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室溫下具有巨大電熱強度的軟鈣鈦礦型反鐵電體

2020-11-26 科學網

近室溫下具有巨大電熱強度的軟鈣鈦礦型反鐵電體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14:57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構所孫志華團隊開發了一種在接近室溫下仍具有巨大電熱強度的軟鈣鈦礦型反鐵電體。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23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上。

反鐵電材料具有與相鄰偶極子的反平行排列特徵,由於其電致熱效應,在固體製冷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無機氧化物和一些有機軟質聚合物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它們的電致熱(EC)效應是在較高的電場下實現的,這導致其在實際應用中的EC強度太低。目前,開發具有較強EC強度的軟反鐵電體是一個挑戰。

通過混合離子合金化,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鈣鈦礦型軟反鐵電體(isopentylammonium)2CsPb2Br7(1),它同時包含有機間隔陽離子和無機鈣鈦礦化劑Cs+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321 K和350K下,有機間隔劑的重取向與Cs+離子的原子位移之間的協同作用觸發了其多次鐵電-反鐵電-順電相變。通過對自然極化和電場遲滯回線表徵,確定鐵電和反鐵電分別是1階。在13kV/cm的低電場下,反鐵電相中反極偶極子在1階重排使其具有15.4 K m MV–1的巨大近室溫EC強度(ΔTEC/ΔE)。這一優點與BaTiO3(約16K m/MV)的最高值不相上下,但遠遠超過了最先進的軟聚合物。1的潛在EC機制歸因於極低的開關偶極子的臨界場,包括有機間隔劑的重新定向和Cs+陽離子的移動。此外,顯著的EC熵變(~4.1 J K–1 kg–1)和溫度變化(~2K)揭示了1的固態製冷潛力。

這種近室溫EC強度的發現在混合鈣鈦礦家族中是史無前例的,它為探索新的軟反鐵電材料在高效製冷裝置上的應用提供了方向。

附:英文原文

Title: Soft Perovskite-Type Antiferroelectric with Giant Electrocaloric Strength near Room Temperature

Author: Maofan Li, Shiguo Han, Yi Liu, Junhua Luo, Maochun Hong, Zhihua Sun

Issue&Volume: November 23, 2020

Abstract: Antiferroelectric materials, characterized by an antiparallel array of adjacent dipoles, are holding a bright future for solid-state refrigeration based on their electrocaloric (EC) effects. Despite great advances of inorganic oxides and some organic soft polymers, their EC effects are achieved under quite high electric fields that result in too low EC strength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Currently, it is a challenge to exploit soft antiferroelectric with strong EC strengths. Here, by the mixed-cation alloying, we present a new perovskite-type soft antiferroelectric, (isopentylammonium)2CsPb2Br7 (1), which incorporates both an organic spacing cation and an inorganic perovskitizer Cs+ moiety. Remarkably, the synergic cooperativity between the reorientation of the organic spacer and atomic displacement of Cs+ cation triggers its multiple ferroelectric–antiferroelectric–paraelectric phase transitions at 321 and 350 K. Their natural polarization vs electric field hysteresis loops are characterized to confirm ferroelectric and antiferroelectric orders of 1, respectively. It is emphasized that, under a low electric field of 13 kV/cm, the antipolar dipole realignment in 1 endows a giant near-room-temperature EC strength (ΔTEC/ΔE) of 15.4 K m MV–1 at antiferroelectric phase. This merit is on par with the record-high value of BaTiO3 (~16 K m/MV) but far beyond the state-of-the-art soft polymers. The underlying EC mechanism for 1 is ascribed to the extremely low critical field to switch dipoles, involving the reorientation of the organic spacer and the shift of the Cs+ cation. Besides, notable EC entropy change (~4.1 J K–1 kg–1) and temperature change (~2 K) reveal potentials of 1 for solid-state refrigeration. As far as we know, this discovery of near-room-temperature EC strengths is unprecedented in the hybrid perovskite family, which sheds light on the exploration of new soft antiferroelectrics toward high-efficiency refrigeration devices.

