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在長沙漁人碼頭的夜市旁,代駕司機在等待訂單 薛宇舸/攝
從代購、代駕算起,「代經濟」在我國發展已有近20年時間。
如今,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興起,越來越便利的社交渠道、交易平臺催生了各式各樣的「代經濟」新消費模式:代吃飯、代堆雪人、代排隊、代相親……花樣百出的代服務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成為一種時髦的經濟現象,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消費升級的大趨勢。
同時,伴隨各類代服務項目的出現,一些灰黑「代經濟」在地下滋長,潛藏風險。
解決新問題,要樹立新理念。
上篇:個性化的「代經濟」火了
半月談記者 翟永冠 黃江林 劉惟真
「幫我打一下英雄聯盟,再升兩個段位。」遊戲代練師趙晨星(化名)在代練交易平臺「代練通」上收到網友的代練需求。在自信能滿足網友的要求後,他向用戶提交了自己的段位認證,並交付押金接下任務。由於任務難度較大,完成任務後他能獲得360元的佣金。隨後幾天,他便登錄該用戶的英雄聯盟遊戲帳號,開始代練工作。
「因為我玩這個遊戲比較好,幫別人打,可以較快提高他們的等級,滿足用戶的需求。還有一些用戶因為平時太忙,沒時間維護等級。」趙晨星說。
花樣百出的「代經濟」有哪些打開方式
在遊戲的虛擬世界裡,段位、排位是玩家能力和地位的象徵,玩家普遍存在提升段位的需求,這使得「遊戲代練」有了龐大市場。在淘寶,一款名為「Dota2專業代練」的商品近一個月銷售破萬件。不少玩家給出好評:「太滿意了,物超所值,以後再升級還找他們。」
不僅是代練,就連代吃、代喝也在網絡交易平臺廣泛存在。打開某二手交易平臺,搜索「代吃」,大量「代吃飯」「代喝奶茶」的賣家映入眼帘,服務價格在2元到100元不等。
半月談記者聯繫到一位提供「代喝飲品」服務的賣家,標價20元的商品介紹頁面上,赫然寫著「訂單已經排至年後」。賣家是一名大學生,她表示,客戶一般都是特別想喝奶茶又怕長胖的人。代喝可以免除客戶排隊、長胖的煩惱,「喝的時候我會直播告訴他們口感和體驗,並拍下照片供客戶發朋友圈。」
代服務範圍不斷擴大,紛紛走出人們想像空間,走上網絡交易平臺,實實在在地衍生出一門「代經濟」。
搞不清垃圾分類,叫個「代扔垃圾」的省時又省力;醫院排隊費時間,有專門的代排隊……花樣繁多的「代經濟」看似做的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對此存在剛需。形形色色的方式、千奇百怪的理由,使「代經濟」迅速普及開來。
傳統「代經濟」產業化趨勢明顯
從近些年中國家庭消費總體趨勢和結構變化看,人們在收入增加後會更多地消費娛樂、教育、醫療保健等服務。就「代經濟」而言,很多服務項目和內容會在市場上產生,並在市場的檢驗下發生變化。
正因如此,早些年成長起來的代駕、代購、代訂等業務近些年來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表現出明顯的產業化發展趨勢。
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供需格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說,2011年我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為265億元,2017年達到1587億元,吸引了一批大企業入局。
代駕行業起步於2003年,最初業務量寥寥,但近年來,這一情況得到反轉。在此背景下,代駕平臺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對象,行業進入多強爭霸時代。與此同時,各大代駕平臺又逐漸發展出代洗車、代驗車、代修車等一系列派生「代服務」,服務內容更加豐富。
服務於代訂酒店、門票、機票等的在線旅遊平臺近年來通過競爭兼併,也形成列強爭霸格局。以代訂機票為例,在線旅遊網站平臺可以跨航空公司銷售和整合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即使在航空公司強化直銷渠道的當下,在線旅遊網站平臺的機票預訂服務仍保持明顯的競爭優勢。
對各大平臺而言,酒店、機票等代理業務成為營收主要來源,其中交通票務、住宿預訂佔營收的大部分。
「代經濟」對社會的益處顯而易見。實際上,「代經濟」在傳統經濟中就有形態,後來通過網絡的長尾聚合效應使其作用更為凸顯。
社會分工細化,用「有閒」換「有錢」
如何從「代行為」中挖掘價值,以及通過服務實現價值最大化,是代服務背後的賺錢邏輯。
「感覺自己這趟旅行特別值!」在旅行規劃師的幫助下,於爽(化名)赴土耳其自由行。「旅行規劃師不僅代規划行程,還幫忙訂酒店、買車票機票等;不但提高了性價比,還使行程更加安心、安全。」
