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唐高宗武則天乾陵 61尊蕃臣石像緣何「掉了腦袋」?

2021-01-08 華商網

石鴕鳥

蕃臣石像

                        

乾陵神道石刻

  位於陝西乾縣境內的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座一對夫妻、兩朝皇帝的合葬陵,也是目前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證實的唯一一座未被盜掘且保存最完好的唐代帝王陵,僅地面上的石華表、石馬、石人、無字碑等文物,場面就已很壯觀。「乾陵地宮究竟有多大」「地宮裡藏著哪些奇珍異寶」「六十一蕃臣像緣何沒了頭」……多年以來,種種謎團更是增添了乾陵的神秘色彩。9月17日,記者來到唐乾陵實地探訪。

  石鴕鳥身上的「孔洞」謎團

  9月17日,記者開車從西安出發,向西行駛不到100公裡,就到達了乾陵所在的梁山腳下。梁山海拔104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位於北峰之上。從山腳拾級而上,穿過兩座東西對峙山峰上的乳闕,眼前頓時豁然開朗。

  乾陵初建時,擁有氣勢磅礴的陵園規劃和布局,建築眾多,宏麗無比。記者沿乾陵神道一路走來發現,如今地表留存有上仙觀、獻殿、王賓殿、六十朝臣畫像祠堂、四門闕樓、下宮等大量的建築遺蹟和華表、翼馬、石獅、石鴕鳥、翁仲、無字碑、述聖紀碑等120餘件(組)大型唐代石刻,「唐代石刻藝術的露天展覽館」的美譽的確名副其實。在這些石刻文物中,乾陵神道兩側的一對石鴕鳥顯得尤為特殊,關於它的象徵意義,多年以來學界爭論不休。「兩個石鴕鳥身上都有水泥修補的圓形痕跡,說明該處原本是圓形的孔洞,圓孔四周密布的撞擊點『瘢痕』是比較尖銳之物撞擊所致。」有專家認為,石鴕鳥象徵的是中國古代的射侯,即後人所說的箭靶。

  「石鴕鳥身上的孔洞,是人為破壞的結果。」面對遊客的疑問,長期在乾陵從事導遊工作的蔣旭晨說,1954年至1955年,我國著名文物專家王翰章與賀梓城奉命修復、保護乾陵石刻文物。當時,他們整修了述聖紀碑,並將撲倒在地的石刻扶正,而唯獨不見鴕鳥雕刻。四處打聽尋找,最後在附近村民家發現了這對石鴕鳥,可是讓他們哭笑不得的是,鴕鳥身上都被鑿孔,插入軸輥,做了水井的轆轤樁。後來,在他們的說服下,村民將石鴕鳥送回陵園安置。

  61尊蕃臣石像緣何「掉了腦袋」

  在乾陵的三出闕遺址旁邊,分布著61尊蕃臣石像,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有的穿緊袖衣服,有的腰束寬帶,有的足蹬皮靴,兩手前拱似祈禱,整齊排列在陵前,既是對唐朝皇帝恭謹稱臣的反映,也是他們歸命中央、侍衛宮闕的縮影。

  這61尊蕃臣石像大約建成於武則天去世前後,初建時,每個石像背部均鐫刻有姓氏、職官、族別和屬國等文字,表明他們是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但這些文字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大都漫滅不清了,只有7尊石像上有殘存文字,還可以識讀。宋朝時有一位叫遊師雄的官員,他曾經考察過這些石像背部的文字並作了記錄,其中有35尊石像可以弄清他們的身份。這些人按所屬國別和地區,可分為六類,如唐安北都護府下的回紇諸部都督;來自安西都護府屬下蔥嶺以東的各族首領、都督;來自唐北庭大都護府屬下西突厥地區的都護、都督和吐谷渾的首領等。他們中真正的客使和僑居長安的王賓不過五六人,絕大多數是唐王朝屬下的各族官員或質居長安的諸屬國國王、王子,其中又大多是唐朝的大將軍、十二衛將軍,同時受命兼任唐邊疆地區的地方行政長官,官品一般都在三品以上,有的甚至官居一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蕃臣石像脖子上斷裂的痕跡清晰可見。那麼,石像的頭什麼時候被砸掉的?營建乾陵時,石像肯定是完整無缺的,但直到現在,也無人能說清是什麼人、在什麼年代、為什麼將石像的頭顱砸掉。有人認為是八國聯軍侵華時,見唐陵前立有外國使臣,感到有辱洋人的臉面,所以把石人頭全部砍掉了。但實際上八國聯軍侵華時並未到過陵地,這種說法有待商榷。有人認為砸頭是在明朝末年,當時瘟疫襲擊乾縣,病死的百姓不計其數。當地老百姓認為,瘟疫的來源可能是乾陵中的這些少數民族首領和洋人在作怪,因而群起將這些石像的頭都「搬了家」。乾陵博物館原館長樊英峰則推測,這些石像頭可能毀於明代華州大地震,「地震導致石像倒塌,頭部缺失。」這次地震發生於1556年1月23日,地震波震撼了大半個中國,方圓幾十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一剎那間,顛簸蕩搖,聲如雷鳴,地裂如畫,或突成山阜,或陷作溝渠,無數建築物,頃刻坍塌傾頹。

