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發現一具動物遺骸,體長6米且結構完整,科學家懷疑是恐龍!

2021-01-09 訴說科技

最近國外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根據國外媒體在1月5日的報導來看,有一位網友通過谷歌地圖捕捉到了神秘的現象。在南極洲的雪原上出現了一具動物屍骨,當他把這段視頻發布到網絡上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視頻中的動物屍骨長度在6米左右,很多人紛紛跟帖,這或許就是早已滅絕的恐龍。

恐龍出現了?

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已經消失在了歷史舞臺上,沒有人真正的見過恐龍,我們也只能通過化石去研究它們。而這位網友在利用谷歌地圖搜索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南極洲的雪地上出現了一具巨大的生物遺骸。這具生物遺骸看起來非常的完整,因此這名網友認為自己發現了傳說中的恐龍骨骼,恐龍作為一種史前生物,沒有人真正見過它們。

南極本身就被厚重的冰川覆蓋,也許在遙遠的一天這裡是一片鳥語花香的世界,恐龍的足跡也到達了南極洲,後來隨著板塊漂移,南極逐漸成為了冰雪世界,在數萬年的風吹日曬中,恐龍的化石也被完整無好的保存了起來。

不明生物究竟是什麼?

這名網友信誓旦旦的說,目前的南極洲怎麼會有體型如此大的生物呢?因此這具生物遺骸應該不是現在的生物,很有可能就是生活在冰河時期的恐龍,也有一些科學家認可他的看法。這個生物有4條腿,因此他懷疑,如果這個生物不是恐龍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是人類還未發現的未知生物。

雖然這名網友非常堅信自己的看法,但是也有一些理智的網友抱有懷疑態度,他們認為,南極洲是由體型巨大的生物的,比如海豹在很多網友看來,這個生物不過是一隻海豹而已。而且網友還搜索了海報的照片,進行了仔細的對比後,發現兩者的形態還是非常相似的。也有一些網友認為,這個生物不是海豹,而是美洲鱷魚,或者是其他的爬行生物。

