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學家能確定人類祖先、恐龍化石和其他生物的年齡?

2020-08-27 寒武紀科學館

在美國大西洋海岸,考古學家發現了4000多年前印第安人留下的牡蠣殼;在摩洛哥,古生物學家發掘出了一種一億六千六百萬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龍化石。

那麼,科學家是如何確定這些東西的年齡的呢?

在確定這些古生物、古人類的遺蹟時,科學家使用的是放射性定年技術,也就是通過計算考古樣品中仍然存在的某些元素的放射性原子的含量來確定物體的大致年齡。

對於過去五萬年左右的人類或動物遺骸和手工藝品,研究人員觀察的是樣本中的碳14的含量。這種被稱為「放射性碳」的碳元素同位素是由宇宙射線與地球大氣中的氮碰撞時產生的。碳14的化學性質和一般的碳元素(碳12)完全一樣,植物光合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它,然後將其傳遞到食物鏈的上層。當動物和植物活著的時候,它們所含的碳14的水平往往與它們所處環境中的水平相同。但生物死亡之後,它們停止消耗或吸收放射性碳元素,放射性過程便開始了,放射性碳同位素衰變回氮元素。因此,研究人員將碳14的含量與碳12和碳13的含量進行比較,就可以確定一種生物死亡的時間。死亡生物體內碳14的含量呈指數衰減,大約5,730年後下降到初始值的一半。利用加速器質譜儀,研究人員可以很容易地測量樣品中的放射性碳元素。

然而,太陽耀斑和一些其他事件會影響高層大氣中放射性碳的含量,而且放射性碳在整個世界的分布也有些不同。根據樹木年輪、冰芯和其他來源的測量數據,研究人員設計了校準曲線,顯示環境中碳14的濃度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北半球、南半球和海洋環境都有各自的校準曲線,為了達到最精確的年代測定,考古學家還得考慮導致大氣放射性碳局部變化的因素。

對於每一個古人類考古遺址,科學家都想知道古人類什麼時候在那裡?他們在那裡呆了多久?他們幹了些什麼?為了重建一個古人類遺址的演化過程,放射性碳元素定年法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在動物骨頭、古人類使用過的布料上、種子裡等各種有機物中都有碳14的蹤跡。然而對於在大約五萬年以前的遺址,死亡生物體中幾乎所有的碳14都已經衰變,無法通過碳同位素確定他們的年齡。科學家必須轉向壽命更長的放射性元素。

一些放射性元素起源於地幔,通過火山作用到達地表,並被困在土壤和巖石中的礦物晶體中。例如,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鈾235和鈾238經歷了多階段的衰變,變成了鉛的同位素,這使鈾同位素成為一種理想的定年元素,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測量鉛和鈾同位素的比率來確定樣品的年齡。

但是,使用這種技術來確定生活在數百萬年前的生物化石的年代,比如恐龍,卻遠非那麼簡單。化石本身通常不能直接確定年代,化石的形成經過各種過程,其中最常見的過程稱為礦化。當一個死去的恐龍被埋葬後,其堅硬的部分,如骨頭,會被礦化保存下來。隨著水滲入遺骸,水中的礦物質會填滿骨頭的縫隙,凝固成晶體結構,最終取代了有機物。當礦物形成化石的時候,它們就不再「新鮮」——裡面的鈾已經被汙染了數百萬年。試圖直接確定一種生物的年代將會產生錯誤的結果,因為化石可能比生物體本身要古老得多。

因此,科學家必須依靠化石周圍或附近的地質構造來計算它們的年齡。由於化石通常是在沉積巖層中發現,古生物學家可以通過檢查沉積巖上面或下面的礦物來確定它們的年代。

鋯石,一種通常在巖漿活動形成的巖石中發現的礦物,是一種理想的定年礦物。它是在冷卻巖漿中形成的,晶體結構中含有鈾而不含鉛。因此,鋯石樣品中的任何鉛都必須是通過鈾的放射性衰變形成。這一特徵使地質學家能夠測定散布在沉積巖層中的火山灰的年代。在沉積巖中發現的任何化石都必須比下面的火山灰年輕,比上面的火山灰古老。

但是如果化石附近沒有火山灰層呢?