  乾陵地宮究竟有多大

  多年以來,關於乾陵地宮有多大、有多少文物等問題爭論不休,並愈演愈烈。

  「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則天,在他們的生前根本就沒有為自己『預修』過規模巨大、奢華無比的陵墓。」建築學家陳景元在自己的博客中稱,唐高宗李治公元683年12月立下「陵園制度,務從節儉」的遺詔後,在洛陽貞觀殿去世。公元684年8月葬於乾陵。從這個過程中人們可以看到:安葬唐高宗的地宮,從選定墓址、調集工匠、準備材料,到挖開墓道、穿鑿山巖、形成墓室、主棺入葬、封閉墓門等一系列的實質性工作,前前後後,滿打滿算也只有7個多月的時間。

  從春秋戰國,到兩漢曹魏時期,歷史上的國君和帝王,在土層深厚的地區,要用7個月時間,建造黃腸題湊的地宮,那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要在堅硬的巖石山體上,想用7個月的時間,就能建成一座富麗堂皇的地下宮殿,這不是痴人在說夢話,就是文人的一種臆斷,鑿山為陵又不是乾陵所特有的,類似的工程就有很多。

  以唐太宗的昭陵為例,早年他決定以鑿石方式「預修」自己的墓室,在13年的時間內,總共形成5300立方米的容積,按照工程量及耗用的時間,可以估算出它每天只能鑿出1.1立方米的墓室空間。7個月的時間,按照每天1.1立方米的效率估算,在梁山的山體上,最多只能打出230立方米的有效空間,這就是唯一真實的乾陵地宮。

  對於曾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的「乾陵陪葬珍寶至少500噸」的傳言,早在13年前,乾陵博物館就專門召開了一場發布會,斷然否定了這一荒謬的說法。用噸計算兩朝皇帝玄宮內的包括書法作品、絲織品等在內的珍貴文物,遠離學術和專業修養。

  「客使圖」再現絲路文明

  乾陵周圍分布著許多陪葬墓,集中在陵園東南的陪葬墓有17座,已發掘的有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薛元超、李謹行等5座。這幾座墓的內部結構基本相同:地面建有覆鬥形墳丘、方形圍牆、土闕,前有神道及石刻遺物,地下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甬道、前後室等組成,石棺棹位於後室。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員在墓壁上發現了線條流暢,形象生動的壁畫,有出行圖、宮廷生活圖、天象圖等。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章懷太子李賢的墓中共有54幅壁畫。進入墓道後,由南到北可見東壁繪有大幅狩獵出行圖、客使圖和青龍圖;西壁繪馬球圖、客使圖和白虎;接下來是10組過洞壁畫,分別是司閽和儀衛圖,還有形態各異的宮女、內侍、侏儒等;在墓室頂部還繪有日月星辰等天象圖。其中,珍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客使圖」是最直接反映唐代對外交流的唐墓壁畫,它描繪的主要是唐代的外交機構鴻臚寺官員接待外國使節的場景。畫面中前三位是唐朝鴻臚寺官員,均穿著初唐時期的朝服,氣度沉穩,雍容自如,神情肅穆,面面相對,似乎正在商討事宜。後面三位,為首者禿頂,濃眉深目,高鼻闊嘴,身穿翻領紫袍,腰間束帶,足穿黑靴,推斷應是來自東羅馬的使節。中間者頭戴尖狀小冠,冠前塗紅色,旁邊加插鳥羽,身穿寬袖紅領白短袍,下穿大口褲、黃皮靴,推斷是來自朝鮮半島的新羅國使節。最後者頭戴翻耳皮帽,圓臉,身著圓領黃袍,腰間束黑帶,外披灰藍大氅,下穿黃色毛皮窄褲、黃皮靴,應來自我國東北的靺鞨族。