直到現在,官方也沒有對這個生物的身份進行證實,雖然我們無法確定這隻生物的身份,但是科學家也對人類提出了忠告,南極洲本身是冰雪世界,而越來越多的生物屍體出現在了人類面前,其實這也意味著全球變暖的形勢刻不容緩。也許在南極洲的冰川下面還蘊藏著更大的秘密,或許用不了多久,這些秘密都會公之於眾,而對人類來說是好是壞呢?不知道大家對這種現象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和恐龍同時代!科學家在南極發現遠古海洋生物遺骸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1日援引《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歷經十年努力,在南極洲的一個小島上挖掘並識別出了人類目前已知質量最重的遠古海洋生物遺骸。據報導,此前,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了該動物的遺骸,但因惡劣的天氣條件,挖掘工作直到2017年才完成。此後,研究人員又花了很長時間來識別該動物。據悉,研究人員找到了它的大部分骸骨,但卻沒有頭骨。這個還沒有命名的動物遺骸重11.8至14.8噸,從頭到尾身長約12米。目前,它是在考古工作中所發現的最重的動物。
  • 遠古南極區域發現白堊紀早期「怪異恐龍」殘骸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一處遺址發現1.1億年前外形怪異的恐龍物種,它被命名為「伊拉夫羅龍(elaphrosaur)」,遠古時期該地區位於南極區域。這是在澳大利亞境內首次發現蜥腳類恐龍的證據,也是迄今全球發現第二具白堊紀時期蜥腳類恐龍化石。
  • 人類首次見到恐龍真實形態 琥珀標本保存9900萬年前恐龍遺骸
    從來只能從化石中尋找蛛絲馬跡來推斷的古生物學家,這次被一塊琥珀震驚了:它封存了一段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尾巴,它背面覆蓋慄棕色羽毛,腹面羽毛則色近蒼白——這是迄今為止,科學家見過的最「新鮮」、最接近於生前狀態的恐龍,它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件被發現保存在琥珀中的恐龍標本。12月9日凌晨,《細胞》出版集團旗下的生物學著名刊物《當代生物學》發表了這一發現。
  • 連恐龍都不是對手的魔鬼蛙,證明了板塊漂移說,科學家都感到驚訝
    在上世紀末期,一位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巨型的青蛙骨頭碎片,通過檢測,這些骨頭碎片至今已經有7000多萬年的歷史了,這是什麼概念呢?它們生活的年代為白堊紀晚期,與恐龍是同期的。經過大量的勘測研究,科學家們將這種青蛙成為「魔鬼蛙」,認為在史前的動物世界中,它也是頂尖的獵食者之一。
  • 在澳大利亞發現最大的食肉恐龍化石,距今9千萬年
    這種野獸是一種巨大的食肉動物,被認為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最大的食肉動物。澳大利亞恐龍時代博物館和新英格蘭大學發現的遺骸包括兩塊部分椎骨、一些手和腳的骨頭以及其它一些尚待鑑定的碎片。 專家認為,這隻生活在9300萬至9500萬年前的動物被命名為wintonensis,因為它是在昆士蘭的Winton附近被發現的。
  • 楚雄祿豐恐龍家族不斷"添丁",完整骨架超過120具
    具,僅恐龍山鎮老長箐一處(今世界恐龍谷),科學家們根據地層埋藏密度預測,仍至少有400多具恐龍化石個體埋藏於地下。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同一剖面上找到的侏羅紀早期、中期以及晚期三套不同類型恐龍化石的地方,阿納恐龍化石地點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和科普價值:祿豐地區川街盆地具有類型完整、連續的侏羅系剖面,恐龍化石及伴生的古生物化石數量巨大,種類繁多,時間連續且跨度大,在世界範圍內十分罕見,是我國繼自貢大山鋪之後又一個世界級恐龍墓地,其化石保存的數量和質量可能超過著名的美國猶他州恐龍紀念地;祿豐盆地大窪出土的恐龍化石及伴生動物化石
  • 1具埃及貓木乃伊,發現了3隻貓的遺骸,謎題至今無解
    古埃及木乃伊中,貓木乃伊並不罕見,考古學家此前在墓葬中發現了數十具貓木乃伊,且在古埃及,寵物通常和主人一起埋葬。 所有木乃伊都一樣,有時你只看到的是表面,沒有看到內在。 科學家發現目前發掘的貓木乃伊中,有些是完整的,有些是空的,有些內部處於極度退化的狀態,甚至可能只有動物骨頭的碎片。
  • 這種史前動物體長長達80米,重達220噸,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動物
    這種恐龍叫做易碎雙腔龍,最早在1877年美國科學家發現,毫無疑問這種恐龍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身體長度最長,而且總重量最重的恐龍,這種恐龍的體積要比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全球最大的海洋動物藍鯨更加巨大。科學家所發現的這塊兒恐龍化石,其實它的保存現狀已經不是很好了,但是依然可以感覺到它的巨大,完整的脊椎甚至能夠達到2.7米,因為當時發現的這部分恐龍化石,非常的容易碎,所以這個恐龍就被科學家命名為易碎雙腔龍,名字聽起來確實有點比較滑稽。
  • 亞洲首例梁龍化石現身寧夏 新疆發現亞洲最長恐龍
    據新華社電昨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恐龍溝和寧夏靈武市兩處恐龍發掘點開始發掘。初步研究表明,寧夏靈武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同時記者從新疆奇臺縣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獲悉,科學家們確認26日發掘的一具恐龍化石為馬門溪龍,體長達35米,是亞洲最長恐龍。
  • 埃及首次發現完整獅子木乃伊,體長不足1米,至少有2隻
