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提升】喝酒聚餐出了意外要擔責?

2020-12-06 澎湃新聞

【雙提升】喝酒聚餐出了意外要擔責?

2020-12-02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值歲末,新年將至,寒冷的天氣,邀三五好友小聚,推杯換盞既驅走了冬日的寒意,又加深了朋友情誼。

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無論是勸酒、飲酒還是請客喝酒都應適可而止,把握好尺度,否則一旦喝出意外,熱心辦了壞事,可能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哦!~~~

在喝酒發生意外,產生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同桌一起喝酒者會承擔相應責任。注意做到以下四點義務,則可不承擔責任:

一是不強迫性勸酒,無論什麼場合,什麼情況,對方什麼身體狀況,均是不勸酒,隨意最好。

二是明知對方不能喝酒,在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或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勸對方不飲酒或者如對方自願要喝,要做到勸阻少飲,盡到提醒和照顧義務。

三是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對於酒友醉酒的,清醒酒友應當預見到醉酒者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的發生,因此,清醒酒友應當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避免擔責。

四是酒後駕車及時勸阻。對於醉酒的酒友要駕車駛離,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有可能承當相應責任,但是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對方不聽勸阻的情況下,酒友是可以免責的。

各位酒友,請看下面幾個案例:

過量飲酒危害大

17歲的劉某被一家飯店聘為服務員,飯店管吃管住。一天晚上,在休息時,劉某和同寢室的兩名女孩兒在飯店前臺取出1公斤左右的散裝白酒,回到寢室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當晚,劉某因飲酒過量發生嘔吐,飯店老闆發現後,讓其他服務員將嘔吐物進行了清理。然而,第二天早晨大家發現,劉某的情況異常,急忙叫來120急救車,但是,劉某終因搶救無效死亡。經司法鑑定,劉某系乙醇中毒死亡。事故發生後,飯店老闆送給劉某家屬1萬元錢。但是,劉某的家屬認為,飯店是「封閉式」管理,孩子死亡,飯店應當承擔監管不力的責任,於是,劉某的家人將飯店老闆告上法庭。法院判決:劉某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私自拿飯店的酒喝,因飲酒過量致乙醇中毒死亡,後果應由本人承擔,被告不具備法定監管責任。因此,一審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官提醒:

用人單位要教育好自己的職工遵守勞動紀律,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束。我國法律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意味著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劉某已滿17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生活來源,應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她是在非工作時間、非工作場合,在被告不知情的情況下飲酒,這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劉某本人應承擔全部責任,飯店不承擔責任。劉某自己應當預見到過量飲酒的危害性,因此,應當自行承擔責任。

勸酒惹官司

趙某和朋友徐某、周某等6人到飯店吃飯。酒席上,徐某、周某等人對趙某不停地勸酒。酒後,趙某手腳癱軟,趴在桌上,小便失禁。第二天,趙某被發現猝死在招待所房間裡。經法醫鑑定,趙某系急性酒精中毒死亡。事後,趙某的家人以徐某等人勸酒過量為由,將徐某等人告到法院,要求給付死亡賠償金等費用共計12萬餘元。法院判決:趙某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案中趙某有重大過錯,自行承擔50%的責任;徐某等人承擔20%至5%不等的賠償責任。

法官提醒:

有些酒友酒風不好,無論對方什麼情況,一定要杯杯見底。隨著社會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應當做到敬酒不勸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喝酒喝死是其自己喝的,與旁人無關。有一種民事責任其承擔的條件之一就是過錯,有過錯就要承擔責任。大家都知道喝酒是傷身體的,對於酒友不停的勸酒,就是明知道會有傷害而為之,對於由此造成的損害,勸酒的人應當承當賠償責任。趙某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法院據此判決趙某承擔50%的責任,比較合理。徐某等人應當知道嚴重醉酒的後果,但仍勸趙某飲酒,且在趙某醉倒後,沒有採取措施救治,致使趙某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死亡,因此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設宴請客要善始善終

田某在酒店給女兒擺生日酒席。席間,田某的朋友謝某醉倒在餐桌旁,田某便在酒店開房讓謝某休息。當晚11時40分左右,田某到房間看了一下謝某就離開了。凌晨2時多,有人發現謝某情況異常。田某趕到房間後,給急救中心打電話,當醫生趕到酒店時,謝某已經死亡。經鑑定,謝某系乙醇中毒致呼吸中樞麻痺死亡。謝某的親屬一怒之下將酒店、田某和同桌的數名客人一併告上法院,請求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10萬餘元。法院判決:田某雖對死者沒有看護及救助的法定義務,但人在醉酒後均存在潛在危險,田某作為邀請人應當知道,所以田某應當給予謝某適當的經濟補償。判令田某賠償謝某的親屬經濟損失1萬元,駁回謝某對酒店和其他人的起訴。

法官提醒:

