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濟南某高校湖南籍女生小璐給一家報社打熱線電話,反映湖南省錄用公務員的體檢標準中,有要求女生「第二性徵發育正常,乳房對稱無包塊」的「歧視性規定」。此事即刻被諸多媒體以《考公務員也要「乳房對稱」?》為題報導和轉載,輿論一片譁然,相關評論魚貫而出,體檢標準成為眾矢之的。有人質問「不知
『乳房對稱』與公務員工作有什麼關係」(《羊城晚報》2月19日),有人認為「量乳房選公務員是就業歧視」(《信息時報》2月20日),更多的人則說這是「對女性人格尊嚴的侮辱」和「性別歧視」(人民網2月23日)。然而,看完這些熱血沸騰的評論,並查閱湖南及其他各省的體檢標準之後,對於這條新聞,是不是某些記者譁眾取寵之舉,筆者開始有保留地懷疑起來―――
湖南省體檢標準原文是:「第二十二條:第二性徵發育正常,乳房對稱、無包塊,外陰無炎症、潰瘍、腫瘤,無子宮脫垂,為合格。第二十三條:患乳腺良惡性腫瘤、功能性子宮出血、生殖器官結核、腫瘤,慢性盆腔炎,重度宮頸炎,為不合格。」很明顯,這兩條標準是連起來的,兩者之間有很明確的相關性。
但有關報導一開始就說:「記者看到,該文件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女性『第二性徵發育正常,乳房對稱、無包塊……為合格』。」接下來的第一個小標題是「記者暗訪,去年近兩成女性因此落榜」,由於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影響,很多人誤以為因乳房不對稱而體檢不合格的女性達20%。
事實上體檢標準有數十個項目,一個禁止性項目不合格就是體檢不合格。因此,這種有意無意的斷章取義,使「新聞」達到了轟動的效果,也使得民意頓時沸騰。
單純就醫學標準來說,湖南的體檢標準將女性「第二性徵發育正常,乳房對稱、無包塊」定為正常,並沒有什麼問題。第二性徵嚴重發育不良(比如女性男性化)和兩側乳房嚴重不對稱的人,很可能激素或者內分泌系統有嚴重的問題。比如說,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的人,第二性徵就發育不全。同樣,乳腺包塊,除了功能性的以外(與月經周期相關),器質性的就是腫瘤,有良性的,也有惡變的。但由於報導的「誤導」,使人們把評論焦點放到了乳房的「功能」上―――「是不是乳房對稱才讓人賞心悅目?是不是乳房對稱工作就好些,不對稱就差些?」(《羊城晚報》2月19日),「選用女性公務員不是選美,女性進入公務員行列也不是為的向世人展示其優秀的身材啊!」(搜狐網2月20日)。有些網上討論就更離譜,很多人居然質問:這樣的標準是不是為了方便性騷擾?
這條體檢標準是否過於嚴格,是值得討論的。但要說這是一種歧視或者是對女性的侮辱,則根本無從談起。在男性體檢的外科標準中,也有「外生殖器無嚴重畸形(如完全性尿道下裂)」的具體規定,這豈不是對男性的公然「侮辱」?我們是否要質問「男公務員辦公要靠生殖器嗎」?既然要體檢,就一定會有標準;既然有標準,就一定會有人不合格。如果只要有人不合格,就說是歧視,那麼現行所有體檢標準可以說是一本「歧視大全」―――規定身高(男性160cm、女性150cm),是對所有低於這個標準的人的歧視;規定體重(男45公斤、女40公斤),就是對所有達不到這個標準的人的歧視;規定雙眼裸眼視力之和大於4.7獲矯正視力達到5.0,是對高度近視者的歧視……
有人曾說:「新聞報導是有一定選擇性的,什麼話說,什麼話不說,這種傾向性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會導致一些影響我們判斷的事實被忽略了。」
公務員的錄取原則是擇優錄取,由於供大於求,體檢標準相對嚴格。對標準持有異議是可以的,是否應該放寬也值得商榷,但不能斷章取義和誇大其詞,甚至進行一些不必要的聯想。
(編者註:另據新華社2月23日消息,湖南公務員體檢標準中關於女性雙乳對稱的條款已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