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學家曾毅院士逝世,他分離出中國第一株愛滋病病毒

2021-01-15 中國青年網

曾毅。 本文圖片 @光明日報@光明日報 7月13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曾毅,1929年3月生,廣東揭西人。195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從1973年開始研究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係,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已在國內廣泛應用,使鼻咽癌的早期診斷率從20-30%提高到80-90%。在國際上首次證明在促癌物TPA和丁酸的協同作用下,EB病毒感染的人胎鼻咽部黏膜組織在裸鼠能誘發人鼻咽癌,這是EB病毒誘發人鼻咽癌的直接證據。從1984年起開展愛滋病毒(HIV)和愛滋病(AIDS)的研究,證明1984年HIV已傳入我國。1987年分離到第一個中國的HIV-1毒株。建立了HIV的快速診斷方法。他一生與各種危險病毒打交道,愈「戰」愈勇:「一個科學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忠於自己的職責,我研究病毒,越嚴重、越危險的,更要好好研究。」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揭陽籍著名病毒學家曾毅院士逝世!曾分離出我國第一株愛滋病病毒
    南都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證實,該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我國著名病毒學家曾毅,因病醫治無效,7月13日在京逝世。曾毅是廣東揭陽人,生前為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及博士後導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原院長。
  • 分離出中國第一株愛滋病病毒的病毒學家曾毅院士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曾毅,1929年3月生,廣東揭西人。195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又一位院士逝世!他曾分離出中國第一株愛滋病病毒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曾毅,1929年3月生,廣東揭西人。195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曾毅院士逝世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
  • 中國抗擊愛滋病的第一人,走了……|愛滋病|曾毅|上海醫學院|國民黨...
    2020年7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曾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至此,2020年我國已痛失21位院士。這些「國之脊梁」是中華之光,值得我們銘記、緬懷!曾毅院士曾毅出生於1929年的亂世,名字雖普通,人卻不平凡。「毅」字貫穿他的人生,於「愛國」,他剛毅不屈;於「學科」,他聰明英毅。
  • 病毒學家曾毅院士逝世 享年92歲
    【光明追思】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 中科院院士曾毅病逝:一生與病毒抗爭的勇士—新聞—科學網
    1977年,曾毅(講課者)在蒼梧鼻咽癌防治所培訓當地醫務幹部進行鼻咽癌血清普查。   7月13日,據光明網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享年92歲。
  • 中國研究愛滋病學者第一人,與病毒博弈一生,他是吳尊友的恩師,他是...
    在這種條件下,其他人都不敢做這個分離實驗。主動站到曾毅身旁協助的,是他的妻子、我國著名藥理學家、青蒿素藥理毒理主要研究者之一——李澤琳教授。一九五三年的曾毅和李澤琳。(黎潤紅提供)當年,曾毅成功分離出我國第一株愛滋病病毒(HIV-1AC株),確認早期我國愛滋病病毒屬於B型。
  • 「毅」心本色:一切為了人民健康——追憶病毒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這是我國最早通過科學技術和主動搜尋,在本土最早發現中國愛滋病感染者的研究成果,意義更大。」吳尊友肯定地說。1987年,又一名美國愛滋病患者在雲南發病住院。獲此消息,曾毅立刻趕赴昆明採回血樣,準備進行病毒毒株分離。受條件限制,當時分離愛滋病病毒只能在普通實驗室操作:用一個木製玻璃接種櫃,挖兩個窟窿,戴上手套從窟窿裡伸手進去操作。
  • 緬懷曾毅院士|我研究病毒,越嚴重、越危險的,更要好好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 中國發現第一例愛滋病患者
    網易探索12月1日報導對於中國愛滋病的病史來說,1985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正是這一年,中國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例愛滋病患者。
  • 老一輩科學家接連走了三位,都是中國科研股肱之臣
    7月7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功臣辭世|30年深藏功與名,生前無任何要求王老是真正的中國第一顆鈾原子彈功臣,被尊稱為「煉鈾之父」,正是他解決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問題。請記住這位老人的名字:王明健!終於,上天不負有心人,王老成功解決了原子彈的燃料問題,不依靠蘇聯打破強國壟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震驚世界!7月9日,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科研和教育的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院士逝世童秉綱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流體力學家與教育家,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和教育!執教60餘年,培養了22位博士生。
  • Nature子刊:羊駝體內的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分子生物學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他主持研究成功30餘種稀有金屬的生產方法,保證「兩彈一星」等軍工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尖端技術所急需的新材料;主持鈦應用推廣工作,經濟效益顯著;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主編大型叢書《有色金屬進展》40卷。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6位院士。
  • 2020年還沒過完,就已經有31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周同惠主要從事藥物分析與中草藥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礎研究,開展藥物代謝及代謝產物的鑑定與分析方法的研究。他領導研究建立了運動員禁用的五大類100種藥物的分析及確證方法,籌建了中國興奮劑檢測中心。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95歲。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他主持與具體組織的研究堆多層套管狀燃料組件和兩種板型燃料組件均已投入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他還曾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生產線,其生產工藝裝備和管理均達到國際水平。在新型特種材料研究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開拓了其應用研究的新領域,是特種材料在非核特殊領域研發應用的奠基人。
  • 感恩祖國,匯總2020年逝世的二十幾位院士所申請的專利
    2020年9月22日,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本文僅代表個人以匯總已逝院士所申請的專利以表緬懷之情!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2020年1月4日,蔣洪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據「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李冠興,1940年1月14日出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畢業。1982年至1984年,他獲公派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冶金工程系作訪問學者,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百歲院士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他主持研究成功30餘種稀有金屬的生產方法,保證「兩彈一星」等軍工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尖端技術所急需的新材料;主持鈦應用推廣工作,經濟效益顯著;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主編大型叢書《有色金屬進展》40卷。至此,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6位院士。
  • 中科院院士曹楚南逝世 今年共和國已送別24位院士
    他將數理統計和隨機過程理論應用於腐蝕科學中,研究了最深腐蝕孔深度統計分布和腐蝕活性點平均密度統計推斷等問題,從理論上導出了概率公式和電化學噪聲的譜功率密度方程式,提出了利用載波鈍化改進不鏽鋼鈍化膜穩定性的思想。他還發展了研究腐蝕過程和監測腐蝕速度的電化學理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