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公司春水堂(839466)至今未能實現盈利。不過,公司最近表示,將推出矽膠娃娃和伴侶型機器人,意圖用有技術門檻的產品來實現盈利,並預測2021年會憑藉新產品實現業績暴增。
新產品被指市場空間有限
春水堂創始人藺德剛認為,一直虧損的春水堂即將扭虧,主要依靠今年9月推出的矽膠娃娃。
11月3日,藺德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春水堂控股75%的深圳橙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矽膠娃娃的生產。這些產品的售價從5000元起,而這一價格,是同類產品的兩折。
「製造低價矽膠娃娃,在於急速收割實體娃娃市場。中國市場一個月實體娃娃銷量在4萬隻左右,一年在50萬隻,全球市場每年的銷量在150萬—200萬隻,但矽膠娃娃因為價格昂貴,每100隻實體娃娃的銷售中,只有一隻是矽膠娃娃,其餘皆是TPE(又稱人造橡膠)娃娃。」
據了解,實體娃娃主要分為TPE娃娃和矽膠娃娃。在各大電商平臺,一隻TPE娃娃的均價大概在2000元—5000元不等,而一隻矽膠娃娃的價格則能賣到1萬元至3萬元,在海外市場則能賣到5萬元以上。
藺德剛向記者介紹,矽膠娃娃在產品表現方面,擁有絕對碾壓TPE娃娃的優勢,且5000元起的定價更易獲客。如果使用網絡直銷這種去渠道化的方式,低價走量,是完全能實現持續性盈利的。
藺德剛表示,「矽膠娃娃此前之所以銷售佔比不高,就是零售價格太貴了。而5000元的價格打破了價格壁壘,那些過去因為價格昂貴,退而求其次購買TPE娃娃的消費者,都會成為矽膠娃娃的受眾。」
在成本方面,藺德剛認為無需擔心。過去一隻娃娃的正常渠道加價率在四倍左右,但春水堂網絡直銷的方式做到去渠道化,保障了利潤。另一方面,春水堂2021年預計矽膠娃娃的銷量將保持在4萬隻到6萬隻,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相比過去小規模製造高價矽膠娃娃的企業,物料成本可以低20%以上。
藺德剛告訴記者,把矽膠娃娃做好更難。目前國內能做矽膠娃娃的企業只有五六家。記者在天眼查App搜索「矽膠實體娃娃」關鍵詞,數據顯示銷售該產品的企業在全國只有27家。但搜索「實體娃娃」關鍵詞,企業多達一百多家。
「我預測未來會出現一家佔整個市場份額20%左右的企業。有機會做到一年四五十萬隻矽膠娃娃的銷量。」藺德剛說道。
談到春水堂矽膠娃娃的低價策略,清暉智庫創始人、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的情況看,這家企業的盈利策略還沒有得到市場的驗證。由於受眾群體較小,市場空間有限,未來發展尚待進一步觀察。
推出人工智慧機器人直指服務業
春水堂在半年報中表示,扭虧為盈的方式,還有伴侶型機器人的研發和量產。
據悉,春水堂的第一代伴侶型機器人將在11月至12月上市。售價在1萬元左右。
談到這一領域的技術門檻,藺德剛表示,春水堂重點在應用技術領域的開發,如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語意識別。「這些識別會讓產品變得有『人情味』。比如我們明年繼續推出的第二代機器人會做情緒識別,體態識別,判斷對方的喜怒哀樂。過去我們做了很多人工智慧的玩具,所以這方面有經驗,對我們來講這個並不難。」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讓伴侶機器人獲得更多的底層技術支撐,也帶去更多應用場景的想像。「未來很多不需要強體力的服務場景,都可能會用到仿生的輕服務機器人。比如商場的服務臺、收銀員,而且仿生的陪伴型機器人是會傳遞『溫度』的,不會有那麼重的機械感和塑料感。」
中國日用雜品工業協會兩性情趣用品分會行業專家劉江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矽膠娃娃是人工智慧最好的載體,因為矽膠娃娃的擬人化超過任何一種家電。而人工智慧給予矽膠娃娃『靈魂』,讓其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當伴侶機器人代替了智能音響之後,為消費者開關燈,為消費者播報天氣,矽膠娃娃就真正成為了我們不可或缺的『伴侶』。」
人們從未停止對能夠疊加情感的機器人的期待,而春水堂的機器人是否真能帶其實現利潤的逆風翻盤,市場會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