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亞馬遜已在數月前就告知中國用戶,將退出部分中國電商業務,這其中也包含亞馬遜的實體書業務,但當這一天真正到來時,人們還是不勝唏噓:就在幾天前,亞馬遜中國的官網上已經正式停售實體書,未來在亞馬遜上購買的中文圖書,只能是kindle電子書版本。一些不沉迷於送達速度或大力優惠的亞馬遜忠粉用戶,以後購買實體書只能轉戰噹噹、京東一類的電商平臺了。
可是,一個僅僅只能看電子書的平臺,卻可能讓讀者感到不安。為什麼會不安?今年上半年,微軟為了業務整合,關閉了自己的電子書平臺業務,用戶非但不能再在微軟的平臺上購買新的電子書,之前已經購買下載到本地的書籍也將遭遇刪除。儘管微軟會對這一行為給用戶帶來的麻煩提供相應的賠償,但這卻並不能改善用戶糟糕的體驗,有人設想如果電子書具有實體書形態的話,這就相當於書店的店員去你家親自將你買到並做了筆記的書收回——無疑是一樁野蠻的行徑。
然而,如果你仔細看每一份電子書平臺的合同時,你會發現,你所購買的許多數字產品,並沒有永久的所有權,而只擁有短暫的「使用權」。而這種情況也發生在諸如音樂、電影等如今已經全部變身數位化形態的娛樂產品中。你在網站上購買了一部影片的線上觀看,有可能第二天影片版權到期,不再與平臺續約,你想重複觀看已經不可能,只好去找和這部影片籤約的新平臺。網易雲音樂在我充值VIP會員期間,保留著我下載的音樂,可會員過期,我不再續費了,那些已經下載的音樂便無法在不聯網的狀態繼續播放。
「在線」是我們如今的娛樂生活的常態,不管是為了節省本地儲存介質空間,還是為了節省更多的時間,我們已經越發習慣於商家推出的「在線」服務。然而,「在線」面對的不可抗力實在是多不勝數。
亞馬遜在本土雖然擁有自己的自出版平臺模式(繞過出版商,而直接選擇與作者籤約),但平臺上還有大量的圖書是出版商授權的電子版本。這些書隨著版權到期,很多時候作者也許會選擇另謀營銷能力更強的出版機構,此時紙質書要停止銷售,而電子書也只好下架。
想像一下這樣一個時刻:未來某個權力機構統治人類社會,要求整個世界統一思想,異端被打壓,「反動」觀念被禁絕。電子書運營人員的任務不再是銷售書籍,而是負責甄別用戶端的電子書架,有哪些是對讀者的思想可能造成深刻「毒害」的書,運營人一旦在電腦屏幕前發現蛛絲馬跡,就果斷刪除這本「毒」物……如果你讀過科幻作家布拉德伯裡的小說《華氏451》就能明白,這是對布拉德伯裡的小說所構建的世界的一種「戲仿」。華氏451度是紙的燃點,那本小說所構建的未來世界中,所有的書都被禁止閱讀了,作為主角的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焚書。
某種程度上,布拉德伯裡所構想的「毀滅書籍」,如今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可行性,而且比之動用如此多的消防員去焚書,遠程刪除電子書無疑要高效得多。事實上,有的雲服務平臺已經在這樣做了,它在不經過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私自刪除它認為「有問題」的電子書。
電子書迎來的不可抗力實在太多了,作為讀者,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多花點時間好好做好自己的線下儲備工作。線下存儲雖然看起來過時,但在這個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安全比方便不是更重要嗎?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籤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