DOI: 10.1021/jacs.0c09601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9601

 

相關焦點

  • 今日科技話題:三葉蟲、嫦娥五號第一次軌道修正、反鐵電體、DNA...
    由於該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酷似一對兔耳朵,因此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生命演化史已證明,許多高度特化的類群在環境變化面前抗逆性較弱,耳形範特西蟲的頭部長成這個樣子,或許是三葉蟲在演化中走出的『勇敢一步』,但也有可能是不太成功的一步。」
  • 今日科技話題:三葉蟲、嫦娥五號第一次軌道修正、反鐵電體、DNA修復缺陷、新回收工藝、牙形刺
    ——中國新聞網3近室溫下具有巨大電熱強度的軟鈣鈦礦型反鐵電體中國科學院福建物構所孫志華團隊開發了一種在接近室溫下仍具有巨大電熱強度的軟鈣鈦礦型反鐵電體反鐵電材料具有與相鄰偶極子的反平行排列特徵儘管無機氧化物和一些有機軟質聚合物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它們的電致熱(EC)效應是在較高的電場下實現的,這導致其在實際應用中的EC強度太低。目前,開發具有較強EC強度的軟反鐵電體是一個挑戰。
  • 什麼是鐵電效應?
    非鐵電相非鐵電相無對稱中心:鉭鈮酸鉀(KTN)和磷酸二氫鉀(KDP)族的晶體。由於無對稱中心的晶體一般是壓電晶體,故它們都是具有壓電效應的晶體;非鐵電相時有對稱中心:不具有壓電效應,如BaTiO3、TGS(硫酸三甘肽)以及與它們具有相同類型的晶體。
  • 我國科學家合成二維金屬滷化雙鈣鈦礦室溫鐵電體
    鐵電體作為重要的功能材料已成為凝聚態物理及固體電子學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在信息存儲、光電探測和傳感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近年來,有機-無機鈣鈦礦蓬勃發展,其獨特的結構兼容性和豐富的性能優勢使其在新一代多功能鐵電材料中嶄露頭角。同時,二維體系突破了容忍因子的限制,可以容納更多類型的有機配體,有利於發展新型的鐵電化合物。
  • GH1131固溶強化型鐵基合金GH131化學成分抗拉強度密度
    一:產品:GH1131固溶強化型鐵基合金二:化學成分:鎳Ni 餘量 鉻Cr 15.0 16.5 鐵Fe 4.0 7.0 碳C 0.01 錳Mn 1.0矽Si 0.08 鉬Mo 15.0 17.0 鎢W由於鉻、鎳含量較高,故這類合金抗氧化溫度較高,一般可達900%以上;但因含彌散強化相形成元素較少,合金中化合物數量較少,故室溫強度、高溫強度都較低。這類合金固溶處理後的組織為奧氏體,故塑性好,可以冷壓成型;由於含碳量少,故焊接性亦好這類合金主要用來製作形狀複雜、冷壓成型、受力不大,但要求抗氧化能力較高的高溫零件,其中典型的零件是渦輪發動機的燃燒室。
  • 反鐵磁有巨大熱電動勢效應
    科學家們此前認為,只有具有強磁性的鐵磁材料才會出現這種現象。而最近,日本東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在反鐵磁錳合金中也具有自發性的巨大熱電動勢效應。這一發現使應用磁性體的熱發電成為可能。  利用熱量直接產生電能的方法稱為熱發電。如利用汽車發動機、計算機伺服器等產生的廢熱發電;或利用溫泉、太陽能、地熱等自然界的熱能發電。
  • 南京大學研究團隊:新型金屬有機層狀結構和近室溫單相磁電耦合
    磁電多鐵材料同時包含鐵磁性和鐵電性,而且其鐵磁和鐵電序之間互相耦合,因此可以通過磁場調控電極化,也可以通過電場調控磁極化,即磁電耦合。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磁電多鐵材料在多態數據存儲和自旋電子學等領域具有很重要的應用前景,但是室溫下有較強的自發磁化、自發極化以及磁電耦合的單相材料尚未見有報導。
  • 南科大《Science》:室溫下離子明膠的巨大熱電勢效應!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劉瑋書副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陳剛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研發出了以離子為能量載體的新型室溫熱電材料,通過離子的擴散熵與氧化還原電對反應熵的協同效應,從而在準固態離子凝膠中實現了高達17mV/K的巨熱電勢效應,比典型的電子熱電材料高了近兩個數量級。
  • 具有圓偏振發光的對映體鈣鈦礦型鐵電材料
    具有圓偏振發光(CPL)活性的材料在分子開關、光學傳感器、信息存儲、不對稱光合作用、三維光學顯示、生物探針和自旋電子器件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在應用前景
