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窗波段X射線的新發現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開發出一個高重複頻率的雷射源,該雷射源會產生跨越整個「水窗」波段的相干軟X射線。這項技術突破可以推動對生物,化學和材料科學以及物理學的廣泛研究。大約20年前首次證明的產生亞飛秒持續時間的光脈衝的能力已經引發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原子秒科學和技術。
-
齊魯師範學院成功舉辦第三屆X射線雙星多波段研討會
齊魯師範學院成功舉辦第三屆X射線雙星多波段研討會 2020-12-22 1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利用相干x射線衍射技術,科學家可以高精度地測量納米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應變。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
-
EUV和X射線波段的三維陣列成像研究獲進展
而廣義Fibonacci結構的多層焦面之間的距離更易具有宏觀尺度,故此在長波段更易用於光學顯示、虛擬投影技術、雷射加工、雷射分束、光束合成等。利用不同的波段可以實現從微觀到宏觀距離的自由調控。在可見光波段,通常利用浮雕技術調控光束的波前位相,但這種技術方案在EUV和X射線波段很難實現。
-
世界最大X射線雷射器首次發出雷射脈衝每秒27000個
【PConline資訊】在科幻電影中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雷射器,現在雷射器成為現實,而且世界最大X射線雷射器在最近實現首次發出雷射脈衝,據外媒報導,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作為世界上最大的X射線雷射器近日在德國漢堡首次發出雷射脈衝並將於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
世界上最大的X射線雷射器首次發出雷射脈衝
長度為3.4公裡(2.1英裡)的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將在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當正常運行時,XFEL每秒可發射多達27000個脈衝 - 相對於以前每秒最大120個脈衝而言,這是相當大的改進。自由電子雷射器以同步加速器的原理工作,通過將電子加速到相對速度而產生高強度電磁輻射,然後引導它們通過特殊的磁性結構。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發展的寬波段X射線源用於實現在NIF中的新的測量
,可以利用該X射線源來診斷實驗中的溫度用來探測行星中的狀況。非糾纏脈衝形狀被轉換為峰值功率平臺的重疊區域 LLNL的物理學家 Andy Krygie,同時也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說到:在國家點火裝置中經過一系列的X射線源的發展實驗,我們可以探測鈦薄膜產生比在X射線光譜範圍中感興趣的內爆艙背光燈所產生的X射線的30倍的連續X射線,是在同一雷射狀況下在金膜中所產生 的X射線的2到4倍多, 理解擴展
-
科學家開發出雷射驅動X射線成像的數值能力
X射線圖像由內華達大學,裡諾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的田田宏志領導的一組科學家證明,數值建模可以使用雷射產生的X射線準確地再現X射線圖像。這項工作說明了使用廣泛可用的數值工具對X射線圖像進行建模和預測的數值方法。高強度雷射可以在雷射與目標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強烈的X射線束。這樣的雷射產生的X射線已經被用於記錄包括壓縮的雷射聚變燃料在內的各種物體的X射線圖像,但是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用於放射線圖像的定量比較的數值工具。澤田說:「現實模擬雷射產生的X射線照相的挑戰在於其空間尺度。」
-
上海科技大學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波段50MW脈衝功率源固態...
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上海科技大學的委託,就「上海科技大學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波段50MW脈衝功率源固態調製器」項目(項目編號:1960550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19605501 項目名稱:上海科技大學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波段50MW
-
最強X射線雷射器升級:每秒1百萬次射線脈衝 亮度是原先1萬倍
要想使雷射束的亮度達到原來的10000倍,雷射束每秒需要產生1百萬次X射線脈衝。新加入的X射線雷射束將和已有的雷射束一起運行,每道雷射束將佔據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簡稱SLAC)2英裡(約合3.2公裡)長的直線加速隧道的三分之一。
-
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發展寬波段射線源用於實現在NIF中的新的測量
非糾纏脈衝形狀被轉換為峰值功率平臺的重疊區域LLNL的物理學家 Andy Krygie,同時也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說到:在國家點火裝置中經過一系列的X射線源的發展實驗,我們可以探測鈦薄膜產生比在X射線光譜範圍中感興趣的內爆艙背光燈所產生的X射線的30倍的連續X射線,是在同一雷射狀況下在金膜中所產生 的X射線的2到4倍多,理解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tended X-ray
-
天文科普:宇宙不黑暗,洞察不可見的宇宙——X射線空間望遠鏡
如果我們定量的來看一般的是把波長在0.01納米至0.1納米之間的光子能量在十千電子伏特到100千電子伏特之間的,然後把波長在0.1納米至十納米之間的軟x射線,那麼它也和紫外線一樣。x射線的也會有另外一種劃分的方法,也就是說把1納米到10納米米之間稱為軟射線,0.1納米到1納米之間稱為1x射線。還有0.01納米到0.1納米稱為超硬x射線。
-
光學科普 | 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下,漫遊獵戶星雲
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下,漫遊獵戶星雲。其中可見光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紅外光由斯皮策空間望遠鏡拍攝。
-
花17年進行10242次觀測,偶然發現47363個X射線源!
下圖上散布的紫色線條和斑點顯示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所有的x射線源都是由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x射線空間觀測站在太空17年間偶然探測到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故意瞄準的。這張圖片是基於一個名為3XMM-DR8的目錄,這是xmm -牛頓x射線源最新公開發布的目錄,由xmm -牛頓研究科學中心代表ESA創建。
-
科學家利用空心雷射產生更強X射線
一份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史丹福大學合作的研究發現,在電子組的外面套上一圈空心雷射束,能夠產生更強的X射線。科學家將電子組壓縮並加速至接近光速,再施加磁場,產生X射線。研究者發現,當電子組的形狀為長條且光滑,像一個美式足球的時候最穩定,產生的X射線適合高解析度成像。可是由於真空中產生的電子互相排斥,使電子組變短且不均勻,「像帶刺的癟了氣的足球」。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SLAC科學家卡爾巴霍(Sergio Carbajo)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在電子組的外面套上一圈空心的雷射束。
-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 通過實踐證明:X射線探傷應用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先進的檢測手段為產品品質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使現場檢測從外觀目視提升到了內部探傷微觀檢測,使我公司的產品品質進人新的階段
-
X波段是什麼_X波段波長
打開APP X波段是什麼_X波段波長 秩名 發表於 2011-12-31 17:16:31 波段在指定的最低波長與最高波長之間的波長範圍。
-
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閒話不多說了,下面看看我們今天的知識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X射線和Y射線與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屬於同一範疇,都是電磁波,其區別只是在于波長不同以及產生方法不同,因此,X射線和r射線具有電磁波的共性,同時也具有不同於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其他電磁輻射的特性。(註:介紹兩種射線優缺點,它們的波長也就是能量的大小。)
-
科學(普)有道:X射線
x輻射波長為0.01至10納米,或頻率為3×1016 Hz至3×1019 Hz。這使得x射線的波長介於紫外線和伽馬射線之間。x射線和伽瑪射線的區別可以根據波長或輻射源來區分。有時x射線被認為是由電子發出的輻射,而伽馬輻射是由原子核發出的。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是第一個研究x射線的人(1895年),儘管他不是第一個觀察x射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