  唐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鼎盛時期,絲綢之路連通唐都城長安與西域,各國使節聚集長安。據史料記載,當時「萬邦來朝」的都城中外來人口不下十萬。相對於中原本土而言的外來文化也與漢文化交互融合,形成了「胡漢交融」的歷史景象。

來源:三秦都市報

相關熱詞搜索:石像乾陵地宮章懷太

相關焦點

  • 乾陵墓前的石人像,為啥都被削去頭顱?附近農民:跟外國人有關
    引言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現位於陝西乾縣的梁山,據《舊唐書》記載:「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可見乾陵的盜墓防護工作真是處處細緻。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乾陵才會成為唯一一個沒有被盜墓賊禍害過的唐皇陵。乾陵規模龐大,歷朝歷代有不少盜墓賊試圖將乾陵盜掘,但是都未能成功,所以乾陵才能完好地保留到了現在。現在前往乾陵參觀的遊客,都可以看到在神道兩側的石刻群雕,這是61個失去了頭顱的「守靈人」石像。其實稱這些實相為「守靈人」其實並不準確,它們叫做「六十一蕃臣像」或「賓王像」。
  • 武則天墓前有61尊無頭石人,身份成為謎,最後卻被兩位農民破解
    一直到他去世之後,武則天便登上了皇位。武則天在皇位,做出了一系列讓後惠及百姓的事情,並且受到了大家褒貶不一的評價,因此武則天離世之後,讓人在她的墓前放一座無字碑。此外,武則天墓前還有61尊無頭石人,身份成為謎,最後卻被兩位農民破解。
  • 陝西一農民上田耕地,挖出61顆石制「人頭」,揭開武則天墓謎團
    ,武則天駕崩之後,被下一任皇帝遵照遺命,用「則天大聖皇后」的身份葬入了乾陵。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石頭人,但奇怪的是,這些石頭人竟然沒有頭只有身體,而這些石頭人的腦袋到底去哪裡去了,一度成為了學者專家心中的疑惑,可惜通過資料和研究之後,一直都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 武則天在位時,一共多少個民族是一家?她竟創下了世界紀錄
    九十年代的時候,陝西省乾縣瓜婆嶺村的兩位村民發現雕刻精美的石刻頭像,村民就趕緊把石像送到了陝西省文管局,專家仔細觀察以後驚呆了!這竟是乾陵上的,乾陵位於陝西乾縣城北的梁山上,是唐朝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與他的妻子武則天的合葬陵。那麼,村民發現的人頭石像和這鼎鼎大名的乾陵有什麼關係呢?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百年來難以解釋
    無頭石像之謎 武則天葬於乾陵,乃是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古帝王之墓,皆由風水之士潛心推演,尋找龍氣繁盛之處,以保證龍御歸天之後的帝後在天宮不被打擾,更是護佑家族的江山社稷綿延萬代。所以,對於武則天墓穴無頭石像的奇觀,歷代頗多涉及封建迷信的揣測。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百年難以解釋,結果被倆農民解開
    無頭石像之謎 武則天葬於乾陵,乃是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古帝王之墓,皆由風水之士潛心推演,尋找龍氣繁盛之處,以保證龍御歸天之後的帝後在天宮不被打擾,更是護佑家族的江山社稷綿延萬代。所以,對於武則天墓穴無頭石像的奇觀,歷代頗多涉及封建迷信的揣測。
  • 武則天的墓前為何有61個無頭石像?千年謎團被兩位農民揭開
    畢竟影視劇中我們就看過了各式各樣的武則天,她的善良與狠辣、她的無奈與無畏。  可是對於她墓前的61個無頭石像,想必不少人都不了解。  當時唐高宗繼位,她順利依託於唐高宗,至此,武則天的序幕也漸漸拉起。  一代女皇之路  上位的李治封武媚娘為昭儀,而後被封為皇后。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年來無人能解,最後卻被兩農民破解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武則天下令讓吏部尚書負責乾陵的工作,第二年李治下葬,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在上陽宮病逝,次年與唐高宗合葬在乾陵。
  • 武則天陵墓前的61個守靈人,為何全部沒有頭顱?真相令人驚嘆
    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逝世,享年82歲,與李治合葬埋在了乾陵,在武則天的陵墓前,有61個守靈人,這些都是曾經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忠臣,武則天雖是一介女流,但是識人用人的水平很高,這些人死後,武則天特賜他們可以葬在乾陵,這在當時是非常大的榮耀。
