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學者發現恐龍新物種 被誤認為巨椎龍數十年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海外網8月6日電 近日,英美研究員在對一具數十年前發掘的恐龍遺骸研究後對外公布,發現恐龍新物種,此前將該遺骸歸類為巨椎龍屬於誤判。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衛報」當地時間8月5日報導,美國一家博物館館藏數十年的恐龍標本品種被誤判,該近乎完整的恐龍遺骸於1978年出土於南非的富裡斯堡地區的一個農場,之後在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進化研究所(ESI)收藏。

一直以來,該化石骨骼被誤認為是巨椎龍,一種來自早侏羅紀時期的恐龍的特殊標本。然而,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恐龍研究員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和博士生金伯利·查佩爾(Kimberley Chapelle)在與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重新評估標本之後,他們意識到骨骼和頭骨屬於一個全新的物種。

恐龍頭骨(圖源:CNN)

研究人員比較了不同的巨椎龍化石,得出結論,這是一個新的恐龍物種,經測量長度約為4米,可稱重660磅(約為300公斤),以植物和一些小型動物為食,它以後腿走路,身體呈桶狀,有細長的頸部和小巧的四方頭骨。

巴雷特表示:「我的一些同事一直在對它做研究,之前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常見的南非巨椎龍。」但是對這個200米長的遺骸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人員意外發現,這些遺骸不僅代表了一個新物種,而且屬於一個全新的類別。

巴雷特補充道:「它在頭骨的外觀,顱骨形狀和一些其他特徵方面與巨椎龍有很多不同之處,這足以表明它實際上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恐龍。」

微觀掃描下的頭骨(圖源:CNN)

據了解,該標本被命名為「Ngwevu intloko」,被譯為「灰色頭骨」,發現的詳細信息被發表在學術期刊上。此發現將使科學家更好地了解三疊紀和侏羅紀時期之間的轉變(距今約兩億年),並證明這一時期的生態系統比以前判斷的更為複雜。

經研究發現,Ngwevu在大約於10歲時死亡,雖已完全成長,但仍小於5米到6米長的成年巨椎龍。Ngwevu類似多種早期恐龍,與大量食用植物的蜥腳類恐龍有關,生活在由少數大型永久河流澆灌的蕨類植物、馬尾草和針葉樹的世界中。

巴雷特談到:「我們通過回顧博物館藏品並對現有標本進行詳細比較,意識到這是一個掩藏於眾人視野下的發現。它表明,博物館藏品,即使是那些經過深入研究的藏品,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新的發現。」(海外網朱惠悅 實習編譯/趙揚)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徐亦超