大家既然坐到了一起,就應當有互相關照的義務,尤其是在謝某不省人事的時候。作為宴請的組織者田某應當做到善始善終,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如果被邀請的客人已經失控或者出現失控的跡象,作為主人應當注意醉酒客人的情況。因為,此時酒宴的召集者因其請客的行為而產生了附隨義務-----也就是對醉酒者的照顧義務。如果醉酒者出現意外情況,請客者會因為沒有盡到這種照顧義務,而承擔相應責任。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雙提升】喝酒聚餐出了意外要擔責?》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男子聚餐後醉駕出事故死亡 27人全被判擔責
    男子聚餐後醉駕出事故死亡 27人全被判擔責 2021-01-04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友聚餐出意外,酒後死亡誰來負責?
    當天晚上,尤先生在他所在的公司工地跟同事們一起聚餐。聚餐地點是公司工地的生活區。公司也解釋了,當晚並不是公司聚餐,只是普通的晚餐,只是因為是元旦,公司準備了火鍋還有酒,包括尤先生在內,還有三位工友在一起喝酒。而且尤先生吃飯喝酒是在5點半,屬於下班以後,不屬於工作時間,更不是強制性的。對於尤先生的死亡,公司也表示很遺憾。家屬要求公司賠償80萬,但是公司只能出於人道補償,給予一定的資金。
  • 往死裡喝,出了事!責任誰擔?
    而因聚餐喝酒而發生的意外事件,也在年年上演。 親朋好友同桌聚餐,酒逢知己千杯少,熱熱鬧鬧,一杯又一杯下肚。可這相約飲酒萬一出了事,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案例一: 聚餐喝酒後意外死亡,誰擔責?
  • 公司年會聚餐,同事領導敬酒,自己不想喝酒時,該怎麼回復?
    我們的職場發展生涯中,與同事領導聚餐是經常有的事情,特別是在年會聚餐的時候,公司上上下下的領導同事,大家都相互敬酒,以此拉近相互的關係。不過可能有很多人並不在意,也正是由於不重視酒局禮儀,往往會因一點疏忽而得罪大家,不利於自己往後的事業發展。
  • 公司聚餐後!回來清點人數,發現一名員工失聯……
    年關將至,不少公司開始組織年會,免不了聚餐喝酒。11月30日23時許,婺城公安分局城東派出所就接到一企業員工報警稱,其同事在年會上喝醉後失聯3個小時,希望派出所幫忙尋找。原來,是山東某公司金華分公司近200名員工參加2019年年會,當晚八點聚餐結束,所有員工集體回到萬達嘉福賓館休息,卻在清點人數時發現少了一位田姓員工。「今天晚上大家都喝得比較多,他可能是喝酒中途從餐廳走出去了,我們打他電話一直沒人接,怕他會出事,麻煩你們幫忙找一下人。」公司負責人擔心地說。
  • 同事飲酒後窒息死亡,家屬質疑:兩人發生意外,只送一人就醫
    同事飲酒後窒息死亡,家屬質疑:兩人發生意外,只送一人就醫新的一年雖然還沒有放假,但許多人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開始在公司員工之間組織宴會,來緩解一年下來的吃苦,宴會期間自然少不了喝酒,但千萬不要貪杯。
  • 男子聚餐醉酒後睡街頭被凍僵,醫生稱手腳難保,家屬崩潰找其同事
    喝醉露宿街頭雙手雙腳難保全 家人、朋友、同事難免會外出聚餐。1月1日男子與同事相約一起外出聚會。在這次聚餐之後喝醉了酒,不知何原因竟然露宿街頭。在酒精的麻痺作用下,男子雖然在外凍了很久,但是根本沒有感覺。如果不是被人發現,甚至還在路上繼續睡覺,後果不堪設想。 男子被人發現並聯繫了家人,家人第一時間將其送去了醫院,這時男子已全身凍僵。經過檢查之後,醫生表示雙手雙腳很難能夠保住,聽到這個消息男子家屬崩潰大哭。
  • 年會聚餐做到這五點,人人都誇你會做人(很實用)
    馬上到了年底,很多公司都會組織員工一起聚餐,這時候也是結交好人緣的時候。在聚餐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以下這幾點,那樣大家都會誇你會做人。【1】選對合適自己的位置中國上下五千年都是禮儀之邦在酒桌上有酒桌文化餐桌上也有餐桌禮儀,就算坐到哪個位置,其實也都是有講究的公司聚餐,所有的人員大家其實還是同事關係,記得一定要選對合適自己的位置,不搶主位,但又不離領導太遠,讓領導能夠看到你,並且注意到你,這樣你才能在領導面前留下好印象。
  • 釐清「運動受傷」權責 打籃球意外受傷 球友無需擔責
    泉州網12月2日訊(記者 許小程)打籃球、踢足球發生意外,受傷一方能否要求賠償?體育課上,有學生不小心受傷,學校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在公園裡的健身器材運動時受傷,能否向公園索賠?針對這些「侵權責任」糾紛,《民法典》「自甘風險」規則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傷,其他參與者無需擔責。案例一打籃球誤傷眼睛 法院認定球友無責2016年4月7日,在某中學就讀的小高(化名)和小章(化名)放學後,與其他同學相約在學校籃球場打球。
