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電子書分享下載恭仲浩:半島書店
《奧威爾難題》
作者:艾瑞卡·戈特利布
評分:8.3
內容簡介
著名的反烏託邦小說《一九八四》是喬治·歐威爾的傳世之作。傳統評論家卻認為這部小說頂多能算一部「有瑕疵的傑作」,因為其實質上是由絕望而生,表現出病態的悲觀主義,否定了人類為自由鬥爭的價值;進而認為奧威爾因絕望而患上了癔症,因此在寫下小說不久後便鬱鬱而終。
對「奧威爾絕望」的指責來自心理學、政治學、女性主義、人道主義等多種批評理論。本書直面這些傳統論點的強勁攻勢,提出一種全新解讀:《一九八四》是一個複雜而統一的美學整體,應在20世紀人道主義的文學傑作中佔有一席之地。
埃麗卡·戈特利布另闢蹊徑,適度拓展批評視野,將小說置於「諷刺作品」、「奧威爾所有的文學作品」和「當代著名心理學理論」三個語境中進行考察;精讀文本,關照小說中易被忽視卻是解碼奧威爾思想關鍵的《戈斯坦因的書》和《新話原則》兩段說明性文字;並創新地提出,小說成功地融合了諷刺和心理現實主義兩大文類,並非屬於單一文類。在她的努力下,本書還原了奧威爾堅守的「人類精神」信念。
《鳥類的崛起》
作者:桑卡斯·查特吉
內容簡介
作者通過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知識為我們展示了鳥類的起源與進化過程。以詳細的化石資料和科學、通俗、有趣的語言探討了鳥類的各種可能性祖先,及其身體結構、牙齒和卵等。為我們解答了一直以來關於鳥類的各種疑問,包括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新發現的原鳥化石與鳥類是什麼關係?鳥類是從恐龍那裡進化來的嗎?鳥類的飛行是起始於樹上,還是起始於地面?侏羅紀世界的動物們是如何生活的。以專題的形式,討論了恐龍時代的開端,現代鳥類的祖先,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鳥類的起源及飛行進化,鳥類的進食機制,鳥類與人類和環境的關係,等等。
《史事與史源》
作者:曹金成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學界對元末陳桱所撰《通鑑續編》中的蒙元史事,缺乏系統認識。本書即全面考察《通鑑續編》中的蒙元史事,主要探索辨析其史料來源,釐清陳桱撰述時的文獻背景。同時,掘發並考釋其中獨具史料價值的內容,為蒙元史研究提供新材料;勾勒出所述蒙元王朝的基本面相,藉以重新思考蒙元歷史的敘事問題;辨明所記蒙元史事在後來的文獻傳承情況,從中追蹤古代綱目體史書由私修轉入官修的大致軌跡。
《不要等到畢業以後》
作者:秋葉 黃曉敏
評分:8.3
內容簡介
一直在答疑、從不知疲倦的秋葉大叔,曾為幾十萬名大學生答疑解惑。回答問題之餘,秋葉大叔發現幫助大學生解決他們的問題,不如幫助大學生打開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並且有所行動。這次,秋葉大叔聯合黃曉敏(網名大頭敏)對老版的《不要等到畢業以後》做了全面調整,使其從原來的十章內容變成大學生非常關心的六大話題(專業選擇、知識學習、社會實踐、友情愛情、畢業規劃、自我管理)。對於每個話題,作者都想給大學生更接地氣的案例、更好理解的思考方式和更具時代感的行動方案。本書會在不同的章節穿插秋葉和大頭敏的經歷、對話,希望這種寫作方式也能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沙沙生長》
作者:郭小寒
評分:8.5
內容簡介
回顧中國當代民謠的發展,按年代劃分,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以高曉松、老狼、樸樹、小柯等為代表的20世紀90年代校園民謠,二是以野孩子、小河、萬曉利、周雲蓬等為代表的城市新民謠,三是以宋冬野、馬頔、陳鴻宇、程璧、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民謠。
作者曾以文化記者的身份,採訪過眾多中國民謠領軍人物;其後擔任野孩子、周雲蓬、萬曉利、小河等音樂人的演出經紀人,親身參與創建了中國民謠從地下走到地上、從內地走向港臺的過程;後又以網際網路平臺創業者的身份,與陳鴻宇、程璧等新一批音樂人一起生發、成長,探索獨立音樂更廣闊的未來方向。
「沙沙生長」既是民謠音樂的生長,也是聽眾、讀者和從業人員的生長,本書試圖全景式記錄中國當代民謠的發展變化,這些與中國民謠音樂相關的發展歷史和個人記憶,也成為我們時代的一個切面。從中我們看到這些民謠音樂人怎樣用自己的風華換取歷史,而匆匆行走的年輕人,又怎樣與腳下的土地重新產生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