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青西」拍攝嘉賓是青浦金澤人劉國榮老師。在過去的十年裡,劉老師懷著對家鄉的熱愛之心和對大自然的崇敬之意,在青西溼地尋覓野鳥百態,他用相機記錄了青西溼地變遷以及青浦綠色生態之美,也為我們留下了這些「珍貴的記錄」。
水雉
水雉是鴴形目水雉科的一種中小型鳥類,水雉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的開放性溼地中,主要為淡水湖沼。因其有細長的腳爪,能輕步行走於睡蓮、荷花、菱角、芡實等浮葉植物上,且體態優美,羽色豔麗,被美稱為「凌波仙子」。
喜鵲
喜鵲是鳥綱鴉科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釐米,雌雄羽色相似。棲息地多樣,常出沒於人類活動地區,喜歡將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徵,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
暗綠繡眼鳥
暗綠繡眼鳥,小型鳥類,體長9-11釐米。上體綠色,眼周有一白色眼圈極為醒目。下體白色,頦、喉和尾下覆羽淡黃色。此鳥性活潑,在林間的樹枝間敏捷地穿飛跳躍。鳴叫聲似「滑兒,滑-兒,滑-兒」,婉轉動聽。
八哥
八哥,通體黑色,前額有長而豎直的羽簇,有如冠狀,翅具白色翅斑,飛翔時尤為明顯。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黃色,腳黃色。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闊葉林、竹林和林緣疏林中。八哥既是重要的農林益鳥,也是頗受歡迎的籠養鳥。它能模仿其他鳥的鳴叫,也能模仿簡單的人語。
白鶺鴒
白鶺鴒,屬小型鳴禽,全長約18釐米,體羽為黑白二色。棲息於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離水較近的耕地、草場等均可見到。經常成對活動或結小群活動。以昆蟲為食。
斑嘴鴨
斑嘴鴨體型大小和綠頭鴨相似,通常棲息於淡水湖畔,遊泳時尾露出水面,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喜歡乾淨,常在水中和陸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覺或休息時互相照看。
白頭鵯
白頭鵯又名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性活潑,不甚畏人。食昆蟲,種子和水果,白頭鵯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是農林益鳥之一,值得保護。
北紅尾鴝
北紅尾鴝,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河谷、林緣和居民點附近的灌叢與低矮樹叢中。主要以昆蟲為食,其中約80%為農作物和樹木害蟲。
蒼鷺
蒼鷺是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通常在南方繁殖的種群不遷徙為留鳥,在東北等寒冷地方繁殖的種群冬季都要遷到南方越冬。
池鷺
池鷺,體長約47釐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通常無聲,爭吵時發出低沉的呱呱叫聲。棲息於稻田、池塘、沼澤、喜單只或3-5隻結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不甚畏人。
翠鳥
翠鳥,屬中型水鳥。自額至枕藍黑色,密雜以翠藍橫斑,背部輝翠藍色,腹部慄棕色,頭頂有淺色橫斑,嘴和腳均赤紅色。從遠處看很象啄木鳥。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藍發亮,因而通稱翠鳥。食物以魚類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
大山雀
大山雀,棲息於低山和山麓地帶的次生闊葉林、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出入於人工林和針葉林。性較活潑而大膽,不甚畏人。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穿梭跳躍,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邊飛邊叫。主要以金花蟲、金龜子、毒蛾幼蟲、螞蟻、蜂、松毛蟲、螽斯等昆蟲為食。
戴勝
戴勝棲息於山地、平原等開闊地方。以蟲類為食,在樹上的洞內做窩。性活潑,喜開闊潮溼地面,長長的嘴在地面翻動尋找食物。
黑領椋鳥
黑領椋鳥一種大型椋鳥。整個頭和下體白色,上胸黑色並向兩側延伸至後頸,形成寬闊的黑色領環,極為醒目。主要棲息於山腳平原、草地等開闊地帶。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
黑水雞
黑水雞,中型涉禽。嘴長度適中,鼻孔狹長;頭具額甲,後緣圓鈍;嘴和額甲色彩鮮豔。遊泳時身體露出水面較高,尾向上翹,露出尾後兩團白斑很遠即能看見。
紅嘴鷗
紅嘴鷗俗稱「水鴿子」,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紅嘴鷗數量大,喜集群,在世界的許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海灣。冬季在越冬的湖面上常集成近百隻的大群。或在水面上空振翅飛翔,或蕩漾於水面。休息時多站在水邊巖石或沙灘上。也飄浮於水面休息。有時也出現於城市公園湖泊。
大白鷺
大白鷺是大中型涉禽,成鳥的夏羽全身乳白色。此鷺棲息於海濱、水田、湖泊、紅樹林及其他溼地。主要在水邊淺水處涉水覓食,也常在水域附近草地上慢慢行走,邊走邊啄食。
灰椋鳥
灰椋鳥是雀形目椋鳥科的物種,體型較北椋鳥稍大。棲息於平原或山區的稀樹地帶,繁殖期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主要取食昆蟲。
牛背鷺
牛背鷺體較肥胖,喙和頸較短粗。是唯一不食魚而以昆蟲為主食的鷺類,也捕食蜘蛛、黃鱔、螞蟥和蛙等其他小動物。繁殖期4-7月,營巢於樹上或竹林上。常成群營群巢,也常與白鷺和夜鷺在一起營巢。是波札那的國鳥。
扇尾沙錐
扇尾沙錐,小型涉禽。驚飛時常發出一聲鳴叫,並不斷地急轉彎,成鋸齒狀曲折飛行。
田鵐
田鵐,棲息於平原的雜木林、灌叢和沼澤草甸中,也見於低山的山麓及開闊田野,遷徙時成群並與其它鵐類混群,但冬季常單獨活動,不甚畏人。以草籽、穀物為主要食物。春季鳴聲動聽,常在灌木上鳴叫不停。
烏鶇
烏鶇是鳥綱、鶇科的鳥類。棲息於次生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是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昆蟲、蚯蚓、種子和漿果。烏鶇是瑞典國鳥。
小鸊鷉
小鸊鷉是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屬的一種。因體形短圓,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蘆,故又名水葫蘆。主要分布於古北界和東洋界。平時棲息於水草叢生的湖泊。食物以小魚、蝦、昆蟲等為主。
須浮鷗
須浮鷗是一種體型略小的淺色燕鷗。棲息於開闊平原湖泊、水庫、河口、海岸和附近沼澤地帶。有時也出現於大湖泊與河流附近的小水渠、水塘和農田地上空。須浮鷗常成群活動。頻繁的在水面上空振翅飛翔。飛行輕快而有力,有時能保持在一定地方振翅飛翔而不動地方。結小群活動,偶成大群。
夜鷺
夜鷺是中型涉禽,棲息和活動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澤和水田地上。夜出性。喜結群。主要以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雉雞
雉雞,體形較家雞略小,但尾巴卻長得多。雉雞棲息於低山丘陵、農田、地邊、沼澤草地,以及林緣灌叢和公路兩邊的灌叢與草地中,雜食性。所吃食物隨地區和季節而不同。
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又名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是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南方廣大地區的一種常見的斑鳩。
棕背伯勞
棕背伯勞屬於中型鳴禽,是伯勞中體型較大者。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闊葉林和混交林的林緣地帶。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在樹上築碗狀巢。
棕頭鴉雀
棕頭鴉雀,頭頂至上背棕紅色,上體餘部橄欖褐色,翅紅棕色,尾暗褐色。常棲息於中海拔的灌叢及林緣地帶,分布於自東北至西南一線向東的廣大地區,為較常見的留鳥。