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沒有哲學?你問問這群人答不答應

2021-01-08 精雕細課

「最哲學」的時代

2015年,霍金預言:未來100年內,人工智慧會比人類更聰明,最終人類將被機器人控制。

不管這是不是危言聳聽,現代技術進入加速期,已然成為無可爭辯的事實。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天天過著,覺得今天跟昨天、前天沒有區別。但這顯然是假象,是經不起推敲的。實際上,技術每天都在改變世界,改變我們的生活。

比如,5G時代已經到來,人類生活又將加速;

比如,大數據技術讓新冠肺炎的防控更省人省力;

比如,很多企業的應屆生招聘,已經開始用AI面試……

面對這種習焉不察的變化,不斷地反思才顯得尤其重要。可我們每天都被淹沒海量的信息和日常的奔忙所裹挾,缺少不斷反思自己和世界的智慧。越是這個時候,我們就越需要哲學這門愛智慧的科學,來提醒來啟發。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年學哲學在社會上正經歷著一個回潮,著名學者孫周興直接定義號召說:「我們時代是『最哲學』的時代。在現代技術加速推進、世界巨變、生命本質變異的未來新文明時代,哲學在新的生命規劃、生活世界的重建、個體自由的維護等方面都將有大作為。」

那麼哲學到底是什麼東西,聽起來如此高大上的學科,是不是很專精,要是大學沒選這個專業,就學不來搞不懂它呢?

哲學,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實際上,哲學非但不虛無縹緲,反而非常「接地氣」,能源於生活,更能用於生活,為生活提供指導。因為哲學不只是一套世界觀和方法論,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何善蒙,更傾向把哲學解釋成分析、判斷和選擇的能力。

分析、判斷、選擇,其實這幾個詞理解起來都不麻煩,但越是簡單的詞才越說明它距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非常近,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做分析判斷選擇。比如,換工作時,我們就需要分析各個offer的優劣勢,做出判斷,然後才能選擇去哪家公司。

要進行分析判斷,我們必須得要有自己的立場,有我們思想的出發點,這其實就相當於「世界觀」了,你的世界觀決定了你怎麼分析一個東西,判斷一個事物。一個境界高的人,有智慧的人,在分析和判斷時就更能看清問題的本質,用嚴密的哲學分析,尤其是邏輯思維進行有效的判斷。

分析判斷好了,就是選擇,做出正確或者至少最符合你偏好的決策,這就是「方法論」。

然而,倘若你細品一下,「世界觀和方法論」這種稱呼,太過抽象和生硬,很難嵌入到我們瑣碎的日常生活之中,反而是「分析判斷選擇」的說法,特別容易帶入平常遇到的各種情景裡。所以如果你把哲學替換成分析-判斷-選擇,就會發現,這是個動態的過程,能體現出人的智慧。

中國有哲學嗎?

明白了哲學是什麼,很多人心裡依然會犯嘀咕:道理我都懂,但很多人都說,中國沒有哲學啊,因為哲學這個詞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我們古代只有思想,卻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哲學。

當然,如果你從哲學這個詞的由來分析,它和中國古人確實沒什麼關係了。但如果你用上面何善蒙老師的概念,「哲學就是分析-判斷-選擇」來理解,這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一種品質?每一個傳統是不是都有這樣的一種智慧傾向?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想要了解、認識哲學,當然要學習我們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的智慧,學習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哲學。