  • 杭州一男子工地聚會醉酒後意外傷亡,家人:工地沒人勸酒、沒人看管
    如今,每逢佳節,親朋好友們相聚總是避免不了喝酒。小酒怡情,大酒傷身,偶爾的小酌一口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而且也能營造出浪漫的氛圍。但是,喝太多的酒使人思緒混亂,輕者會製造出一些家庭矛盾,重者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夠做到卻很難。
  • 聚餐、年會…大吃大喝後 警惕急性胰腺炎
    住院病人中,消化道出血患者佔30%左右,急性胰腺炎患者佔20%左右,這兩類疾病與寒冷、年底聚餐密切相關。」  連續三天聚餐喝酒30歲男子突發急性胰腺炎  天寒地凍,邁進年關,與朋友相聚吃飯談天那是再愜意不過了,然而,30歲的王先生卻吃慘了。
  • 老闆要不要和員工一起喝酒?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用5個字解釋
    在職場中,企業會定期開展員工聚餐活動,以娛樂休閒的方式增強企業凝聚力,促進企業文化發展。有時,老闆也會加入其中,與員工一起吃吃喝喝,加強一些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但再平常,下班之後員工還敢和老闆一起喝酒嗎?
  • 喝酒上臉的人能喝酒?實則是危險信號,酒桌上該怎樣保護自己
    喝酒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節假日、朋友聚餐還是應酬,幾乎是「無酒不歡」。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些人喝了酒滿臉通紅,這也是常說的上臉,大多數人誤以為上臉臉變紅的人能喝。其實恰恰相反,喝酒上臉的人是因為體內缺乏解酒物質,臉紅是一種中毒的表現,這樣的人喝酒比一般人患上食道癌的機率多20倍。那麼,喝酒上臉的人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 「喝酒還開車,出事怎麼辦!」「大不了買保險,買了全保」 | 一線微觀
    「喝酒還開車,出事怎麼辦!」當民警問他:「喝了一斤老酒還開車,出了事情怎麼辦?」彭某竟稱:「大不了買保險嘛,買了全保!」——顯然絲毫未意識到酒駕的危害,絲毫未將他人的生命放在眼裡!後經抽血檢測,彭某血液酒精含量為246mg/100ml,是醉駕標準的4倍多!經調查,彭某在前一晚與朋友在茶山聚餐喝酒,散場後準備返回婁橋。
  • 每日一「典」:養狗要栓繩,傷人要擔責
    每日一「典」:養狗要栓繩,傷人要擔責 2020-11-1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勸酒有度,躲酒要有方,千萬別做無腦之事
    在國內,每逢聚餐,少不了的就是酒。做生意要喝酒,酒桌上談生意籤合同;好友之間喝酒,促進友情;家庭聚會喝酒,促進家庭和諧。但酒文化的歪曲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害怕喝酒,因此就開始了各種躲酒,但躲酒是躲酒,千萬別做無腦之事。
  • 梅見成為冬季聚餐「常客」,好工藝成就高人氣
    為了給享受火鍋的過程帶來更多的新意,很多人都在佐餐酒上做起了文章,一款名為梅見青梅酒的果酒成為了冬季聚餐吃火鍋時的常客。這是眾多火鍋愛好者中的一員分享的冬日聚餐感受。聚會如何營造氣氛是關鍵,而梅見青梅酒恰恰可以起到提升氣氛的作用。「每次和朋友們吃火鍋的時候,我都會點上幾瓶梅見青梅酒,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了其中的意思——『好久沒見』,話不用多說,想要表達的意思都在這酒裡了。」這也是很多人對梅見青梅酒情有獨鐘的原因所在,這種美好的寓意是其他酒不可替代的。
  • 年會聚餐時,輪到你敬酒,卻不知該說啥?記住這4句讓人刮目相看
    春節聚餐時,輪到你敬酒,卻不知該說啥?學會這4句長輩人人誇!不到一個月馬上就要過春節了,該買回家的禮品也要記得差不多下單了,又到年關時,年會聚餐少不了,春節回家聚餐少不了,在這兩個最重要的聚餐上,喝酒是少不了的,很多人膽子小,不好意思去給領導敬酒,結果導致本來屬於自己的晉升崗位,被領導給了別人,本來屬於調薪的機會,結果又被別人搶走了。
  • 公司年會聚餐,給領導敬酒可別不會說話
    年底到了,又到了公司一年一次的年會聚餐環節。難得有機會可以名正言順的拿著公司的公款大吃大喝,這頓飯上各種酒水和好菜是少不了的。但是公司的年會聚餐並不只是單純的一個吃飯的環節,更多的是職場上的人際交往,那麼各種和領導和同事之間的敬酒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