科學家也可以利用附近已知存在於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物種的「標準化石」來確定化石的年齡,甚至通過研究地球磁場磁極倒轉改變時在巖石中留下的磁性特徵來確定化石的年代。

近幾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和鈾鉛年代測定法的準確性和精確度都有所提高,從最早的動物到人類文明的興起,科學家拼湊出了地球生物完整的演化歷史。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恐龍的化石都能找到,為什麼科學家卻找不到人類祖先的化石?
    引言:生物的壽命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哪怕是烏龜也會有死亡的一天,誰也無法掙脫這一規律束縛。當你死去後,在大自然新陳代謝的作用下,許多痕跡會被抹去。千萬年後,我們的骸骨是否能與恐龍那般,變為化石,供後世生物研究呢?
  • 科學家在內蒙古發現一塊化石,形狀「詭異」,或能找到蝙蝠的祖先
    可是,人類作為哺乳動物是沒有翅膀的,我們不是鳥類,無法翱翔在天空中。實際上,在天空中飛翔的小鳥,雖然他們生下來就擁有翅膀,不過這也是鳥類在不斷進化的結果,考古學家曾挖掘到了一塊鳥類化石,或許揭示了鳥類的進化過程。
  • 這個就是恐龍的祖先?美國出土小個子恐龍,被認為是恐龍的祖先
    然而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龐大的恐龍反而可能起源於一種嬌小的恐龍。根據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期出現了一篇關於探索恐龍祖先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種體型十分嬌小的恐龍,並且通過研究認為它很可能就是所有恐龍的祖先。那麼這隻嬌小的恐龍到底是什麼來頭?為什麼研究人員認為它是所有恐龍的祖先?這隻小恐龍是什麼來頭?
  • 恐龍都有化石留下,人類始祖的化石為什麼至今未被找到?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曾經提到過有關人類祖先的情節,例如電影《普羅米修斯》就設想地球生物是由外星「工程師」分解而來的。
  • 樹木可以根據年輪來判斷年齡,恐龍化石是如何判斷恐龍年齡的?
    或許通過那些圓形紋路,便能知道這塊石頭的年齡了吧。該則新聞純屬於奇聞趣事,暫時尚未有確切證據可證實。但是樹木的年輪是千真萬確存在的,是專家們斷定一顆樹木年齡的重要依據。為什麼樹木會出現年輪的?它又是如何出現的?據悉,在樹皮和木質之間有一種細胞名為形成層,深受季節變化的影響。在春夏季節,由於氣候溫和,降雨量較多,所以形成層的細胞比較活躍。
  • 蝙蝠祖先是誰?科學家在內蒙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謎團終被揭開
    蝙蝠也是為人類做出過貢獻,比如雷達的出現,就是人們通過模仿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所發明出來的,但由於蝙蝠生活在幽暗的地方,身體也是黑色的,並且常常在夜間活動,此外因為人類的一些行為,導致蝙蝠這一生物被推上了「頭版頭條」。
  • 曾經地球上生活過多種人類,為啥只有人類祖先延續到了今天?
    人類,是地球生態鏈最頂端的生物,也是整個地球上唯一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為什麼人類如此特殊?這個問題困擾著無數的科學家,雖然我們根據各種化石和研究推斷出了生物的大致演化之路,但是我們仍然無法解釋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是如何誕生的。
  • 雞的祖先竟然是恐龍?
    2003年,在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之間的一片富藏化石中發現一塊8500萬年前的霸王龍化石,之後,考古學家對其進行研究並發現取出的存留軟組織中有保存完好的蛋白質成分。       雖然科學家們沒能從化石中獲取到霸王龍的生命遺傳指令——脫氧核糖核酸(DNA),但恐龍的蛋白足以證實霸王龍與包括雞在內的現代鳥類存在著親緣關係,這一結果與之前人們根據恐龍骨骼分析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       一位歷史博物館的館長曾經說過,恐龍的遺傳信息被破譯,為那些已經滅絕了的生物的研究打開了新的大門,為什麼呢?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科學家在一次對內蒙古二連盆地進行的科學考察中,發現一種巨大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最終確定這是一具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鳥恐龍化石,並把它命名為二連巨盜龍(Gigantotal torerlianensis)。這一發現;引起世人關注。因為,二連巨盜龍的許多奇特形態特徵未見於其他任何恐龍。
  • 雞和恐龍可能是同一物種,恐龍是雞的祖先?
