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諶思宇
1月7日,記者從貴陽市「聚焦脫貧攻堅,全力提升質量成色」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期間,貴陽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構建「一河百山千園」自然生態體系為路徑,全力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全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生態環保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過去5年,貴陽市森林覆蓋率從46.5%提高到55%;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從10.95平方米提高到13.16平方米,增加20.18%。2020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8.9%,連續5年穩定在95%以上,環境空氣品質連續4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在全國省會城市名列前茅;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水質總體優良;中心城區晝間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三級,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二級,全市噪聲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且呈一定程度改善趨勢;全市輻射環境整體保持良好。
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效
2018年以來,貴陽制定印發《貴陽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通過全方位強化大氣環境質量管控,全流域強化水環境治理,全地域強化土壤環境整治,全流程強化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置,全面統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制定實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工作方案》,全面消除29處城市黑臭水體,汙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取得實效
中央啟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以來,貴陽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咬住目標,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投入,全力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和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等指出問題整改。截至目前,各類國家級檢查指出的19項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除「磷石膏綜合利用」需要長期堅持整改和1個問題正在申請銷號外,其餘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
強力推進「一河百山千園」建設
「十三五」期間,貴陽始終堅持發展與生態並重,強力實施「一河百山千園」行動計劃。推進南明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新建18座汙水處理廠,將南明河流域汙水處理能力提升至每日165.08萬噸;分離清水入河、汙水入管,對19條排水大溝實施清汙分流等整治工程。目前,南明河中心城區水質穩定達到Ⅳ類,部分區域達Ⅲ類及以上。推進「百山治理」,完成全市230個山頭綠化提升和景觀美化。推進「千園之城」建設,新建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山體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等各類公園660個,全市大、中、小、微各類公園達1025個,拓展了市民生態活動空間。一河清流、百山擁城、千園競美的「山水林城」已然呈現。
綠色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十三五」以來,貴陽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道路,充分挖掘地理氣候、生態環境、公園景區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旅遊業和大健康產業,加快建設以生態為特色的世界旅遊名城,建成一批綠色化、循環化產業園區,工業企業汙染物排放穩定達標,萬元GDP綜合能耗較「十二五」預計下降25.64%,實現了生態價值最大化、經濟價值最大化、社會價值最大化和旅遊價值最大化的有機統一,全市綠色低碳循環共享經濟體系基本建立。
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逐步完善
過去5年,貴陽先後修訂《貴陽市大氣汙染防治辦法》《貴陽市綠化條例》等地方性法規,進一步完善地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出臺《貴陽市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執法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生態保護「司法、行政、公眾」三方聯動機制;印發實施《貴陽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問責實施辦法》《貴陽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貴陽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嚴格落實生態環境管理。圍繞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目標,大力推動生態環境機構改革,成立了市、縣兩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組建了新的市級生態環境局、各區(市、縣)生態環境分局及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生態環境保護統籌、監管及執法能力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