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過陝西的乾陵,相信一定會被那裡恢宏的氣勢所吸引,如果是細心的遊客,相信一定會發現有兩匹帶著翅膀的天馬,頭上長角,為什麼會用這樣的石像來守墓呢?
乾陵兩側分別有瑞獸、牽馬人、蕃臣等石像,其中就有這樣的一對天馬。細細觀察,這對石馬頭上有角,兩肋之間有飄逸的翅膀,大小和真馬相似,看起來天馬健碩,帶著翅膀有凌雲之氣勢。據說,石馬的學名稱為「翼馬」,要說起關於天馬的來歷,最早在《山海經》中有相關記載「其狀如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在古代,馬是交通工具的代名詞,更代表著國力的發展水平,早在漢朝,我國就從國外進口汗血寶馬,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馬,都喜歡馬,馬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所謂放在墓前也是不足為奇的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鎮墓獸,在唐朝之前,秦漢就開始用鎮墓獸了,其中有一種的造型就是長著翅膀的獅子老虎,那麼在乾陵出現有翅膀的天馬也是常理之中了。另一方面,天馬只有帝王才能駕馭,是王權的象徵,寄予了一種莊嚴威儀的內涵。
天馬行空,說明這是一種神馬,從雕刻造型來看,這無疑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石馬渾圓雄壯,翅膀是雲朵的形狀,展示了古人無限的想像力,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更體現除了唐朝的國力強盛,蒸蒸日上的時代特徵。
還有人表示,石馬長著翅膀,代表著它可以載著唐王李治和武則天的靈魂上天,特別要強調的是,這些石馬胖乎乎地可愛,也從一個側面展示出了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觀。
其實不僅是乾陵中有天馬,在其他帝王墓中也出現過,充分說明了天馬的威儀,它代表著一種至高無上的皇權,也代表著當時堅不可摧的國力,當你親身走近的時候,你就會被這樣的石像所震撼,一種歷史的滄桑和古人的對未來的憧憬都蘊含在其中。
如果你感興趣,不妨到陝西的乾陵去看看,感受帝王身後的時空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