31605822,.英美學者發現恐龍新物種 被誤認為巨椎龍數十年,.2019-08-06 13:19:01,.204460,.徐亦超

相關焦點

  • 南非恐龍化石叫錯名數十年?研究者認定為新的恐龍種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具恐龍化石於1978年在南非發現後,便一直保存在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內,當時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一隻早侏羅紀的巨椎龍(Massospondylus)。
  • 獨家報導:研究者在澳大利亞蛋白石礦中發現恐龍新物種
    這些化石不僅屬於澳大利亞發現的第一個恐龍群,而且是迄今為止在蛋白石中發現的最完整的恐龍化石。這些恐龍化石共100多塊,發現於雪梨西北720公裡的閃電嶺鎮附近,呈現出罕見的藍灰色,偶爾還會閃現出寶石般的明亮色彩。閃電嶺以盛產用色彩鮮豔的蛋白石切割而成的化石而聞名。蛋白石是一種寶石,是地下的高矽溶液在長期濃縮後形成。不過,發現一個全新的恐龍物種的確非常令人矚目。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河北發現恐龍新物種:公雞大小 性情兇猛
    河北發現恐龍新物種:公雞大小 性情兇猛 2019-11-28 11:23:21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李祺瑤 | 字號:A+ | A- 【發現恐龍新物種】中外科學家團隊昨天(11月26日)在北京宣布,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英良迅猛龍,它是生活在距今大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的小型肉食恐龍
  • 河北發現小恐龍新物種 體型如雞
    恐龍復原圖 劉毅/繪11月26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英良迅猛龍,它是生活在距今大約1.2億年前的小型肉食恐龍,體型近似一隻公雞,不僅是亞洲美頜龍類中最早出現的,也是該類群中最小的物種。
  • 考古學家新發現的恐龍物種 - 一種可愛的小型猛禽
    考古學家新發現的恐龍物種 - 一種可愛的小型猛禽2019-02-07 16:3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小小鹿責任編輯:luocaixia1 考古學家在在蒙古戈壁沙漠的Nemegt地質構造中新發現了一種虎尾龍Gobiraptor minutus,這一片遺址富含大約7000
  • 英美科學家發現"恐龍木乃伊" 皮膚組織清晰可見(圖)
    恐龍到底長什麼樣,恐怕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因為我們所了解的恐龍多是科學家們根據恐龍化石推測出來的,這些恐龍的機體組織已經完全礦物化,得到的信息十分有限。但英國和美國科學家們日前在美國的北達科他州發現了一具「恐龍木乃伊」,它保存了大部分外皮組織、肌肉、肌腱乃至消化系統內的食物。科學家們為此驚呼,這項發現可稱之為「古生物學上的聖杯」。
  • 中英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滅絕事件,消滅了其它物種,卻幫助恐龍稱霸
    近現代考古學指出,地球歷史上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每一次事件都消滅了地球上將近70%左右的生物,但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物種出現,使得地球的生物史十分漫長且豐富。根據外媒報導,近期《科學進展》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由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共同合作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除了已知的五大滅絕事件之外,還存在一起新的滅絕事件。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命名為「神威龍」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3) "← →"翻頁 北海道大學發表聲明說,研究團隊將新的鴨嘴龍枓恐龍命名為
  • 中國境內發現恐龍時代類似松鼠的新物種化石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考古學家在中國遼寧省發現3種類似松鼠的新物種哺乳動物化石,它們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表明類似松鼠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存活兩億多年。這項發現暗示哺乳動物出現的年代比之前預期的早4000萬年,它們的體型接近老鼠,提供更多關於早期哺乳動物多樣化進化的重要線索。
  • 日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恐龍「神威龍」 罕見地生活在沿海地區!
    日本2019年恐龍博覽會上,展覽新恐龍物種「神威龍」的化石複製品。(網絡圖片)日本科學家發現一副幾乎完整的新恐龍物種化石,並將其稱作「神威龍」,意為「日本龍神」,長約8米,是迄今在日本境內發現最大的恐龍骸骨。
  • 寧夏1954年發現了恐龍事件!一種頭上長角的大怪物(史前生物)
    寧夏1954年發現了恐龍事件!一種頭上長角的大怪物(史前生物)眾所周知,龍是我國的十二生宵之一。
  • 美科學家發現兩種恐龍新物種化石
    新華網華盛頓9月22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科學家22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在猶他州沙漠中發現了兩種與三角龍相近的恐龍新物種的化石。  這兩種恐龍均為食草恐龍,分別被命名為科斯莫角龍和猶他角龍,前者可能是人類所知的頭部「裝飾」最多的恐龍,後者有5個角,體型較前者稍大。  猶他角龍鼻子上長有一個大角,眼旁的角向兩邊而不是向上長,體長在5.5米至6.7米之間,身高約1.8米,體重3噸到4噸。  科斯莫角龍面部特徵與猶他角龍相似,但頭部長有10個角,其體長約為4.6米,重約2.5噸。
  • 《時代周刊》評2012年十大新物種
    繼先後推出2012年「十大國際新聞」、「十大醫學突破」以及十大好片和爛片之後,又給諸位看官帶來「十大物種」,以滿足讀者對於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如果屏幕前的您求知慾旺盛,想了解地球往事中帶給人的重重驚喜,那接下來一定不容錯過!時代評出2012十大新物種,其中有些難得一見,有些一直被誤認為其他物種,有些則早已成為化石。
  • 「2019新恐龍」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
    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卻沒有腦袋取名真的是一門藝術,不僅對人,對恐龍也是一樣。熟知萬事萬物,都得從它們的名字開始。一種恐龍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自然會更容易被大眾所記住。一般來說,恐龍的命名是根據自身的特徵、發現地點,或者是當地的神話傳說,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恐龍就得名於我國的神話典故。
  • 英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先前未知物種的遺骸
    圖片來源網絡莫斯科(人造衛星)--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周三發布的一份新聞稿顯示,他們發現了一些他們認為是以前未知物種恐龍的骨頭「南安普敦大學古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最近在懷特島發現的四塊骨頭屬於獸足類恐龍的新物種,這種恐龍包括暴龍和現代鳥類。這隻恐龍生活在1.15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據估計有4米(13.1英尺)長,」該大學在新聞稿中說。
  • 寧夏1954年發現了恐龍事件!一種頭上長角的大怪物(史前生物)
    寧夏1954年發現了恐龍事件!一種頭上長角的大怪物(史前生物)眾所周知,龍是我國的十二生宵之一。但是直到現在位置世界科學都認為十二生宵之一的龍其實是不存在的是虛構的。但是龍是否真實存在這個問題一直爭議到現在,但是很多年前發生了一起目擊事件應該值得學界將這個爭議立即停下來,因為,傳說中的龍可能真的只是一種被誇大了的史前生物。
  • 發現恐龍新物種!科學家首次在非洲發現翼龍化石,翼展長達4米
    隨著英國古生物學家發掘出一種會飛的翼龍新物種,恐龍的發現受到了極大的歡迎。這種有翼恐龍是自2月以來發現的第四種恐龍,也是在非洲土地上發現的第一種。翼龍是不太為人所知的恐龍的近親,其特徵是它們的飛行能力。據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稱,翼龍化石通常在歐洲、中國和巴西被發現。
  • 發現恐龍新物種英良迅猛龍 是一種小型肉食性恐龍 網友:能當寵物養...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網友:那麼小,能當寵物養嗎?  11月26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北京發表聲明,他們在河北豐寧看到了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英良迅猛龍。  這是生活在早白堊世的中小型肉食動物恐龍。不僅是亞洲地區美頜龍類中最開始出現的,也是該種群中最少的種群。  該發現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市)@邢立達副教授領銜研究,論文發表於Elsevier出版集團的《白堊紀研究》。這對於研究美頜龍類恐龍的棲息的地方偏好和多樣性方式具有關鍵實際意義。
  • 遠古南極區域發現白堊紀早期「怪異恐龍」殘骸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一處遺址發現1.1億年前外形怪異的恐龍物種,它被命名為「伊拉夫羅龍(elaphrosaur)」,遠古時期該地區位於南極區域。這是在澳大利亞境內首次發現蜥腳類恐龍的證據,也是迄今全球發現第二具白堊紀時期蜥腳類恐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