有部分觀點認為,「代經濟」是「懶經濟」的衍生物,但相關從業人士認為,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代經濟」的出現為提高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對於服務提供者而言,用「有閒」換「有錢」,能夠讓生活變得充實高效。
憑藉出人意料的創意,「代經濟」不斷創造需求和價值。代吃喝服務等在外界看來也相當奇葩,然而火爆背後反映出真實的市場需求。通過邊吃邊與對方視頻的方式,代吃商家能滿足客戶的好奇心與食慾,這是一種精神需求的衍生服務。記者梳理發現,這類「代經濟」模式主要在社交媒體等網絡空間存在,千奇百怪的個性化服務往往是由網民自行開發的。
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網際網路信息與用戶行為研究中心主任陳旭輝認為,「代經濟」是社會分工更加細化的表現。隨著平臺經濟快速發展,信息比以往有了更快更廣的聚集和分發渠道,這就使得人們在信息發布和獲取上更加便捷;再結合他人的空閒時間和技術能力,從而讓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更易流動和變現。客觀上看,這是技術進步和社會分工造成的。
中篇:警惕「代經濟」灰黑滋長
半月談記者 翟永冠 劉惟真 黃江林 王暉
代喝酒、代訂酒店、代上課、代寫論文、代吵架……時下,伴隨各類代服務項目的出現,一些灰黑「代經濟」在地下滋長,潛藏風險,亟須有關部門加強引導與監管。
披著「馬甲」的黑色產業鏈
半月談記者在幾個常用電商平臺上搜索「代訂酒店」,會出現一長串業務涉及國內外高檔酒店、網紅酒店及民宿等商家。這些商家的代訂價格大多數在官方價目8折左右,有部分低至6~7折,優惠的價格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問詢。
這些代訂商是否靠譜,他們又何以能夠拿到比其他人更低廉的價格?
上海鴻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酒店收益管理諮詢師楊軼介紹,代訂商一般有3種資源渠道:一種是由旅行社代訂,資質齊全的旅行社相對較為安全,但不排除有資質差的旅行社存在渾水摸魚的可能;二是酒店內部人員或銷售人員通過內部員工價或者協議公司價進行預訂,以賺取差價;三是由個人會員代訂。後兩種情況下,丟單概率和風險較高。
網友王先生就曾遭遇過代訂騙局。看到「低價代訂酒店」的信息,發現代訂價格比官方價便宜不少後,王先生下了單並收到酒店發來的預約成功確認簡訊。本以為自己付給商家的代訂金已經順利交到酒店手裡,沒想到商家並未履約,自此音信全無。
「低價代訂」的背後,暗藏著「盜刷信用卡」的黑色產業鏈。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所謂「六七折,任意酒店隨便訂」的,很多是靠盜刷信用卡接單,這樣的黑操作在代訂酒店、機票領域屢見不鮮。
「有一次想找人代訂從加拿大飛國內的機票,當時說是官方價格基礎上給我7折。代訂商說飛前3天才能出票,我就有點懷疑,所以沒有付款。」正在加拿大讀書的中國留學生羅美淑(化名)向記者介紹,「後來了解到,之前代訂機票的商家就有過盜刷別人信用卡來訂票,趁著對方沒反應過來讓你趕緊飛走的違法操作。一旦被發現,也是消費者負責任,代訂商這會就拉黑你消失了。」
對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威脅
「代經濟」近年來走紅市場,本是讓消費者與勞務方雙贏的好事。然而,部分商家卻故意鑽監管的空子,使消費者遭受經濟損失。
多位專家提醒,「代經濟」創新了服務方式,市場前景可期,但作為全新的商業形態,也存在一些隱患,對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威脅,亟須關注治理。
還有一些「代經濟」形式,則遊走在黑色或灰色地帶。在部分高校學生中,發布代寢、代課的「互助群」非常流行。記者通過一位高校學生進入「高校學生互助群」發現,這些群裡除了正常的販售二手書籍、有償提供代取快遞、外賣等服務外,還有不少學生發布「xx教室需要xx人代替上課」、代寫論文甚至代替寢室查房等高校明令禁止的違規「業務」。
這類「業務」在許多高校都存在,一些學生為了晚上通宵玩,會事先找好替身代自己上第二天的課;有些學生甚至以創業為名義,組織代課跑腿團隊,以此獲利,部分學生每月能拿到上千元收入。
還有些代服務有違倫理道德,商家提供方言代罵服務,稱「技術過硬,從未失手」,收到錢後開始罵人,持續地對受害者進行人身攻擊。
「『代經濟』的法律本質,是臨時性勞務合同關係,其中存在著臨時僱主、臨時勞務提供者以及提供中介居間服務的網絡平臺。在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提供或者購買臨時性勞務的主體權利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等問題。而有些在不規範的平臺上,或通過開放平臺、即時通信工具達成締結臨時勞務合同,也缺乏足夠的身份認證機制和權利救濟機制。」武漢大學網絡治理研究院副院長袁康說。
