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現位於陝西乾縣的梁山,據《舊唐書》記載:「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可見乾陵的盜墓防護工作真是處處細緻。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乾陵才會成為唯一一個沒有被盜墓賊禍害過的唐皇陵。
乾陵規模龐大,歷朝歷代有不少盜墓賊試圖將乾陵盜掘,但是都未能成功,所以乾陵才能完好地保留到了現在。現在前往乾陵參觀的遊客,都可以看到在神道兩側的石刻群雕,這是61個失去了頭顱的「守靈人」石像。其實稱這些實相為「守靈人」其實並不準確,它們叫做「六十一蕃臣像」或「賓王像」。元代趙秉文在《過乾陵》一詩中,就曾經提到過這些石像:「左右蕃夷像,想見朝貢時。一抔土未乾,袞服易褘衣」。

01
這些石像的原型是大唐王朝治下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使節、鄰國王子等人,他們曾在唐高宗李治去世後前來參加葬禮。當時武則天為了顯示大唐國威,便令人按照這些官員使臣王子的樣子雕刻了石像,然後立於乾陵之前。為了讓後人知道他們是誰,還專門在這些石像背後刻上了他們的國籍、官職和姓名。不過由於年代久遠,現在大多已經不能辨認,只有七尊石像背後的字還能辨認。
這些蕃臣主要來自我國新疆地區,現在的伊朗、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等地。這些石像高度大約和真人差不多,穿著打扮都是依照真人雕刻,所以每個人都各具特色。但相同的是它們的姿態,每個人都雙手前拱,做出謙恭行禮的樣子,似乎在等到這皇帝的到來。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蕃臣石像的頭部卻都消失不見,這又是為什麼呢?

02
這些石像是從明代中後期開始遭受損毀,到滿清末年,石像的頭部就已完全消失。根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研究,以及民間說法的取證,這些石像的頭部之所以損毀,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發生於明嘉靖年間的大地震。根據《明史》記載,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1月23日子時,在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大地震,按照現在的地震等級區分,這次大地震應該至少在8級。由於大地震發生在子時,也就是半夜,所以造成了83萬多人死亡。而乾陵距離華縣大約100多公裡,也是屬於震中,也受災嚴重。這些石像的頸部是整座石像中最脆弱的部分,所以大部分石像的頭部由於劇烈地震而斷裂,隨著地形的改變有的頭部還滾落到很遠的地方。

03
第二個原因是偷盜和戰爭。在清朝末年,許多軍閥和外國人都打起了乾陵的主意,只是由於一直沒能找到地宮的入口,所以乾陵倖免於難,但是位於乾陵外的這些石像,卻有可能被外國人把頭部敲下來帶走,至於為什麼只帶走頭部,那是因為要把整座石像帶走實在太困難。
其實關於這些石像的頭部,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這些石像的頭部是在明朝時期,被周圍的百姓砍掉的。為什麼周圍百姓會幹這種看起來很無聊的事呢?因為當時有個外國使節來到中國,他到乾陵去遊玩參觀時發現了自己祖先的石像,他認為自己的祖先居然被雕成石像站在這裡守靈,實在有損國家顏面,自己的祖先也很不光彩。於是他便想把這些石像給毀了,但如果由他來動手的話,肯定會引起朝廷和當地百姓的不滿,搞不好還要抓他去坐牢。於是這個外國使節便絞盡腦汁地想出了一個點子。

於是他在乾陵附近住下,每天三更半夜的時候就跑到附近的莊稼地裡去大肆破壞。這樣來回搞了幾次之後,他又開始在百姓中傳播流言,說是乾陵的這些石像,經過了這麼多年已經成精,一到晚上就出來破壞莊稼。如果想要保護莊稼地不被破壞,就只能把這些石像的腦袋砍掉,這樣他們就不能動彈了。這種流言在當地越傳越玄乎,終於有膽子大的人抄起傢伙把石像的腦袋全給砸了下來。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外國使節達到了目的,開開心心的走了,當地的莊稼也沒有人再去破壞了。

結語
在歷史上,黃巢起義軍、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民國時期軍閥孫仲連等人都曾經去挖掘乾陵,但是都失敗了。近代又限於文物保護的技術不過關,於是政府幹脆將乾陵地宮封閉起來,沒有進行發掘。就現在的資料來看,乾陵這些石像的頭部,被地震所毀壞的可能性更大,畢竟當時那場大地震破壞力驚人,可能是有史以來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了。
參考資料:
《舊唐書》
《過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