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加快構建「一圈三區五帶」林業發展新格局

2020-12-03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記者 劉羊暘)記者20日從國家林業局獲悉,「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構建「一圈三區五帶」的林業發展新格局。

根據國家林業局近日印發的《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時期,將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三大戰略為重點,綜合考慮林業發展條件、發展需求等因素,優化林業生產力布局,以森林為主體,系統配置森林、溼地、沙區植被、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生態空間,引導林業產業區域集聚、轉型升級,加快構建「一圈三區五帶」的林業發展新格局。

「一圈」為京津冀生態協同圈,打造京津保核心區並輻射到太行山、燕山和渤海灣的大都市型生態協同發展區,增強城市群生態承載力,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國際形象。

「三區」為東北生態保育區、青藏生態屏障區、南方經營修復區,作為我國國土生態安全的主體,是全面保護天然林、溼地和重要物種的重要陣地,也是保障重點地區生態安全和木材安全的戰略基地。

「五帶」為北方防沙帶、絲綢之路生態防護帶、長江經濟帶生態涵養帶、黃土高原-川滇生態修復帶、沿海防護減災帶,作為我國國土生態安全的重要骨架,是改善沿邊、沿江、沿路、沿山、沿海自然環境的生態走廊,也是擴大生態空間、提高區域生態承載力的綠色長城。

相關焦點

  • 加快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格局
    本報記者柴歸長沙報導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發展格局。    具體來說,「一核」,就是大力推進長株潭區域一體化,打造中部地區崛起核心增長極,帶動「3+5」城市群發展;    「兩副」,就是建設嶽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嶽陽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支持衡陽建設現代產業強市;    「三帶」,就是建設沿京廣、滬昆、渝長廈通道的三大經濟發展帶;
  • 權威發布: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第三節 發展格局        以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為基礎,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三大戰略為重點,綜合考慮林業發展條件、發展需求等因素,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要求,優化林業生產力布局,以森林為主體,系統配置森林、溼地、沙區植被、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生態空間,引導林業產業區域集聚、轉型升級,加快構建「一圈三區五帶
  • 十四五期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路徑選擇
    「十四五」期間,如何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動能,提升創新能力,選擇最佳實施路徑或策略,優化業務結構布局,加快實現集團戰略突破和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央企及地方國有企業面臨一項重大實踐課題。
  • 哈爾濱市將構建一核輻射三區聯動發展格局(圖)
    「十三五」期間,哈爾濱市將以建設「世界冰雪文化旅遊名城」和「時尚創意之都」為著力點,積極推進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遊、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和相關產業、文化與金融等四個融合發展,重點發展時尚創意、文化製造、文化服務等三大產業集群,打造「一核輻射、新區引領,三區聯動,兩翼齊飛」文化產業發展格局,著力提升文化產品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推動哈爾濱市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 【專欄】經濟發展新格局下,供應鏈金融如何構建新生態?
    近年來,我國的供應鏈金融雖然有了較快的發展,但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特別是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的戰略背景下,必須根據供應鏈經濟變化新特點,紮緊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敞口,設計好供應鏈金融的新布局,提升供應鏈金融在各項金融產品中的比重,加快供應鏈金融各項政策落地,以數位化為主要手段全面推動供應鏈金融生產能力的再釋放,充分滿足供應鏈經濟發展的需求,發揮金融在供應鏈經濟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新格局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 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全市上下要遵循都市圈演進規律,加快構建相互依存、互惠互利、水漲船高的區域協同發展利益共同體,為建設以成都為中心的現代化都市圈打下堅實基礎。遵循都市圈演進規律,我們要把準階段特徵和工作取向。
  • 積極探索生態發展區生態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
    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立足功能定位和生態優勢,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是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綠色發展必須取得的重大成果。  生態發展區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意義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的實踐抓手。
  • 突出宏觀統籌 構建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迅速,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服務業一些薄弱環節和共性問題開始顯現。它的出臺,對於構建功能突出、錯位發展、網絡健全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增強支撐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的功能,不斷滿足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中國經濟時報:《意見》提出了「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你認為,在新時代應該如何衡量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劉濤: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
  • 凝聚共識 形成合力 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
    二、準確把握《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推進路徑,確保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始終朝著《規劃綱要》這張宏偉藍圖指引的方向不斷前進。準確把握「一極三區一高地」戰略定位。
  • 賈治邦撰文談拓展現代林業三大功能構建三大體系
    一、發展現代林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發展現代林業,在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同時,不斷地滿足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各種生態需求、物質需求和文化需求,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    (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必須加強現代林業建設。
  • 紹興市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紹興市林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具備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一是生態區位重要性突出,地處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這是紹興市林業跨越發展的重要依據。3.5.2功能分區整個紹興市為南部高北部低,根據地形地貌、自然條件、現有林業產業基礎及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大體上可把紹興市劃分為三個林業建設區:濱海平原林業建設區、低丘緩坡林業建設區、山區陡坡林業建設區。
  •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年4月28日,省市主要領導到先行區調研,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北起戰略,2020年8月31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先行區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2021年,先行區將聚焦落實黃河戰略,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湖南省「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
    省委召開建國以來首次林業工作會議。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關於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湘林杯」林業建設目標管理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生態環境被列為推進科學發展的「四條底線」之一,「綠色湖南」建設成為全省重大戰略部署,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成為政府工作約束性指標。生物質能源納入新能源產業範疇,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組成部分。
  • 打造韶關南部融灣先行發展區 擘畫生態翁源綠色「蘭」圖——翁源...
    做大翁北片農旅生態融合發展區。該片區依託蘭花現代農業產業園,進一步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帶動蠶桑、水果、甘蔗等現代農業產業形成「一花帶五業」的產業格局,大力培育觀光農業、休閒農業、體驗農業、循環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業與電商、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強翁西片產城融合發展區。
  • ...建設工作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紮實推進生態環境...
    11月24日,自治區代主席藍天立到部分區直部門調研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強調要認真對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部署要求,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補齊我區基礎設施短板,精心謀劃包裝一批高質量項目,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盤子
  • 構建「兩軸三帶」打造「一核四區」
    貫徹落實區委全會一把手訪談之 剛剛召開的惠城區委八屆六次全會提出,要重點塑造 「四種理念」,大力實施「3+2」發展舉措,始終做到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以奮鬥姿態競逐一流中心城區,努力推動惠城發展實現質的跨越。圍繞這一目標任務,惠城各鎮街各部門如何搶抓機遇,為實現惠城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 福建平潭:加快建設「一島兩窗三區」
    9月26日上午,福建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平潭專場在福州舉行,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陳善光圍繞「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建設『一島兩窗三區』」這一主題,介紹了平潭建設發展情況。實驗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林文耀,實驗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蔡福勇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規劃系列研究之三——「十四五」期間城市群發展要突出五大效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充分總結髮展實踐,相繼提出京津冀協調發展、長三角一體化及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區域戰略,推進長江經濟帶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強調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為約束性基礎,以西部、東北、中部和東部四大區域板塊為主體,以城市群為引領,以「兩帶三圈」為重點的區域協調發展體系。
  •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構建這一新型分工體系很重要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當前,我國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的新型城鎮化分工體系。  我國城鎮化運作主體主要有兩大類,即大城市(包括超大、特大、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鎮(包括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鎮、特色小鎮等)。
  • 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 推動「三區」藍圖變為石景山現實
    回望過去五年,在全區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石景山區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生態文明、民生保障等各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區域全面深度轉型、高端綠色發展邁上了新臺階,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十四五」活力復興謀新篇時間的書頁不斷掀開,發展的命題日新月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