    雞和恐龍可能是同一物種,恐龍是雞的祖先?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雞肉在餐桌上出現的頻率普遍較高,你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雞的祖先是誰?到底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雞蛋?這些問題或許都曾在你的腦海中浮現過。然而,面對這些既深奧又俗套的問題時,多數人都感到很難找出一個合理的答案。
  • 雞和恐龍可能是同一物種,恐龍是雞的祖先?
    對此,美國科學家給出了答案,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當科學家將始祖鳥與雞進行對比後,人們驚奇的發現始祖鳥和雞的基因有著頗高的相似度,這意味著雞的祖先很有可能是始祖鳥。有科學家甚至得出了一則大膽的猜測,難道說恐龍和雞真的是一個物種?恐龍是雞的祖先?事實果真如此嗎?當科學家將恐龍化石與始祖鳥進行對比後,實驗結果指出兩者的DNA序列相似度達到80%。
  • 為什麼地球上先有恐龍後有人類?
    恐怖的蜥蜴: 為什麼地球上先有恐龍,然後才出現了人類?在中國古動物館中,有一個被稱為鎮館之寶的古生物化石,它就是曾經在重慶展出過的「中國第一龍」。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嗎?是什麼力量讓恐龍離開地面,奔向天空?
    目前學術界公認的生物進化論也把生命研究推向了進化歷程。科學家們開始尋找各種動物的祖先,希望發現更多生命的奧秘。於是天空中飛翔的鳥類就成了科學家眼中的謎團。這些鳥類從哪裡來?它們為什麼會進化出翅膀?誰又是它們的祖先呢?
  • 恐龍復原圖和真實長相差別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那麼,科學家們究竟是怎麼發現這些錯誤的呢?畢竟又沒有活生生的生物可以參考、糾正。化石攜帶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化石只有一小塊骨骼以及牙齒,很少有皮膚、皮毛等軟組織保存至今,甚至很多生物連完整的化石都沒有,但科學家們仍能將它們復原了出來,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 人類能復活恐龍,建設"侏羅紀公園"嗎?科學家早已給出了答案
    想必大家都看過《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電影中的科學家從琥珀裡的蚊子中提取了恐龍的DNA,復活了恐龍,從而建設了恐龍主題公園,遊客們可以駕車、乘船在公園裡遊玩,這個公園裡幾乎&34;了所有滅絕的恐龍。為什麼呢?因為提取DNA可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容易,也沒有科幻電影中的那麼簡單,以咱們現在的科技水平根本不可能&34;恐龍。
  • 科學家發現恐龍有「生長紋」,和樹木年輪相近,可判斷恐龍歲數
    審核-小文恐龍,可以說在地球初初誕生之時的「霸主」了,當人們第一次發現了恐龍的化石,關於對恐龍時期的考古工作就沒有停止過,畢竟發現這些化石,我們才能更加了解億萬年前人類還沒誕生時期的地球。而對這些億萬年前統治著地球的「大傢伙」也十分的好奇。
  • 人類之前統治地球的是恐龍,那麼恐龍之前統治地球的是什麼生物?
    恐龍曾經稱霸地球八千萬年,這種龐然大物是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統治者。恐龍滅絕後嗎,才出現人類。眾所周知,人類之前統治地球的是恐龍,那麼恐龍之前統治地球的是什麼生物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科學家們研究化石和進化樹來幫助確定進化速度
    進化產生新物種的植物和動物,或現有物種消亡的速度,是一個非常感興趣的主題 - 而不僅僅是科學家。那是因為物種形成和滅絕的速度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地球歷史的信息。如果在一個區間內出現大量新物種,這將表明地球上生命的有利條件。相比之下,特殊事件可以引發大規模滅絕,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6600萬年前消滅恐龍的事件,這可能是由隕石撞擊引起的。
  • 恐龍是鳥類祖先,哪種動物是恐龍的祖先呢?科學家認為是這種動物
    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大多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都有點發懵了,其實恐龍當然也不是在地球上憑空就出現的,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是有其祖先的。
  • 存在於這個世界的,9個讓科學家也難以解釋的神秘化石
    ,大多數研究人員都集中在較小的地理區域,他們認為可以找到我們祖先的化石,但一切都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當時南非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與任何已知的原始化石家族都不相關的原始化石,這些化石取名為納納迪(Homo naledi),來自人類的前輩新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