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偉大的科幻作家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又譯雷•布萊伯利)逝世,享年91歲。在科幻迷的心中,他佔據了無人匹敵的地位,大師級的寫作技巧和優美而又富有詩意的文筆,也令他徵服了主流文學界。獲悉消息後,各界人士、世界各大媒體紛紛撰文紀念,就連歐巴馬總統也專門 發表悼詞,稱其「講故事的天賦重塑了我們的文化,拓展了我們的世界……他的文字將繼續啟發子孫後代……」
雷•布拉德伯裡晚年照片。
在國人讀者眼中,一位「人民藝術家」應該是這樣的:衣著簡樸、平易近人,說話還帶著一口濃濃的鄉音,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雷•布拉德伯裡除了能讓自己的作品風靡全球外,似乎不太像中國讀者眼裡的「人民藝術家」。從作品出發,你會覺得他筆下的詩意科幻和反烏託邦讓你覺得冷,儘管有時很美好,但還是冷,比如那個七年才到來一天的夏日。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們會覺得能寫出這樣作品的布拉德伯裡是那麼的高大而又遙遠,可是對於西方世界的讀者來說,他所描繪的遙遠而又陌生的世界裡儘是他們熟悉的兒時幻想:火星人和恐龍、鬼魂和幽靈、可怕的萬聖節和難忘的夏日時光。所以讀者愛他的作品,在大洋的彼岸,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人民藝術家」。這一點從下面這段MV可見一斑。
23歲的布蘿姆(Bloom)是紐約大學藝術系學生、作家兼喜劇演員,她最喜歡的小說是《火星編年史》。在布拉德伯裡的90生日,布蘿姆為了表達對老爺子的傾慕之情,特地製作了MV《Fuck Me, Ray Bradbury》作為祝福。傳聞老布連續看了兩遍。
警告:含有兒童不宜的歌詞。
視頻裡,馮內古特大概是因為不願承認自己寫的是科幻而中槍,而布拉德伯裡的偉大之處正是他成功地把幻想文學和主流文學完美結合,受到了兩邊讀者的讚譽和尊敬。
在布拉德伯裡的眾多作品中,《華氏451》可算是最為著名也最為深刻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描繪了一個壓抑得令人窒息的灰暗未來:激發靈感的書籍成了違禁品,麻木心靈的電視娛樂充斥在生活中,消防員的本職工作變成了搜索和焚燒書籍——華氏451度正是紙張的燃點。也許你對這個數值有疑問,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說到的。
作為技術宅和科幻迷,我們該怎麼紀念老爺子呢?還是先看看老外是怎麼做的吧——
《華氏451》1976年版封面。出版商:Grafton,封面畫家:斯蒂夫•克瑞斯普。
編輯註:451華氏度約等於233攝氏度。下文中,華氏度用℉表示,攝氏度用℃表示。
作家雷•布拉德伯裡於6月5日(美國時間)去世。他把自己最著名的小說命名為《華氏451》,因為這是「紙張起火燃燒的溫度」 。紙的燃點真是451℉(233℃)嗎?
不盡然。布拉德伯裡的書名指的是紙的自燃溫度——即不接觸明火而燃燒的溫度。其實,紙的燃點沒有一個權威數值。實驗過程的差異導致任何固體材料的自燃溫度取決於它的成分、體積、密度、形狀以及暴露在高溫中的時間。過去的教科書記錄了紙自燃的溫度範圍在450℉(232℃)左右,可是最近的實驗表明,實際值比那要高30℉(17℃)左右。與此相比較,汽油的自燃溫度是536℉(280℃),木炭的自燃溫度是660℉(349℃)。
在480℉(249℃)的烤爐中,一張紙需要幾分鐘才開始燃燒,一本厚書需要的時間則要長得多。熱量從書的外圍流過,中心的密集紙質會避開它們,從而不會達到自燃溫度。出於相同的原因,篝火把一根原木燒成灰也需要較長的時間。
布拉德伯裡認為,「印書紙」在451℉(233℃)開始燃燒;實際情況是,自燃溫度因紙質不同而不同。例如,實驗揭示出報紙自燃溫度比化學實驗室使用的濾紙的自燃溫度低4℉(2℃)左右。這種差別在某種程度上是成分不同所致,但它還與密度有關。充滿空氣的材料加熱和恢復至環境溫度的速度比緻密材料要快。儘管沒有充分的實驗數據支持,但是服裝雜誌可能最不容易自燃,它的紙張相對緻密而且覆有一層薄薄的塑料膜,大多數塑料的自燃溫度比紙張要高。
儘管紙的自燃溫度在480℉(249℃)左右,一旦開始燃燒,溫度就會大幅飆升。焰心溫度可達到1500℉(816℃)左右,不同情況下的差異會有幾百度,火焰頂端的溫度通常在600℉(316℃)到800℉(427℃)之間。
一些網絡上的反對者斷言布拉德伯裡混淆了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導致他的估計值差了391℉(217℃)。這些人引用《紙張的物理試驗手冊》作為證據,那裡邊列出紙的自燃溫度是450℃(維基百科也 引用了相同數據來源)。儘管不清楚這一數據究竟如何得出,但它差得有些離譜。作者似乎使用了由人造纖維和棉花製造的紙,它的自燃溫度與純木漿紙存在差距,可是450℃的自燃溫度聽起來仍然不對。也有可能是實驗者沒有等待足夠長的時間,或者是他們(而不是布拉德伯裡)搞混了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
(第二章「紙的燃點真是華氏451度嗎?」譯自 slate.com)
這篇雷•布拉德伯裡的短篇小說 《濃霧號角》很好地代表了他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