    埃及首次發現完整獅子木乃伊,體長不足1米,至少有2隻近日,埃及古物部宣布,在開羅以南大約30公裡一個名叫塞加拉的古代大型墓地發現了多隻貓科動物木乃伊。這些貓科動物木乃伊大部分為貓木乃伊,另有5具木乃伊像是大中型貓科動物。
  • 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據資料記載,最早發現這一屬的物種是在1915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命名為埃及棘龍(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炸毀)。雖然幾十年來,棘龍的化石發現不少,但是一直沒有後肢部分化石。
  • 南極洲融化雪原出現一具屍骨,神秘主義者認為是恐龍遺骸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月5日報導,一名神秘主義者通過谷歌地圖在南極洲雪原上發現了一具動物骨架。他上傳了一段視頻,稱這具白骨身長大約在12英尺(約3.6米)到20英尺(約6米)之前,應該是史前恐龍的一種。不過在他發布猜想後,大部分網友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奇怪的,並進行了合理的解釋。
  • 10個史前的恐龍化石發現,震驚了無數科學家,揭秘了數億年前的真相!
    1676年,牛津大學的一位教授首次發現了一種大型生物遺骸的一部分。,這是一具被認為是已滅絕的恐龍和現代鳥類之間過渡(或缺失的一環)的化石。 從歷史上講,這種化石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近乎)完整的恐龍化石,並且很可能是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現的完整化石。現代研究表明,它們以直立的姿勢行走。
  • 巨型恐龍遺骸出土革新演進理論 現場隨便一塊骨頭都比人大
    近日,阿根廷科學家發掘出了一具新恐龍的化石,認定這是目前發掘的存在時代最早的「巨型」恐龍,更新了科學界對物種進化的認知。科學家表示,巨型恐龍的出現,也許比先前認為的時間早3000萬年。根據化石推斷,這隻恐龍高33英尺(約10米),重達10噸,生活在距今約2.1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這一發現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促使古生物學家重新思考恐龍的進化。「古生物學界早已認定,巨型恐龍首先出現在1.8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
  • 早期的恐龍和史前的海怪居然生的是「軟蛋」
    科學家新的研究發現,早期恐龍下的蛋是軟殼的,而巨型海洋爬行動物滄龍也是如此,產下的蛋都是體積巨大的軟殼蛋。我們都知道,鳥類和鱷魚產的蛋殼堅硬且高度鈣化,而大多數蜥蜴、蛇和海龜產的蛋則柔軟且堅韌的。最早出現的是軟殼蛋,但古生物學家一直在努力,想弄清楚軟殼到硬殼的進化過程。
  • 美媒:迄今唯一一具完整恐龍骨架組裝完成
    據美國天才男孩報導網站8月27日消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具完整恐龍骨架存放了160年才得到應有的重視。過去三年裡,研究人員拼合出了這具骨架,對其歷史有了很多了解。化石所屬動物是肢龍,與甲龍親緣關係接近。幾個世紀以來,研究人員發現了許多恐龍化石。
  • 體長30米的恐龍有多大?用公交車做對比一目了然
    這是內蒙古龍,鐮刀龍科內蒙古龍屬,約生活在8000~74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首具化石出土於內蒙古的二連盆地,同時還發現它們和巨盜龍共同生活在這一區域,成年的內蒙古龍可以長到2.3~3米。這是永川龍,同樣是一種大型獸腳類恐龍,化石出土於我國重慶市的永川區,地質年代約為1.65億年前,起初推算它們的體長可達近8米,隨後又在同一區域發現了一具巨型化石,光頭骨長度就約有一米,重新推算後,預估它們的體長可達10.5米,重約5t。
  • 英美學者發現恐龍新物種 被誤認為巨椎龍數十年
    海外網8月6日電 近日,英美研究員在對一具數十年前發掘的恐龍遺骸研究後對外公布,發現恐龍新物種,此前將該遺骸歸類為巨椎龍屬於誤判。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衛報」當地時間8月5日報導,美國一家博物館館藏數十年的恐龍標本品種被誤判,該近乎完整的恐龍遺骸於1978年出土於南非的富裡斯堡地區的一個農場,之後在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進化研究所(ESI)收藏。一直以來,該化石骨骼被誤認為是巨椎龍,一種來自早侏羅紀時期的恐龍的特殊標本。
  •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具新的棘龍尾巴化石,它將改寫恐龍歷史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史前巨獸,恐龍的體型巨大,以往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只是傳統的陸生動物(翼龍和蛇頸龍不屬於恐龍)。然而古生物學家在一次考古中發現了一種能夠水路雙棲的恐龍,這種恐龍的出現「重寫了恐龍歷史」,也徹底否定了非鳥類恐龍從未入侵水生世界的說法。
  • 三疊紀的恐龍明星
    三疊紀是恐龍最早出現的時期,雖然早期的恐龍沒有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威風,但是,它們依然是那一時期聯合古陸上的有力統治者,也是動物王國裡的佼佼者。它們都有哪些明星呢?板龍:生活在三疊紀晚期,成年後大約有8米長,後肢較強大,進食的時候能將前腿豎起,後腿支撐可以吃樹上的葉子。板龍是草食性恐龍,它的遺骸在歐洲被挖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