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命名為「神威龍」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命名為「神威龍」 (3/3)

"← →"翻頁

北海道大學發表聲明說,研究團隊將新的鴨嘴龍枓恐龍命名為「神威龍」,意為「日本龍神」。

發布時間:2019-09-07 08:44:35 【編輯:李霈韻】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命名為「神威龍」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發一新物種恐龍化石,為其命名為「神威龍」
    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恐龍的化石,命名為「神威龍」。恐龍的骸骨近乎完整,約有8米長,是日本境內發現的最大的恐龍骸骨。▲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恐龍「神威龍」化石,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日本或東亞地區曾經有過一個獨立的恐龍世界以及一段獨立演化過程。
  • 日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恐龍「神威龍」 罕見地生活在沿海地區!
    日本2019年恐龍博覽會上,展覽新恐龍物種「神威龍」的化石複製品。(網絡圖片)日本科學家發現一副幾乎完整的新恐龍物種化石,並將其稱作「神威龍」,意為「日本龍神」,長約8米,是迄今在日本境內發現最大的恐龍骸骨。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
    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時期,日本卻與大陸相連,許多恐龍遷徙並且生活在這裡。在北海道,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日本最完整的恐龍化石,它被命名為神威龍。北海道龍骨北海道位於日本本州島以北,這裡是日本最重要的恐龍及古生物化石產地之一。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鴨嘴恐龍 命名為日本鐮刀龍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鴨嘴龍。這具幾乎完整的骨骼是在日本北部木川鎮7200萬年前的海洋沉積物中出土的。 科學家們說,這種新恐龍屬於一個新的草食性鴨嘴龍屬。恐龍被命名為日本鐮刀龍。 2013年發現恐龍尾巴的第一部分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種恐龍。
  • 科學家又命名了十種新恐龍-科學家,恐龍,品種,新,考古 ——快科技...
    在人類之前,恐龍曾是這個星球上的絕對霸主,而目前人們對於這種龐然大物卻仍舊知之甚少,隨著全球探險者和古生物學家研究的深入,原來越多生活在各個時期的恐龍新品種被發現,他們補完了地球生物進化的鏈條。今天,騰訊科學為我們盤點分享了研究者在近年來的發掘過程中所發現的10種新恐龍。
  • 日本機構宣布:將境內最大恐龍化石命名為「日本神龍」
    日本北海道大學等機構於近日宣布,通過對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骨架化石進行分析之後,認定這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研究人員將這種生活在白堊紀後期的食草性恐龍命名為「日本神龍」,學名Kamuysaurus japonicus。日本神龍的全身骨骼圖。
  • 7000萬年前就有恐龍跨過白令大陸橋,跨越亞洲和北美適應北極生活
    鴨嘴龍可能在7000萬年前就跨越了白令大陸橋不過,說「統治」其實有點言過其實,畢竟鴨嘴龍數量雖多,但也只是一種植食性恐龍。古生物學家說,2019年在日本北海道發現的一種新恐龍叫神威龍,是埃德蒙德龍的近親。
  • 只因一張照片,科學家發現的這個新物種將以「推特」命名
    許多新發現的物種都會以發現者或名人的名字來命名,如愛氏微袋獅(Microleo attenboroughi)、碧昂絲馬蠅(Scaptia beyonceae),甚至還有一種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北部的稀有蝸牛被命名為哎呀史蒂夫艾爾文
  • 美科學家發現兩種恐龍新物種化石
    新華網華盛頓9月22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科學家22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在猶他州沙漠中發現了兩種與三角龍相近的恐龍新物種的化石。  這兩種恐龍均為食草恐龍,分別被命名為科斯莫角龍和猶他角龍,前者可能是人類所知的頭部「裝飾」最多的恐龍,後者有5個角,體型較前者稍大。  猶他角龍鼻子上長有一個大角,眼旁的角向兩邊而不是向上長,體長在5.5米至6.7米之間,身高約1.8米,體重3噸到4噸。  科斯莫角龍面部特徵與猶他角龍相似,但頭部長有10個角,其體長約為4.6米,重約2.5噸。
  • 日本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