中國人的哲學最關心的是什麼?在何善蒙老師看來,最關心的是三個東西,個體、時間、實踐。

個體就是個人,這個很好理解。時間是用來幹什麼的?中國人對時間特別敏感,總愛講與時俱進,因為時間就是人的生命展開的過程,而過程之中個體在進行著實踐,形成經驗。

所以個體+時間+實踐,連在一起表明,研究中國哲學,就是要理解個人在自己具體的時空處境中做出來的具體行為。

相關焦點

  •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這幾部書籍算得上哲學著作嗎?
    黑格爾曾著有一部哲學學術著作《哲學史講演錄》,在這本書裡,他在論述中國儒家的思想時,其如是說道:我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指《論語》),裡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
  • 央視評論:美方想和中國「脫鉤」?問問經濟規律答不答應
    這意味著中國重新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再次證明了所謂「脫鉤」的荒謬性。《華爾街日報》感嘆說,疫情之下,「對美國而言,中國是目前陰暗的全球貿易版圖上的亮點」。認識到這一點的不只是美國媒體。摩根大通亞太區執行長郭利博近日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開始出現「V型」復甦跡象,中國經濟回暖對全球市場恢復都有利。
  • 中國,兩大太空奇蹟!以前你愛答不理!今天你高攀不起
    因為,在開建之前,幾乎沒人相信,中國能夠獨自辦成這兩件大事! 首先是,外國人不相信中國能夠做到!它們還千方百計阻攔中國參與! 先說國際空間站。上世紀90年代,美國、俄羅斯等世界航天強國,強強聯手,開始研製國際空間站。
  • 中國哲學有沒有本體論?
    中國哲學有沒有本體論曾經是哲學界的爭論話題。有人主張有,有人主張無,當然,這問題的關鍵是「甚麼是本體論」。這問題和「中國有沒有哲學」一樣,中國的學問自古以來就沒有「哲學」這一科,沒有這種分類,就如沒有「科學」這個科目一樣。
  • 中國人生哲學的高階管理哲學,一篇文章帶你全面認識中國哲學
    此外,中國哲學是人的哲學,人要實踐以提升生命境界,所以沒有能力的提升也就沒有管理他人的實效,因此,高管理也是必須以個人自我管理為實踐的基礎,不過,本文著重於高階管理,個人自我修養的人生管理及生命管理的問題,暫不深入。
  • 究竟有沒有「未來哲學」呢?
    後來我終於變成家長了,時代變了,孩子成中心了,什麼都得看他高興不高興。所以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是屬於整個歷史長河裡最不幸的一代人,不前不後,兩頭都沒有落著。 我們小時候大家都講過去什麼傳統,當我們好不容易學會了,開始講創造了,講未來了。我可能有點開玩笑了,其實有一個更簡單的解釋,就是關於過去我們有的可講、有的可反思,關於未來我們沒的可講。
  • 沒有哲學的國度——胡適,經學壓制了哲學的發展,中國只有思想!
    可以說,如果按照當時的一種路徑發展,中國並非沒有哲學,更沒有對於中國哲學的種種疑問。但問題就在於中國哲學的發展戛然而止。此後,儒家被奉為經典,被奉為國學之核心。儒家的四書五經和種種道德社會裡倫理觀念成為了千年的不可更改的教條。哲學發展促進之核心就在於這一體系不斷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變化,創新。
  • 蓬佩奧稱中國帶給北極危險,華春瑩反問:美派艦來南海在幻想什麼
    為了對付中國,美國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例如在北極問題上拉攏俄羅斯,並離間中俄關係、稱中國是北極圈外國家無資格出現在北極圈內。近日,即將卸任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又連發10條推文,主要圍繞「中俄威脅」說事。
  • 搞笑段子:老師被我們氣退群了
    老師退群了我做夢都沒想到今天老師被自己提出的問題氣退群了!今天老師在班級群裡發了一張圖片,問我們知不知道這是什麼水果,我一看這不就是「八月炸」嗎?於是馬上第一個回答——八月炸。老師馬上反問我:「八月炸,那七月九月它炸不炸?」
  • 那名在網上辱罵「中國氫彈之父」的網友終於被刑拘了
    這不,近日江西一名在網上辱罵已故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的網友已被行政拘留十五日。小編不得不為鄱陽縣公安局點個讚,同時也再次提醒一些別有用心的噴子們:噴人是有風險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噴,尤其是一些對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更不是你們這些「鍵盤俠」能撼動得了的,還要問問我們的政府我們的人們答不答應!曾有網友稱:「如果不是搞氫彈,諾貝爾獎是妥妥的。
