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451》:當書籍變成敵人,你會是那個守護者嗎?

2021-01-08 於升升書影

在所有人類的發明中, 最令人驚嘆的,無疑是書。其他發明只是人類軀體的拓展罷了。顯微鏡和望遠鏡是視覺的拓展;電話是聲音的拓展;接著我們還是犁和劍,胳膊的拓展。可是書卻是另一種東西:書籍是記憶和想像的拓展。

這是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對於書籍的評價,讀書對於他來講,是一項必不可缺的生活項目,且對他的寫作,意義重大。博爾赫斯也曾經說過:「我是一個作家,但更是一個好讀者。」

和沈從文,汪曾祺等國內作家不同,博爾赫斯的寫作素材更多來自於書籍,而非鄉土生活和人間滋味。閱讀使得他能夠不再將視野局限於阿根廷的現實狀態,讓他得以從整個西方文明中汲取養料,並且傳遞出更交織夢幻的新文字。

可以說, 正是因為有書籍,才造就了如今這般燦爛多元的文化歷史;也正是因為閱讀,讓我們能夠繼承和傳遞來自遙遠時空的情感和文明。

在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中顯示,2018年,我國人均閱讀紙質書4.67本。而最新調查數據表明,我國0~17周歲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0.4%,大約為8.91本。書籍在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一同成長。

所以,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閱讀成為一道禁令,書籍成為像毒品一樣的違法收藏,而你我將不再有資格擁有久遠的記憶和超時空的想像,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你我會變成什麼樣?

50多年前,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裡就這一話題展開了想像,在他的反烏託邦小說《華氏451》中,描繪的就是一個被壓制自由意志的世界。在這裡,任何一本書籍的命運都是拿來被燒掉,而消防員的工作也不再是滅火,而是焚書。書名華氏451,正是焚燒紙張的燃點。

在這個世界裡,書籍究竟是什麼,很多人早已遺忘。但也幸好,有那些人,在亂世中挺身而出,他們是蓋世英雄,用軀體守護,用大腦記憶,用生命捍衛著書籍。

1.蒙昧

「比燒書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閱讀它們。」

故事的主人公蓋伊.蒙泰戈是一個消防員,他的本職不是救火,而是焚書。這一天,像往常一樣結束工作,在回家的街頭遇到了一個女孩,克拉麗絲。克拉麗絲是新搬來的鄰居,在交談中,蒙泰戈發現她是個奇怪的女孩。

她很少看「電視牆」;

她會去觀察早晨葉子上的露珠;

她會提起過去消防員的天職是滅火;

她甚至還問他是否快樂?

「當然快樂!」蒙泰戈說,「消防員是個很棒的工作。星期一燒米萊,星期三燒惠特曼,星期五燒福克納,把他們燒成灰燼,連灰也要接著燒。」

但蒙泰戈的內心從這一刻驚醒,不得不說,女孩子年紀尚輕,卻有著過人的洞察力。雖然奇怪,但卻仍舊渴望可以與她交流。蒙泰戈跟著女孩在雨中漫過步,嘗過雨滴的味道,用蒲公英輕觸過下巴,跟隨她,蒙泰戈重新扒開蒙昧,觸碰生活。

女孩像一道光,從黑暗中投射而來。女孩會和他講她叔叔的故事,她的叔叔也是個奇怪的人,即使因為他的先知,因為他的古怪思想多次進過監獄,女孩依舊非常崇拜她的叔叔。無怪乎,這個女孩總是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花樣和想法。

然而有一天,女孩也消失了,蒙泰戈會在街頭不斷找尋她的身影,但是一遍,又一遍,女孩再也沒有出現。

此刻的蒙泰戈還不了解,當人類遇到光以後,世界是再也回不去的黑暗。

2.覺醒

紀律:1. 聽到警報迅速做出反應2. 迅速點火3. 燒毀所有物品4. 馬上和消防站報告情況5. 隨時警惕其他警報

以上是消防站的貼語。每個消防員都將上述紀律奉為金科玉律。這一天,警報響了,意味著,又有一處藏書窩點被發現,跟隨消防隊長畢緹,一隊人來到書籍地點。

書籍的主人是個老婦人,被發現以後,她沒有逃跑,她捨不得,不忍心拋下她的愛書。消防隊員從「451」的油罐裡抽出燃料,均勻地灑落在每一本書的身上。老婦人跪坐在書籍中間,用她像枯樹一般的手貪戀地撫摸著她的朋友們。這些書陪伴她走過這個世界的光陰,在這最後一刻,她希望陪朋友們走完。

