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兩天關於「丹娜絲」的推文中,我們一直強調它在接近呂宋島過程中,容易在呂宋島西側(也就是我國南海東北部)出現副中心。而實際上,正如我們預期的那樣,從昨天(7月16日)上半夜開始,丹娜絲在轉向過程中,它的高層環流中心悄然繞過呂宋島北部在南海上空發展起來。同時,今天凌晨,在丹娜絲東側,一個新的熱帶擾動90W也逐漸形成。
▲今天上午,風雲-4號衛星監測到的颱風丹娜絲原中心、副中心和東側的熱帶擾動90W。
今天上午的衛星雲圖已經能明顯看出,颱風丹娜絲的低層中心因無法繞過呂宋島高山而滯留在菲律賓東北部近海,而低層中心東西兩側增長出來兩個環流中心。其中一個就是南海上空的副中心,另一個則為熱帶擾動90W。
▲今天傍晚,風雲-4號衛星監測到的南海熱帶低壓和5號颱風丹娜絲。
到了今天傍晚,丹娜絲原來的中心附近環流「吞併」了熱帶擾動90W(或者說沒有讓90W脫離出去),繼續發展;而南海上空的副中心也逐漸脫離丹娜絲的環流,徹底「獨立」出來,強度也不斷增強。中央氣象臺7月17日傍晚將南海的副中心升格到熱帶低壓。至此,丹娜絲和它的副中心徹底「分家」,未來也將各自影響不同的地方。
▲中央氣象臺7月17日18時發布的「丹娜絲」和南海熱帶低壓未來路徑預報圖。
未來,「丹娜絲」將在減弱東退後的塊狀副高邊緣的偏南氣流影響下,向著偏北方向移動。明天(7月18日),「丹娜絲」將進入我國東海東部海域。南海熱帶低壓也將持續緩慢向偏北方向移動,後天(19日)凌晨它將進入臺灣海峽,未來可能在浙閩交界附近沿海地區登陸。
▲各預報方法預測的丹娜絲路徑,實際上颶風模式(HWRF)預測的路徑為南海熱帶低壓的移動路徑。
南海熱帶低壓「自立門戶」開始獨立發展後,它截斷了一大部分原本輸送到「丹娜絲」的西南季風水汽。在充足的水汽補充下,南海熱帶低壓可能發展成為今年的第6號颱風「百合」。目前,中央氣象臺認為南海熱帶低壓將在明天凌晨到上午就在巴士海峽西側成為6號颱風「百合」。
▲7月17日08時,GFS預測的未來4天水汽輸送動畫。
雖然未來的6號颱風「百合」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出現了,但我們依然維持之前的看法:丹娜絲和未來的百合將以熱帶風暴的強度為主,或者勉強達到強熱帶風暴的下限級別。
聲明:
文中所有帶「颱風監測」和「解碼天氣」logo的圖片均為本公眾號根據國內外公開數據繪製,僅供關心最新颱風消息、動向人士參考,並不構成決策依據。如需官方颱風預報結果,請諮詢中央氣象臺或您所在地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