆汁液,生漆汁液裡含有漆酚,過多的接觸皮膚就會產生過敏性反應。同樣地,芒果皮中也含有漆酚,並且研究人員發現芒果中的過敏原不止一個,還有蒎(pài)烯、檸檬烯等物質,這些物質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芒果為了不被吃掉,真是「處心積慮」啊~
過敏是人體的一種免疫反應,如果對芒果有過敏反應,請注意不要過多食用或者停止食用。
香蕉:差點慘遭滅絕
撥開一根香蕉,香甜的氣息就撲面而來,咬一口軟糯清甜,吃完手上乾乾淨淨,也不用吐籽,香蕉或許是吃起來最方便的水果,同時香蕉也算是最人造的水果。實際上野生香蕉內部是充滿了種子的,經過長期的培育,才形成了現在的這副模樣,種子都已退化。
那這種香蕉怎麼繁殖?人們通常會從某一棵香蕉樹上砍下一節枝幹,重新插入土中,就可以得到全新的一棵香蕉樹。是不是有點像克隆繁殖?所以每棵香蕉樹的基因組都差不多,而缺少基因的多樣化,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如果某一棵樹受到病菌的侵害,那一大片樹林都會中招。
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第一代香蕉「大麥克」就因為枯萎病的1號小種,最後導致拉美地區的種植園香蕉絕種絕收;後來人們在中國農家院落裡發現了第二代「華蕉」,對枯萎病1號小種有相當好的抵抗力,進而重新大面積種植,避免了香蕉被「滅絕」的困境。
柑橘家族:「貴圈」有點亂
現在市面上不論桔子、橙子、柑類水果其實大體上都是香椽(chuán)、橘子和柚子的後代,早期橘子和柚子雜交出了橙子;此時香椽也高調介入,和桔子又雜交出萊檬和粗檸檬。再往後,橙子不顧世俗的眼光,拋棄倫理,和香椽雜交出了檸檬、和柚子雜交出了葡萄柚。
柑橘的這種「任意兩個都能雜交出新品種」的特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研究人員在顯微鏡下觀察兩種不同品種柑橘的細胞,發現二者竟可以快速融合,成為一個新細胞。也正是這種包容開放性,使得柑橘家族日益壯大,產生口味各異、樣貌各異的品種,豐富了我們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