  • 哲學入門書單:沒有哲學,人生是盲目的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是對於人生道路的系統的反思;是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的嚮導;是我們正不斷地行進於其上的生活道路;是愛智慧以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
  • 搞笑漫畫:女子投胎轉世不報答恩人,確實報答了讓她死去的人?
    那麼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帶來一則搞笑漫畫:女子投胎轉世不報答恩人,確實報答了讓她死去的人?老杜最近交了一個女朋友,長得俊俏動人,讓老杜心生歡喜,慢慢的時間長了,老杜對女子越來越痴心,就像娶她為妻,老杜害羞的問女子,沒想到女子竟然答應了,老杜開心的都合不攏嘴了。
  • 中國哲學的「本體」
    中國哲學界經常鬧些本土哲學的爭論。比如有些人認為中國沒有西方哲學那樣的本體論;即便像有些見解的,看法也很膚淺。比如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鄧曉芒就簡單地斷言說,中國哲學是以「無」為本體,西方哲學是以「有」為本體。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先說什麼叫本體?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至於其它人,除了馬克思主義可能多多少少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大體上他們在讀書方面還是受中國傳統的影響比較大,例如儒家經典傳達出的思想,比如孝順父母與其日常生活關係更大。儘管幾乎所有人都能接觸到現代科學技術,但一般人並沒有特別多地去了解它背後的思想。當然,是否需要對大眾普及西方哲學,這很難講。但是對於中國知識分子來說,認識西方社會,我們肯定要對其有很深的了解。
  • 微信群裡長期潛水不說話的人,都在看什麼?
    這段時間你宅在家裡 是否覺得自己無事可做 離開了公司、學校、辦公室 沒有了工作的氛圍 最容易使人頹廢 可在這段悠長假期裡
  • 不懂哲學的人生不值得過
    吳又可答:「《黃帝內經》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亂治未亂。』歷朝歷代始興終衰,其中道理皆是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我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痊癒。」而就在當夜,孫傳庭下令,將瘟疫未痊癒的一百多名士兵全部燒死。第二天,孫傳庭引兵出關。最終戰死潼關,全軍覆沒。兩年後,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滅亡。對於國家而言,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終將滅亡。
  • 作者本人答不對語文閱讀題 猜"作者意圖"頻出錯
    近些年,屢屢見到有文章被選入語文試卷的作者,以玩笑的口吻說,自己去答,也只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數。就在兩天前,《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名為《我是作者,卻答不準文章的「作者原意」》的短評,起因是一位記者去年9月的一篇報導被選用為閱讀理解的材料,他嘗試作答之後發現,「這篇12分的閱讀理解我最多只能拿到6分,處於不及格的邊緣,看上去略顯尷尬」。
  • 西方人不懂中國哲學,暴露出他們思維方式上的短板
    提到哲學一般會認為哲學是一門學科,因為許多的大學裡都開設有哲學系,那麼似乎哲學也應當像文科、理科、工科一樣是一門經世之學了,如果說哲學也像工科一樣發源於西方,那麼西方人所說的,「中國沒有哲學」這種說法似乎也是說得通的。經世之學著眼於細節,哲學著眼於大局、著眼於境界的開拓。哲學對經世之細節似乎無從著力,卻是可以引領經世之學。西方人為什麼會說「中國沒有哲學」呢?
  • 宇宙中有沒有外星人?員工群聊引發爭論,你覺得有必要嗎?
    群聊糾結外星人的存在一切還要從2015年7月14日說起,相信一些小夥伴們,還記得當時發生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上網絡搜尋,甚至還能夠看到當年激烈的爭吵,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看一看,當年發生的事情,他們兩個爭吵外星人這個話題,於是開始討論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每個人對外星人的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可是正是這個爭吵卻引起很多人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