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守好生態底線 構建生態環保新格局

2021-01-13 金臺資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諶思宇

1月7日,記者從貴陽市「聚焦脫貧攻堅,全力提升質量成色」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期間,貴陽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構建「一河百山千園」自然生態體系為路徑,全力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全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生態環保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過去5年,貴陽市森林覆蓋率從46.5%提高到55%;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從10.95平方米提高到13.16平方米,增加20.18%。2020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8.9%,連續5年穩定在95%以上,環境空氣品質連續4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在全國省會城市名列前茅;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水質總體優良;中心城區晝間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三級,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二級,全市噪聲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且呈一定程度改善趨勢;全市輻射環境整體保持良好。

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效

2018年以來,貴陽制定印發《貴陽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通過全方位強化大氣環境質量管控,全流域強化水環境治理,全地域強化土壤環境整治,全流程強化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置,全面統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制定實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工作方案》,全面消除29處城市黑臭水體,汙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取得實效

中央啟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以來,貴陽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咬住目標,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投入,全力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和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等指出問題整改。截至目前,各類國家級檢查指出的19項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除「磷石膏綜合利用」需要長期堅持整改和1個問題正在申請銷號外,其餘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

強力推進「一河百山千園」建設

「十三五」期間,貴陽始終堅持發展與生態並重,強力實施「一河百山千園」行動計劃。推進南明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新建18座汙水處理廠,將南明河流域汙水處理能力提升至每日165.08萬噸;分離清水入河、汙水入管,對19條排水大溝實施清汙分流等整治工程。目前,南明河中心城區水質穩定達到Ⅳ類,部分區域達Ⅲ類及以上。推進「百山治理」,完成全市230個山頭綠化提升和景觀美化。推進「千園之城」建設,新建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山體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等各類公園660個,全市大、中、小、微各類公園達1025個,拓展了市民生態活動空間。一河清流、百山擁城、千園競美的「山水林城」已然呈現。

綠色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十三五」以來,貴陽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道路,充分挖掘地理氣候、生態環境、公園景區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旅遊業和大健康產業,加快建設以生態為特色的世界旅遊名城,建成一批綠色化、循環化產業園區,工業企業汙染物排放穩定達標,萬元GDP綜合能耗較「十二五」預計下降25.64%,實現了生態價值最大化、經濟價值最大化、社會價值最大化和旅遊價值最大化的有機統一,全市綠色低碳循環共享經濟體系基本建立。

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逐步完善

過去5年,貴陽先後修訂《貴陽市大氣汙染防治辦法》《貴陽市綠化條例》等地方性法規,進一步完善地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出臺《貴陽市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執法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生態保護「司法、行政、公眾」三方聯動機制;印發實施《貴陽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問責實施辦法》《貴陽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貴陽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嚴格落實生態環境管理。圍繞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目標,大力推動生態環境機構改革,成立了市、縣兩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組建了新的市級生態環境局、各區(市、縣)生態環境分局及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生態環境保護統籌、監管及執法能力顯著提升。