  • 武則天墓前61個無頭石像,「千年未解之謎」,結果被兩老農一鋤頭解開
    ——黃光任《女皇》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稱帝之路相當坎坷,所以在她一手遮天時遭到諸多人反對,甚至做出造反的行為,好在她比歷史上那些昏君能力強,所以歷史中被世人稱讚為傑出的女政治家。她是一位擁有聰明才智的統治者,當初大唐盛世武則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公元705年,武則天在位的第十五年,因病臥床不起,最後不治身亡。
  • 陝西乾陵的石馬竟然帶翅膀?你知道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
    如果你去過陝西的乾陵,相信一定會被那裡恢宏的氣勢所吸引,如果是細心的遊客,相信一定會發現有兩匹帶著翅膀的天馬,頭上長角,為什麼會用這樣的石像來守墓呢?乾陵兩側分別有瑞獸、牽馬人、蕃臣等石像,其中就有這樣的一對天馬。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百年來無人能解,卻被兩位農民解開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百年來無人能解,卻被兩位農民解開導語:可是我們古代的皇帝,就不得不說到回憶的女皇帝武則天。或許我們看了很多關於武則天的影視作品,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年代,一個女子能夠成為一國之君,絕非易事。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百年來難以解釋,結果被兩位農民解開
    三、無頭石像的秘密 武則天死後,與高宗合葬於乾陵。歷來,古代帝王墓便是絕妙的風水寶地,不僅要保障陵墓不被盜竊,還要保證龍氣會綿延給後世每一位子孫。乾陵是武則天親自命頂尖的風水大師挑選的地方,整個修建過程更是少有人知曉,加之乾陵是唐十八陵墓中保存得最為完好的一個墓,這就讓乾陵蒙上了一層層神秘的面紗。
  • 武則天墓前61個無頭石人,真實身份已確定,但為何沒有頭顱?
    在她墓前有61個石人,都被雕刻成十分恭敬的姿態站著,就像在被訓話一樣。不過這些石人可不像兵馬俑一樣是護衛君主的衛士,相反他們身份高貴的多。他們每一個都象徵著一個外邦國家,全部加起來也就是當時所有臣服於大唐的外邦。不得不說,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些石人的確使墓主人顯得更加高貴。
  • 傳說在乾陵,有人譏諷就會颳風打雷,此人不信邪,對武則天像大罵
    武則天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傳奇的女性,除了那些亂七八糟的女皇,就只有武則天能夠在男權社會登上權力頂峰了。歷朝歷代對武則天的評價有很多爭議性,一方面認可她的政治才能,另一方面認為她殘暴好殺、生活作風也不太好。就像武則天去世後立的無字碑一樣,是非功過就留待後人評說吧。
  • 乾陵發現十餘處神秘圓環狀遺蹟 真實涵義待研究
    中新社西安十二月二十日電(記者 冽瑋)地處陝西關中平原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之合葬墓陝西省文物工作者日前在對乾陵遺址進行大範圍勘探過程中,意外地發現陵區南部存在十餘處巨型圓環狀遺蹟,其中最大的直徑約一百一十米。有關專家認為其真實涵義尚待研究。
  • 航拍照片顯示乾陵有十餘處神秘的巨型圓環狀遺蹟
    華聲報西安消息:埋葬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與唐高宗的乾陵,因其宏大的建築格局和難以估量的地宮遺存,以及「無字碑」、「無頭俑」之謎難解而舉世矚目。陝西考古人員日前對乾陵遺址調查時,意外發現陵區南部存在十餘處巨型圓環狀遺蹟,其中最大處直徑約一百一十米。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專家尚未能解釋其由來和目的,更增添了乾陵的神秘色彩。
  • 漲知識|復活節島石像不只有腦袋 還有身體!
    這些石像,是散落在智利復活節島上的摩埃(Moai)石像。 全島共有 887 尊石像,其中絕大多數都只露出一個腦袋 ... 或者只露出臉的一小部分 .... 除了全島面海的摩艾石像群是露著腦袋和肚子整整齊齊地排列著, 其他石像似乎都只有腦袋的樣子 ...
  • 乾陵石鴕鳥寓意奧妙高深
    乾陵石鴕鳥(資料圖片)  記者呼延思正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乾陵陵區龐大的石刻群為世人矚目。乾陵神道兩側自南而北依次對列的石刻有華表、翼馬、石鴕鳥、石馬與牽馬人、石翁仲等。這些陵墓石刻具有哪些象徵意義,至今為學者們聚爭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