老婦人和書籍一起,在火光中消失,但蒙泰戈卻在這次焚燒行動中重生,他偷看了書籍的文字,甚至手先於大腦,從書海中偷走了書籍。

在文字中,他窺探到生活不僅僅只有電視牆的聒噪,不僅僅只有婦孺的喧鬧。他發現,沒有文字的喧囂依舊無趣,孤獨。

正如曾聽人說過,一個人如果不看書,他的價值觀只能由親朋好友來決定。

而主人公就是想跳脫出被別人決定的世界,他決定自己開始搭建,創造。

3.戰鬥

「黎明可是個富有哲學意味的時刻,也是一個令人憂傷的時刻。」

蒙泰戈得知了女孩克拉麗絲的消息,她死了。在消防隊長口中,她的家族是個藏書世家,她叔叔是個反社會,女孩是定時炸彈。對於古怪的女孩來說,死亡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

「是嗎?」蒙泰戈心中存疑,他對消防工作不再有期待,也不再感到快樂,他的腦海裡閃過一些和女孩的對話。那裡有他不曾了解的過去,焚燒的過去,美好又神秘。

小女孩是他的黎明,蒙泰戈也不想再永墮黑暗。他想起了一個「老朋友」,博學的老教授費博,他把費博拉入陣營希望通過革命,讓書籍能夠重見天日。

革命的過程當然驚心動魄,有的是我們熟知的背叛,告誡,威逼利誘和武裝突襲。

戰鬥中,消防隊長畢緹說:「老蒙泰戈想要飛近太陽,終於把該死的翅膀燒著了,卻還想不透原因。」但蒙泰戈此時就化身飛蛾,為了趨光,他甘願流血流淚。

革命終究還是失敗,但值得慶幸的是,蒙泰戈死裡逃生並且在途中遇到了一幫愛書摯友。他們在安靜的角落享受屬於自己的星辰和大海。

4.傳承

1900年物理學界大咖開爾文宣布: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上面只有兩朵烏雲。

物理學的大廈指的是經典物理,經典物理包括: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學,經典熱力學,而上面兩朵烏雲分別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科學的發展,循序漸進,而作為傳承的主要載體就是文字和書籍。它們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後人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在大廈頂上眺望。

書籍之於世人,就如同唐僧甘願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也要達成去西天取經書;就如同簡.奧斯汀在英國的鄉村小鎮也能孕育出影響世界的傳世之作;就如同夏洛克.福爾摩斯的記憶宮殿,夢幻神奇;就如同我們可以憑藉紙張,穿梭於文字間,領略鬥轉星移。

