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類的發明中, 最令人驚嘆的,無疑是書。其他發明只是人類軀體的拓展罷了。顯微鏡和望遠鏡是視覺的拓展;電話是聲音的拓展;接著我們還是犁和劍,胳膊的拓展。可是書卻是另一種東西:書籍是記憶和想像的拓展。
這是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對於書籍的評價,讀書對於他來講,是一項必不可缺的生活項目,且對他的寫作,意義重大。博爾赫斯也曾經說過:「我是一個作家,但更是一個好讀者。」
和沈從文,汪曾祺等國內作家不同,博爾赫斯的寫作素材更多來自於書籍,而非鄉土生活和人間滋味。閱讀使得他能夠不再將視野局限於阿根廷的現實狀態,讓他得以從整個西方文明中汲取養料,並且傳遞出更交織夢幻的新文字。
可以說, 正是因為有書籍,才造就了如今這般燦爛多元的文化歷史;也正是因為閱讀,讓我們能夠繼承和傳遞來自遙遠時空的情感和文明。
在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中顯示,2018年,我國人均閱讀紙質書4.67本。而最新調查數據表明,我國0~17周歲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0.4%,大約為8.91本。書籍在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一同成長。
所以,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閱讀成為一道禁令,書籍成為像毒品一樣的違法收藏,而你我將不再有資格擁有久遠的記憶和超時空的想像,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你我會變成什麼樣?
50多年前,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裡就這一話題展開了想像,在他的反烏託邦小說《華氏451》中,描繪的就是一個被壓制自由意志的世界。在這裡,任何一本書籍的命運都是拿來被燒掉,而消防員的工作也不再是滅火,而是焚書。書名華氏451,正是焚燒紙張的燃點。
在這個世界裡,書籍究竟是什麼,很多人早已遺忘。但也幸好,有那些人,在亂世中挺身而出,他們是蓋世英雄,用軀體守護,用大腦記憶,用生命捍衛著書籍。
1.蒙昧
「比燒書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閱讀它們。」
故事的主人公蓋伊.蒙泰戈是一個消防員,他的本職不是救火,而是焚書。這一天,像往常一樣結束工作,在回家的街頭遇到了一個女孩,克拉麗絲。克拉麗絲是新搬來的鄰居,在交談中,蒙泰戈發現她是個奇怪的女孩。
她很少看「電視牆」;
她會去觀察早晨葉子上的露珠;
她會提起過去消防員的天職是滅火;
她甚至還問他是否快樂?
「當然快樂!」蒙泰戈說,「消防員是個很棒的工作。星期一燒米萊,星期三燒惠特曼,星期五燒福克納,把他們燒成灰燼,連灰也要接著燒。」
但蒙泰戈的內心從這一刻驚醒,不得不說,女孩子年紀尚輕,卻有著過人的洞察力。雖然奇怪,但卻仍舊渴望可以與她交流。蒙泰戈跟著女孩在雨中漫過步,嘗過雨滴的味道,用蒲公英輕觸過下巴,跟隨她,蒙泰戈重新扒開蒙昧,觸碰生活。
女孩像一道光,從黑暗中投射而來。女孩會和他講她叔叔的故事,她的叔叔也是個奇怪的人,即使因為他的先知,因為他的古怪思想多次進過監獄,女孩依舊非常崇拜她的叔叔。無怪乎,這個女孩總是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花樣和想法。
然而有一天,女孩也消失了,蒙泰戈會在街頭不斷找尋她的身影,但是一遍,又一遍,女孩再也沒有出現。
此刻的蒙泰戈還不了解,當人類遇到光以後,世界是再也回不去的黑暗。
2.覺醒
紀律:1. 聽到警報迅速做出反應2. 迅速點火3. 燒毀所有物品4. 馬上和消防站報告情況5. 隨時警惕其他警報
以上是消防站的貼語。每個消防員都將上述紀律奉為金科玉律。這一天,警報響了,意味著,又有一處藏書窩點被發現,跟隨消防隊長畢緹,一隊人來到書籍地點。
書籍的主人是個老婦人,被發現以後,她沒有逃跑,她捨不得,不忍心拋下她的愛書。消防隊員從「451」的油罐裡抽出燃料,均勻地灑落在每一本書的身上。老婦人跪坐在書籍中間,用她像枯樹一般的手貪戀地撫摸著她的朋友們。這些書陪伴她走過這個世界的光陰,在這最後一刻,她希望陪朋友們走完。
老婦人和書籍一起,在火光中消失,但蒙泰戈卻在這次焚燒行動中重生,他偷看了書籍的文字,甚至手先於大腦,從書海中偷走了書籍。
在文字中,他窺探到生活不僅僅只有電視牆的聒噪,不僅僅只有婦孺的喧鬧。他發現,沒有文字的喧囂依舊無趣,孤獨。
正如曾聽人說過,一個人如果不看書,他的價值觀只能由親朋好友來決定。
而主人公就是想跳脫出被別人決定的世界,他決定自己開始搭建,創造。
3.戰鬥
「黎明可是個富有哲學意味的時刻,也是一個令人憂傷的時刻。」
蒙泰戈得知了女孩克拉麗絲的消息,她死了。在消防隊長口中,她的家族是個藏書世家,她叔叔是個反社會,女孩是定時炸彈。對於古怪的女孩來說,死亡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
「是嗎?」蒙泰戈心中存疑,他對消防工作不再有期待,也不再感到快樂,他的腦海裡閃過一些和女孩的對話。那裡有他不曾了解的過去,焚燒的過去,美好又神秘。
小女孩是他的黎明,蒙泰戈也不想再永墮黑暗。他想起了一個「老朋友」,博學的老教授費博,他把費博拉入陣營希望通過革命,讓書籍能夠重見天日。
革命的過程當然驚心動魄,有的是我們熟知的背叛,告誡,威逼利誘和武裝突襲。
戰鬥中,消防隊長畢緹說:「老蒙泰戈想要飛近太陽,終於把該死的翅膀燒著了,卻還想不透原因。」但蒙泰戈此時就化身飛蛾,為了趨光,他甘願流血流淚。
革命終究還是失敗,但值得慶幸的是,蒙泰戈死裡逃生並且在途中遇到了一幫愛書摯友。他們在安靜的角落享受屬於自己的星辰和大海。
4.傳承
1900年物理學界大咖開爾文宣布: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上面只有兩朵烏雲。
物理學的大廈指的是經典物理,經典物理包括: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學,經典熱力學,而上面兩朵烏雲分別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科學的發展,循序漸進,而作為傳承的主要載體就是文字和書籍。它們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後人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在大廈頂上眺望。
書籍之於世人,就如同唐僧甘願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也要達成去西天取經書;就如同簡.奧斯汀在英國的鄉村小鎮也能孕育出影響世界的傳世之作;就如同夏洛克.福爾摩斯的記憶宮殿,夢幻神奇;就如同我們可以憑藉紙張,穿梭於文字間,領略鬥轉星移。
作者雷.布拉德伯裡在《華氏451》中向我們訴說,即使世界如輪迴,不斷重複毀滅的歷程,書籍也會是一隻鳳凰,不斷浴火重生。
捍衛書籍,更多的不是為我們自己,它的使命更如同「流浪的地球」。只要地球在,人類就在;同樣,只要書籍在,人類的歷史也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