相關焦點

  • 王立:狠抓環保突出問題整改 守牢發展生態兩條底線
    、城管委、住建局、水利和湖泊局、交通運輸局及臨空經濟區主要負責人,就環保突出問題整改工作進行專題督辦。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狠抓環保突出問題整改,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兩不誤、雙促進,守牢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忠祿參加督辦。
  • 青海省召開省委十三屆九次會議 全力打造生態文明七個新高地
    中國共產黨青海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近日在西寧召開,審議通過《中共青海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全力打造生態文明七個新高地。      會議強調,要把堅持生態保護優先作為第一抉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底線在哪兒
    為此,光明日報生態文明版邀請來自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的幾位專家,就「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中的上述新提法、新表述進行深度解讀,希望能夠帶給受眾更多啟發與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多次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讓良好的生態環境造福群眾、普惠民生。
  • 堅持系統觀念精準科學施策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魏建鋒在市委生態環保專題會議上強調 堅持系統觀念精準科學施策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
  • 優化生態安全格局 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服務
    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支持生態功能區把發展重點放到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上,支持生態功能區的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因此,需要將生態安全格局優化融入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國土空間結構調整和空間用途管制,提高生態基礎數據的精細化、系統化水平,準確把握資源環境承載力,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要求,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並進一步細化空間分類分區管治,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在空間上的協調,在空間規劃的指導下推進退耕還林、還湖、還草,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等工作,提高生態空間質量,在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上細化空間控制單元
  • 「天眼時評」叫響貴州好生態
    因此,全力推進生態扶貧、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就顯得尤其重要。貴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貴州的好生態,歸功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貴州的關懷和厚愛。
  •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和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系統思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融入經濟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 積極探索生態發展區生態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立足功能定位和生態優勢,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是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綠色發展必須取得的重大成果。
  • 生態環境部將全面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的要求是,牢牢把握政策法規標準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督察問責「四統一」工作要求,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推進生態保護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全國自然生態環保工作會議近日在南昌市召開。
  • 「生態」倆字出現了20次,這份文件傳遞了一個明顯信號!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儘管是周末,但這則《指導意見》還是引起了多方關注。梳理一萬多字的全文,記者發現這份關係到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的重磅文件中,「生態」二字貫穿始末,出現20次之多,「綠色」也出現了10次。
  • 應勇:堅持生態優先系統觀念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要守牢底線,防範風險,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要讓更多農民深度融入農業產業鏈價值鏈,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推進建立我省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 環保產業成勢成型 成都將構建高能級生態環境產業生態圈
    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是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1月7日,全市環保產業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大會總結了2020年全市環保產業及科技創新工作情況,部署了2021年工作任務,公布了2020年環保科技成果庫入庫項目名單和2020年成都市環境工程與裝備製造二十強企業名單以及環境服務業十強企業名單。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有環保企業1052家,涵蓋環境服務、環保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產品、綜合資源利用等四大領域。
  • 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因此,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 放大生態宜居優勢 讓百姓共享「生態紅利」
    2019年,全區實現GDP14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6億元;完成工業開票銷售98.26億元,守牢了「穩」的基本盤,保持了「進」的加速度。」、高標準、高水平謀劃推進城市開發建設,全力打造與揚州新中心相匹配的城市經典。
  •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17-02-20 09:15:00來源:央廣網   據黃山市政府消息
  • ...生態水文調控、水生態系統構建等措施,恢復生物多樣性、增加...
    作為滇池水汙染治理以及昆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堅力量,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昆明滇投公司」)一直在為昆明市乃至雲南省的生態文明建設攻堅克難、衝鋒陷陣,譜寫著滇池治理的「滇投篇章」。多年來,昆明滇投公司圍繞「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型環保企業」的目標不斷發展,已在核心的水務環保領域構建了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擁有行業內領先的技術及卓越的研發能力。
  • 雲南省環保系統著力構建環境保護工作「八大體系」
    原標題:雲南省環保系統著力構建環境保護工作「八大體系」   日前,雲南省印發了《雲南省環境保護廳關於構建環境保護工作「八大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全面構建環境質量目標、法規制度、風險防控、生態保護、綜合治理、監管執法、保護責任和能力建設保障八大體系。
  • 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並舉 首府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呼和浩特新聞網5月20日訊 據《呼和浩特日報》報導(記者 雲豔芳)近年來,首府以更強的定力、更大的決心、加倍的努力,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 吉林省發布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
    原標題:吉林省發布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   近日,吉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吉林省水利廳、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共同發布了《吉林省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專項規劃
  • 我國將加快構建「一圈三區五帶」林業發展新格局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記者 劉羊暘)記者20日從國家林業局獲悉,「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構建「一圈三區五帶」的林業發展新格局。根據國家林業局近日印發的《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時期,將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三大戰略為重點,綜合考慮林業發展條件、發展需求等因素,優化林業生產力布局,以森林為主體,系統配置森林、溼地、沙區植被、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生態空間,引導林業產業區域集聚、轉型升級,加快構建「一圈三區五帶」的林業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