作者雷.布拉德伯裡在《華氏451》中向我們訴說,即使世界如輪迴,不斷重複毀滅的歷程,書籍也會是一隻鳳凰,不斷浴火重生。

捍衛書籍,更多的不是為我們自己,它的使命更如同「流浪的地球」。只要地球在,人類就在;同樣,只要書籍在,人類的歷史也就在。

相關焦點

  • 華氏451——書籍燃燒的溫度!
    大家好,我是大老師,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書籍——華氏451。初次接觸這本書是在奇葩說上,蔡康永老師與薛兆豐老師辯論,蔡康永老師拿華氏451舉例,說這是一個沒有書籍的世界,但是有一批人在保護書籍,他們保護的方式就是,他是行走的論語,他是行走的傲慢與偏見,每一個人都是一本行走的書,我的表達還差得很遠,但是在看到蔡康永老師這麼說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如此的震撼,如此的渴望!這本書籍,典型的反烏託邦題材。
  • 《華氏451度》到底在講什麼......
    在《奇葩說》第五季眾多關於愛情的辯題中有一個關於知識的辯題令人耳目一新 辯論的題目是:奇葩星球新技術可以讓全人類大腦一秒知識共享,你支持嗎他還提到了一本叫做《華氏451度》作為論據來支撐其論點。比蒂解釋說,消防員經常會有一段時間想知道書裡都有些什麼,這很正常。據貝蒂說,社會決定燒毀書籍因為文字中不同的觀點會冒犯他人從而導致社會混亂。
  • 焚書者的懺悔——新版《華氏451》導演談《華氏451》
    然而我現在卻在著手製作雷·布拉德伯裡《華氏451》的銀幕版本,一本描寫在未來美國書籍成為了違禁品並面臨被消防員焚燒厄運的影響深遠的小說。主角蓋·蒙塔格是一名消防員。他漸漸對焚書的工作產生了疑慮並對上司比提隊長陽奉陰違。2016年,當我決心要將這部小說搬上銀幕時,我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人們還在乎紙質書嗎?我向一個82歲的朋友徵求意見。
  • 技術宅致敬雷•布拉德伯裡:考證華氏451度
    從作品出發,你會覺得他筆下的詩意科幻和反烏託邦讓你覺得冷,儘管有時很美好,但還是冷,比如那個七年才到來一天的夏日。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們會覺得能寫出這樣作品的布拉德伯裡是那麼的高大而又遙遠,可是對於西方世界的讀者來說,他所描繪的遙遠而又陌生的世界裡儘是他們熟悉的兒時幻想:火星人和恐龍、鬼魂和幽靈、可怕的萬聖節和難忘的夏日時光。所以讀者愛他的作品,在大洋的彼岸,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人民藝術家」。
  • 《華氏451度》:到處都是手持火柴的焚書者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於話題#文學2#華氏4512今天我們想向大家介紹一本反烏託邦小說,它是1953年出版的《華氏451》(Fahrenheit 451)。
  • 華氏451度的鄉愁
    布萊德柏裡的作品最為人熟知的一部當然是1953年出版的《華氏451度》,一個描述未來世界反智愚民的政權禁書焚書的負面烏託邦故事(華氏451度是書本的紙張著火燃燒時的溫度)。他否認自己是科幻作家,不止一次說過自己的作品是幻想小說(fantacy)而不是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除了《華氏451度》那一本是例外(他對二者區別定義是:科幻小說是可能成真的,而幻想小說是不可能的。所以《華氏451度》是科幻,而《火星紀事》和其他的故事是幻想)。《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說得更乾脆:「你自己最清楚不過:你是一個詩人。」那是對布萊德柏裡最高的讚美。
  • 弗蘭克達拉邦特重拍科幻小說《華氏451》
    新京報報導,據《帝國》消息,曾經執導過《肖申克的救贖》和《綠裡奇蹟》的著名編劇兼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打算重拍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利的經典小說《華氏451》。該書曾經在1966年被法國新浪潮旗手弗朗索瓦·特呂弗搬上銀幕。
  • 德拉邦特接掌《華氏451度》
    德拉邦特接掌《華氏451度》2001年2月2日17:38:59 網易報導 Tomboy  一度被擱置的影片《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如今終於重新啟動,曾執導《綠色奇蹟》等片的弗蘭克·德拉邦特計劃重新改寫劇本並擔任導演,影片將由Castle Rock製作,華納公司負責發行。
  • 《華氏451》:看完這本書,我終於知道讀書沒用了
    我們看一下書名——《華氏451》,初看這書名,讓人覺得有幾分古怪。查了百度百科,我才知道華氏451度是紙的燃點,也就是說溫度到達華氏451度,紙質書就會燃燒。所以,這本《華氏451》講述的就是焚書的故事。當然,這本書可不是講中國古代的焚書坑儒。有句話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總是奇蹟般地重演再重演。這本《華氏451》就是對歷史上焚書坑儒的重演,只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在美國,時間是未來。
  • 「麥影評」一個看書也違法的反烏託邦世界——《華氏451度》
    由雷·布拉德伯雷的經典科幻小說《華氏451度》改編的同名電影即將上映,該片由《黑豹》中的「基爾蒙格」麥可·B·喬丹和《水形物語》的「邪惡安保」麥可·珊農主演,對於這部經典科幻作品的改編我們可都是期待已久了。
  • 《華氏451度》》 | 你被改變了啥你還不知道?