疏於監管助長部分「代經濟」非法交易
目前,「代經濟」往往依託網絡平臺存在,不合規的代服務甚囂塵上,暴露出網際網路平臺監管、治理還存在不少漏洞和弊端。
一些從事違法違規業務的平臺商家為了不被監管盯上,選擇避開敏感關鍵字,用其他文字或圖片進行描述和暗示。在某電商平臺搜索「論文代筆」「代發期刊」等關鍵字,頁面顯示無法搜索到相關店鋪,但搜索「文案策劃」卻出現不少承接論文代寫的商家。
某「代策劃文案」店鋪的客服人員稱,該店除提供公文類、活動類、介紹類等文案寫作外,也與多家期刊的編輯有合作關係,代寫3000字論文的價格一般在450元左右,同時也可包普刊代發,代發價格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
在一家「代訂酒店」的店鋪說明中,以圖片方式掛出「協議價、房卡房均有售」的宣傳語。所謂「房卡房」,是不經酒店正式渠道預訂、酒店前臺不預留住客真實信息,而由陌生人直接轉手房卡的「二手房」,實際上住客屬於非法入住。
業內人士指出,一旦入住這樣的房間,房間的設施、消費、是否加裝探頭或發生其他違法事件,住客都無從得知,隱私權、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等各方面難以得到保障。
本應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使生活更為便捷得力的諸多電商平臺因疏於監管,助長部分黑色產業鏈操作與非法交易,此類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平臺企業責任不明顯和履行不到位等一系列社會治理方面的問題,一些傳統經濟活動中存在的短板,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會進一步被放大。」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副秘書長馬吉軍說。
「目前,『代經濟』中存在著違法勞務內容或者黑色產業鏈,其實並不是『代經濟』本身的問題,而是內容違法的勞務以『代經濟』的形式呈現出來。我們需要加強網絡空間的內容監管,及時發現、制止可能涉嫌違法內容的發布和傳播。」袁康表示。
下篇:三方協力,打破治理瓶頸
半月談記者 翟永冠 劉惟真 黃江林 王暉
作為新興的服務業態,「代經濟」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其健康發展還需政府監管、網絡平臺治理與消費者三方協力推動,打破治理瓶頸。
「隨著社會分工日益專業化、人們對於時間和技能的定價與交換更為習慣,『代經濟』未來可能會有更大規模的應用。」武漢大學網絡治理研究院副院長袁康表示。
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網際網路信息與用戶行為研究中心主任陳旭輝指出,有些「代經濟」服務內容確實對社會起到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灰色地帶甚至違法行為,例如代考、代寫等。「新業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無序生長現象,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將其納入規範發展的軌道。」
袁康認為,一方面應加強對臨時勞務的正面引導,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使消費者不養成過分依賴臨時勞務的習慣;另一方面應對臨時勞務的提供加強管控,防範藉助這種新型服務模式包裝而提供非法服務內容的行為。他認為,作為重要的數據所有者和監管方,網絡平臺應進一步承擔起監管主體責任,促進社會共治局面的形成。「網絡平臺是發布內容的第一道防線,需要對自身平臺上進行的信息交換進行監管和控制,承擔起內容審查的責任。」
對此,陳旭輝表示,在監管方面除了政府力量,需加大網絡平臺治理,在其服務內容上督促平臺履行社會責任。「通過關鍵詞識別等技術創新,從源頭上杜絕灰色和違法服務。」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專家建議儘可能地選擇正規的第三方平臺,防止不合規的臨時勞務提供者漫天要價、損毀財物甚至進行人身侵害。
「只有在正規平臺上註冊的臨時勞務提供者會有完整的身份信息,並進行相應保障。消費者可以在利益受到侵害時收集證據,要求賠償。」袁康建議。
解決新問題要樹立新理念。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副秘書長馬吉軍說:「以前我們在社會中總是單純地將政府治理作為慣性思維,但對數字經濟這種新事物新問題,需要建立新的機制,樹立起社會共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