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名正就讀中國人民大學商品學專業的學生從《國外作品選譯》中看到了《1984》,事後他回憶說,
「我在大學裡讀到了喬治·歐威爾的《1984》,這是一個終身難忘的經歷。……
但是對我來說,它已經不是烏託邦,而是歷史了。不管怎麼說,烏託邦和歷史還有一點區別。前者未曾發生,後者我們已經身歷。前者和實際相比只是形似,後者則不斷重演,萬變不離其宗。」
英國小說家喬治·歐威爾,或許有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你一定知道他的書。尤其是一部《1984》讓他在世界文學史中青史留名。
看過《1984》的人都說,它一語成讖的預言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而我們每一個國人閱讀此書時,相信都會感同身受般的共鳴。
接下來讓我們先從《1984》中的幾句話感受一下吧!
1、假使有希望,它就在群眾身上。
2、愚蠢像智慧一樣必要,也同樣難以學到。
3、如果你感到保持人道是值得的,即便這不能有任何成果,你也已經戰勝了他們。
4、只要等級化結構永遠保持不變,至於是誰掌握權力並非重要。
5、寡頭政治的要旨不是父傳子、子傳孫,而是堅持死者加諸生者的某種世界觀和生活方式。
6、我們將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
7、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8、所謂自由就是可以說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承認這一點,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
9、思想罪是其他一切罪行的根源。
10、若你愛其人,就去愛他,當你什麼都不能給他時,你還可以給他愛。
11、歷史在此時就像是一張白紙,被不斷的擦乾淨寫上新的內容。
12、這是他們唯一做不到的事。不論他們可以使你說些什麼話,但是他們不能使你相信這些話。他們不能鑽到你肚子裡去。
13、如果說思想會腐蝕語言的話,那麼語言也會腐蝕思想。
14、這個社會終將會變成一個沒有個性、生機和愛的社會。
15、只要你下定信心,就過你想要的生活,不論有錢仍是沒錢。你可以持續看你的書,保持你的主意,只用對自己說:「我是自由人,你就會過得挺好。
《動物農場》漫畫
《1984》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政治寓言小說,也是一部幻想小說。
它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有若一個永不褪色的警示標籤,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
歷經幾十年,其生命力益顯強大!
奧威爾所描繪的那個世界,是一個我寧願被打死也不願去生活的時代,可書中的那些人還是實實在在地在作者筆下活著。
他們不會為現實痛苦麼?他們不會怨念生在這個時代是怎樣虛擲了唯一的一輩子麼?他們不會渴望擺脫受制而獲得自由麼?
而作者筆下的殘酷就在於,他在拋給你這些問題後又簡明扼要地回答了你,
「不會」。溫水裡的青蛙往往無意於自救,因為它們一點一點地習以為常。
其實,我們都在充當思想極權的支撐者。
我們每個人都不願被思想奴役,我們每個人都在思想奴役他人。這個時代的自由已經變了味,人人都在高歌要求自由,卻沒人能真正為其下個定義。
自由不是隨性,當過去可以被肆意篡改,當歷史被板上釘釘地刻在時間軸裡卻被硬生生拆下重寫,在刻骨的無奈與悲哀裡,我們真的還想要這份自由麼;
當我們人人像一顆顆粒子般整齊劃一的在粒子流中遊蕩反轉時,我們真的還要這份自由麼;
當新聞不再可信,當自由得亂了套毫無章法,我們真的還要這份自由麼;
當我們在電幕下被監視,在「仇恨三分鐘」裡被改造得真的能獲取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們真的還要這顆心,真的還要這份自由麼。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閱讀時我一直在想,第二句話為什麼不是「奴役即自由」,這樣編排豈非前後邏輯更合理。
後來終於明白,在那個時代,廉價的自由已然泛濫,奴役才是被擺上檯面的民眾所需,也是最終目的。這樣一想,因為什麼原因「被消失」變得不再可怕,至少我還自由的保留了被捕被審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來源於思想的不屈服不盲從,這讓我異於旁人,讓我比他們自由。這是庶民的勝利。
自1988年後至今,《一九八四》在廣州、上海、遼寧等地經不同出版社不同譯者,已出了近10個中文版本。
這本書真正的歷史意義並不是預言的多麼一針見血,而是在於:有個東西,當時大家虛幻地認為它是人類可能應該走的一條路,奧威爾告訴大家,這是一條危險的路。
大家明白了,就不走這條路了。
正如王小波所說的,一個極權的政府統治下的社會是什麼樣子的?你或許會在其中看到熟悉的歷史、看到影射的現實,這一切你並不會太陌生。
總之,《1984》的確是一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入閱讀的巨著。
《美麗新世界》與《1984》、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為「反烏託邦」3書。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的朋友,不如,買來看看!~
全譯本無刪減 ,中英版二合一。
僅需要36塊錢,便能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經歷千百種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