    > 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美國社會,「書」莫名成了一種違禁品(本片取名「華氏451度」,也因「紙張的燃點是華氏451度」這一物理性能),消防員的工作不再是滅火救人,而是另外一些奇怪的行徑。除了表達「反烏託邦」的主題,《華氏451度》還引起了我們對當代社會的一些反思。 在雷·布萊伯利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的溝通成本十分高昂,對信息和知識獲取的手段也十分有限。現如今,由於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簡單而方便。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線上支付」興起後,人們的時間不再論天過,而是論「秒」了。
  • 電子書的「華氏451」時刻
    為什麼會不安?今年上半年,微軟為了業務整合,關閉了自己的電子書平臺業務,用戶非但不能再在微軟的平臺上購買新的電子書,之前已經購買下載到本地的書籍也將遭遇刪除。儘管微軟會對這一行為給用戶帶來的麻煩提供相應的賠償,但這卻並不能改善用戶糟糕的體驗,有人設想如果電子書具有實體書形態的話,這就相當於書店的店員去你家親自將你買到並做了筆記的書收回——無疑是一樁野蠻的行徑。
  • 《華氏451》:「焚書」現象正在現實世界中上演
    來源:電影《華氏451》劇照《華氏451》是美國知名科幻小說家雷·布拉德伯裡所著。451是書中主人公所在消防隊的編號。故事設定在一個未來的世界,統治者極力壓制思想自由,所有的書都被禁,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因為所有的房屋都是防火的,用不著他們,他們唯一的工作,是找到一切被藏匿的書籍,放火、焚燒!那個世界的人們彼此疏離,互不關心,追求虛無空洞的快樂。
  • 那些燒不盡的,那些忘不掉的「華氏451度」
    華氏451度,約233攝氏度。紙張的燃點為130——250攝氏度不等。有那麼一個世界,所有的建築都完全防火,消防員不再需要負責滅火,焚書是他們唯一的工作。電影《華氏451度》中的消防隊長比提「星期一燒米萊,星期三燒惠特曼,星期五燒福克納」,
  • 《華氏451》:在「反智主義」的強壓下,人性本能的掙扎
    我們熟悉的消防員,在雷的世界裡不是救火救災的勇士,而是「文明的衛道士」——他們奉命燒毀書籍。華氏451度正是紙張的燃點。雷的創作具有很強的現實前瞻性,他幻想世界是一個受「反智主義」支配的世界。他的設想甚至比「反智主義」這個詞被創造出來的時間還要早了十年。「反智主義」首次出現是在美國歷史學家理察·霍夫施塔特的書《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當中。
  • 焚書坑儒的"華氏451度"主創獨家訪談
    那時書籍成了違禁品,歷史和事實都被改寫。因為統治者們認為,書籍會使人產生不必要的各種幻想,從而影響現實的生活,所以那個時代消防員的工作不是負責救火,而是專門來燒毀書籍。看起來你好像來自一個會讀很多書的家庭……  麥可·珊農:是的,我爺爺是個博學的人。他是一個昆蟲學家,研究昆蟲。我的父親是一位會計學教授,所以他主要閱讀一些我無法理解的金融知識書籍。總而言之,我確實算是來自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 《華氏451度》要被改編成電影了,這是一個反烏託邦的故事
    451 度》要被 HBO 改編成電視電影了。1953 年首次出版的《華氏 451 度》描述的是一個未來的美國社會。在這個思想受到壓制的社會中,人們使用更加先進的媒體以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書在這個年代中被視作違禁物品。社會中存在一種專職消防員的角色,他們的任務便是焚燒書籍——華氏 451 度是書的燃點。小說中的主人公蓋伊·蒙泰戈就是一名負責焚書的消防員。
  • 《華氏451》
    華氏451度是紙的燃點,小說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壓制思想自由的世界裡,這裡所有的書都被禁止,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焚書。故事的主人公已經當了十年的消防隊員,但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奇特的女孩,他開始對自己的工作產生疑慮。於是他決定鋌而走險,向這個世界發起挑戰。該作品在五十年前首次出版時曾造成巨大的轟動,被認為是反烏託邦小說的重要代表作。
  • 月讀|圖書館倖存指南:從《華氏451》說起
    或許是因為小說的初稿,是由雷·布拉德伯裡在UCLA圖書館地下打字間的按時計費打字機上,用九天時間碼完的緣故,《華氏451》的故事進度快得令人猝不及防。距離《華氏451》最初的出版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是否有朝一日,人類真的需要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來保存書和圖書館?《華氏451》書影,雷·布拉德伯裡 著,於而彥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火災與防火:圖書館頭等大事圖書館屬於世界上最難倖存的那類場所。
  • HBO科幻電影《華氏451度》首曝預告 誰家有書燒誰家
    HBO出品、拉敏·巴哈尼執導,根據著名科幻作家「雷·布萊德伯瑞」1954年出品的同名小說《華氏451度》改編的電影日前正式公布首部預告片,講述了一個敵託邦的現代社會,那時候,書籍是違禁品,而消防員並不是來救火的,而是來焚書的,誰家只要有書,就會被燒,十分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