  • 世界第一臺可在室溫下工作的磁冰箱問世
    東方網1月4日消息:美國埃姆斯實驗室最近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能在室溫下工作的磁冰箱,這種利用磁熱效應製造的冰箱有朝一日將可能代替傳統的冰箱。這種磁冰箱的核心是一個旋轉裝置,裝置包括含有金屬釓片的轉輪和一塊高磁場強度稀土永磁鐵。
  •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超高儲能密度新型無鉛弛豫反鐵電...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左如忠教授科研團隊和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張樹君教授合作,成功製備出具有正交Pnma對稱性、納米電疇形貌的鈮酸鈉(NaNbO3,NN)基無鉛弛豫反鐵電固溶體陶瓷材料,其放電儲能密度值到達W~12.2 J/cm3,是迄今塊體陶瓷材料儲能密度文獻報導的最高值,實現了介質陶瓷放電儲能性能的新突破。
  • 二維金屬也具有鐵電性!
    Cobden教授(通訊作者),以及華盛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徐曉東副教授、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Jiaqiang Yan助理教授,首次成功驗證了碲化鎢(WTe2)拓撲半金屬二維材料在室溫下的鐵電極化反轉能力,並在多種二維材料中都展現出了良好的兼容性和魯棒性。
  • 具有超高儲能性能的無疲勞Aurivillius相鐵電薄膜
    雖然鐵電陶瓷和電容器薄膜的研製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提高鐵電材料的能量密度的同時,防止極化疲勞的研究卻很少。 Aurivillius相鐵電化合物是層狀鉍氧化物,由(Bi2O2)2+層和鈣鈦礦(An 1BnO3n +1)2 -層組成,具有獨特的優點,包括無鉛和無疲勞。然而,在探索高能量密度介質電容器的Aurivillius相鐵電體方面只有少數例子。
  • 東南大學遊雨蒙教授團隊發現首例DABCO質子轉移型鐵電體
    團隊合成了首例質子轉移型DABCO基鐵電體。相關成果以題為「Bistable State of Protons for Low-Voltage Memories」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會志》上發表。
  • 水泥窯鎂鐵鋁澆注料用原材料的選擇對其性能的影響
    97高純鎂砂不僅擁有良好的耐侵蝕性,導熱係數低於電熔鎂砂,而且更具有更好的經濟性。4、性能測試三組方案分別檢測常溫抗折強度、熱膨脹係數、荷重軟化溫度以及掛窯皮能力。主要用到的設備有101-2型電熱恆溫鼓風乾燥箱、KDYJ-02型高溫爐、SX2-16-13型箱式電爐、YAW-100KN型微機控制電液伺服壓力試驗機、RPZ-000高溫熱膨脹儀、HRY-01Y荷軟蠕變測試儀以及FEI掃描電鏡等。
  • 科學網—鐵酸鉍製備新方法獲專利授權
    本報訊(記者肖潔)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研製了一種兩步固相反應製備鐵酸鉍材料的方法,在相對較低溫度下,
  • 《Angew》:室溫下具有超低晶格熱導率的材料
    Cu4TiSe4是無毒且低成本的特殊材料,其在室溫下顯示出的晶格超低熱導率。異常低的熱導率的主要與原子晶格及其動力學有關。晶格熱導率(kL)的超低值可能與其自身的一部分與Se原子雜化的Cu說產生的局部模態有關,這避免了到達區域邊界的聲子模的交叉的現象導致的頻率降低的現象。
  • 《Angew》:室溫下具有超低晶格熱導率的材料!
    Cu4TiSe4是無毒且低成本的特殊材料,其在室溫下顯示出的晶格超低熱導率。異常低的熱導率的主要與原子晶格及其動力學有關。晶格熱導率(kL)的超低值可能與其自身的一部分與Se原子雜化的Cu說產生的局部模態有關,這避免了到達區域邊界的聲子模的交叉的現象導致的頻率降低的現象。
  •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同時具有超高能量密度和效率的...
    因此,設計和開發同時具有高儲能密度、高效率和穩定的儲能介質材料就至關重要。近年來,左如忠教授課題組一直圍繞無鉛鐵電、反鐵電材料的多尺度結構設計以及電學性能調控等方面,特別是針對領域內人們廣泛關注的若干關鍵性基礎問題和技術難題,如儲能密度較低、儲能密度和效率難以兼顧、儲能性能的熱穩定性差、擊穿場強不足,以及儲能介質材料在電場下結構演變規律等,開展了一系列系統性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