    據北海道大學稱,近日,日本在有著7200萬年歷史的木川鎮海底沉積物下,發現了一具龐大的恐龍骨架。根據相關報導,一開始,這隻恐龍的部分尾巴是在2013年由北海道大學博物館和北必初博物館聯合挖掘時發現的。在之後這幾年的發掘中,科學家們逐漸發現了一具近乎完整的恐龍骨架。該大學在一份新聞稿中說,它屬於食草鴨嘴龍的一個新屬和新物種。日本科學家們將這隻恐龍命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
  • 美猶他州發現三角龍新物種 系草食性恐龍
    三角龍新型物種假想圖三角龍新型物種假想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18日報導,美國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小組17日發布消息稱,發現了一種新品種三角龍的化石,三角龍在恐龍迷中的人氣一直都很高,而此次發現的草食性三角龍長得卻與眾不同,擁有巨大的鼻子和牛角一般彎曲的長角。
  • 發現恐龍新物種!科學家首次在非洲發現翼龍化石,翼展長達4米
    隨著英國古生物學家發掘出一種會飛的翼龍新物種,恐龍的發現受到了極大的歡迎。這種有翼恐龍是自2月以來發現的第四種恐龍,也是在非洲土地上發現的第一種。翼龍是不太為人所知的恐龍的近親,其特徵是它們的飛行能力。據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稱,翼龍化石通常在歐洲、中國和巴西被發現。
  • 河北發現小恐龍新物種 體型如雞
    恐龍復原圖 劉毅/繪11月26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英良迅猛龍,它是生活在距今大約1.2億年前的小型肉食恐龍,體型近似一隻公雞,不僅是亞洲美頜龍類中最早出現的,也是該類群中最小的物種。
  • 河北發現恐龍新物種:公雞大小 性情兇猛
    河北發現恐龍新物種:公雞大小 性情兇猛 2019-11-28 11:23:21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李祺瑤 | 字號:A+ | A- 【發現恐龍新物種】中外科學家團隊昨天(11月26日)在北京宣布,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英良迅猛龍,它是生活在距今大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的小型肉食恐龍
  • 獨家報導:研究者在澳大利亞蛋白石礦中發現恐龍新物種
    在上圖中,在如今澳大利亞的閃電嶺附近,一群Fostoria恐龍沿著湖岸行走。繪圖:JAMES KUETHER撰文:JOHN PICKRELL近日,科學家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發表報告稱,在澳大利亞發現的異常豐富多彩的化石屬於一種新的食草恐龍物種。
  • 中英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滅絕事件,消滅了其它物種,卻幫助恐龍稱霸
    近現代考古學指出,地球歷史上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每一次事件都消滅了地球上將近70%左右的生物,但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物種出現,使得地球的生物史十分漫長且豐富。根據外媒報導,近期《科學進展》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由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共同合作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除了已知的五大滅絕事件之外,還存在一起新的滅絕事件。
  • 英美學者發現恐龍新物種 被誤認為巨椎龍數十年
    海外網8月6日電 近日,英美研究員在對一具數十年前發掘的恐龍遺骸研究後對外公布,發現恐龍新物種,此前將該遺骸歸類為巨椎龍屬於誤判。恐龍頭骨(圖源:CNN)研究人員比較了不同的巨椎龍化石,得出結論,這是一個新的恐龍物種,經測量長度約為4米,可稱重660磅(約為300公斤),以植物和一些小型動物為食,它以後腿走路,身體呈桶狀,有細長的頸部和小巧的四方頭骨
  • 美國科學家發現小型暴龍超科的新種恐龍,填補恐龍演化史空白
    美國科學家發現小型暴龍超科的新種恐龍,填補恐龍演化史空白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05-07 07:55
  • 泰國發現鯊齒龍新物種
    科學家在泰國發現了新的食肉恐龍物種Siamraptor suwati但是,1.13億年前,這片古老的衝積平原上卻生活著一種可怕的生物:長著鯊魚般利齒的恐龍。 根據近日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論文,新發現的這種食肉性恐龍名為「Siamraptor suwati」。這是在東南亞發現的、在這個年齡階段最完整的此類恐龍。這種恐龍身長7.6米,是該地區發現的許多大型恐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